高考“3+1+2”模式中“1”偏文組為什麼是歷史而不是包含法律經濟哲學的政治?

城鎮大哥


2018年,高一的很多同學,被新高考“選中”。新高考的模式多種多樣,有3+1+2,3+2+1,4+2+1,4+1+2等,各省制定的模式不盡相同。各校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課程,因為實行的是選課走班制,就會受師資、教室,各種模式的報名人數等因素的制約。像我所任教的學校,是省一級達標校,條件好,各科目老師多,教室也多,就準備了四種模式供學生選擇。我校實行的是語數英組成的行政班,其餘六科要走班。而有的學校,由於老師編制少,校舍也不充裕,可能供同學們選擇的模式少。

你所提的3+1+2這種模式中的1,為什麼是歷史而不是政治,估計有幾種原因:1.這種模式是你所在的省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學校不能改變。2.偏文的歷史和偏理的物理,是985和211大學比較看重的科目,上大學比較好選專業,職業前景也比較好。3.政治科,難度係數小,區分度不大,提檔難度降低,一般學校是不會選這種組合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你可以關注我或者給我點贊。





草祭江邊鳥


從題目看,題主的意思要麼是認可政治,要麼是不認可政治。認可或者不認可,都是想把政治科目突出出來,讓大家討論一番。

相對以往的分科,這次的高考分科顯得進化了一大步,那就是實際上排除了非基礎科目的內容,也就是包含法律經濟哲學的政治。這個科目,不僅不算基礎學科,也不算成熟學科,而是一種詭異多變的隨機內容,別說成長階段的青少年,成年人也搞不清楚它們究竟是什麼內容,它們今天是這樣的,明天很可能變成另外的樣子,而且,互相否定也不奇怪。

高考做題雖然只是兩三天,做題的內容至少要12年時間依次學習,客觀上要求科目內容有相應的穩定和持續性,其他科目雖然也難免隨人們認識的深入而出現改變,但改變的幅度和範圍不會很大,它們都是相對成熟的學科,一般都會延續使用50年左右,而政治科目的內容,難以保證5年時間不出現改變。若作為二選一科目,選擇範圍太小,排斥了同類科目中更穩定的學科,且帶有更大的強制性。放在5選二里,則更加突出了選擇的自由度。


胡氏口語文


在新高考的選課走班,本來是放開6門,物化生、政史地任意選三門這是大走班模式,但是介於我們基本國情和地區發展不均衡情況,實施了定一選二這種中走模式,為什麼是物理和歷史作為定文定理的依據。物理在理科中學科覆蓋率達到92.2%歷史是文科覆蓋率最高的達到了72.6%。回答希望能滿意,還有個小走班模式私下裡溝通吧


凱瑞爾教育


歷史包涵的內容大些,幾乎涉及方方面面。無論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可以開拓人的視野,甚至包涵政治方面的內容。


手機用戶60231205647


歷史的延展性比較長,知識點文化點比較多。許多歷史的問題也會涉及到政治。政治的問題變化性太多,適合階段性的討論。


y星之火y


因為政治包括法律經濟哲學,而歷史包括政治,就是醬紫。


同一片藍天下624


在模式中,每一個數字代表一種概念,不能老統使用一個數字,比方說生活中的爸爸,不可能每個人都叫爸爸,性質一樣,都有代表性,。


青雲214955205


最好問你班主任。


家美九


我不偏文,所以對此不感興趣。


數學教育學習聖殿


抱歉,對新的高考模式不瞭解,不能亂回答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