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宣威市樂豐鄉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致富和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區域內馬鈴薯產業優勢,通過政府建廠“引鳳”、企業發展帶貧的方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共建共贏機制,讓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油炸車間。

築巢引鳳建廠 政企共建共贏

樂豐鄉有耕地12萬畝,全鄉每年種植馬鈴薯6萬畝以上,出售商品薯5萬噸以上,長期以來馬鈴薯種植一直是樂豐鄉的傳統優勢產業。樂豐鄉易地扶貧搬遷集鎮及集鎮周邊共有安置點4個,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470戶1987人。為切實解決好4個安置點搬遷戶的產業、就業問題,提質增效馬鈴薯產業,走上產業化、商品化、精品化道路,讓傳統產業成為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樂豐鄉黨委政府班子先後到浙江、山東等多地考察,經充分論證、徵求意見後,於2018年6月份在昆交會上與無錫市夢思源食品有限公司達成了成立雲南嫩丫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通過政企共建共贏的方式建設馬鈴薯深加工工廠。

4月10日上午,雲南嫩丫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趙明遠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將馬鈴薯深加工工廠項目選址在樂豐鄉集鎮延長線,看好的就是這裡的資源優勢,協議簽訂後雙方密切配合,公司投資4000餘萬元,很短時間就建成佔地39畝、年開發深加工馬鈴薯3萬噸以上的企業。目前整個項目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80%,並且邊建設邊研發,我們已經試生產出大波浪曲薯、愛心相伴、洋芋披薩、愛心相印、媽媽蔬菜餅等馬鈴薯系列食品,預計5月份正式投產,第一年預計實現生產銷售額6000萬元到7000萬元,3年後突破8000萬元,產品主要有6大類15個品種,建設有油炸、罐頭、漂燙、薯條四條生產線。”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薯塊加工車間。

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建加工廠,資金從哪裡來?樂豐鄉駐馬鈴薯深加工廠負責同志楊家雲介紹說:“窮則思變,我們採取吃拼盤的辦法。鄉政府整合滬滇協作項目資金和2017年、2018年集鎮及集鎮周邊安置的470戶1987人的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持資金共計2500萬建設廠房、庫房、生產線等基礎設施,整合資金作為股金入股馬鈴薯深加工工廠,佔股27%。其中,1987名安置點貧困人口占股18.9%,宣威市沃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屬樂豐鄉政府)佔股8.1%;無錫市夢思源食品有限公司以4000萬元資金、技術和市場佔有率入股,負責生產及生產投入、銷售、產品研發,佔股73%。截至目前,辦公、生產、生活房屋和水、電、路等保障設施已建設完成,生產線所需設施設備已完成採購,正在進行生產線安裝;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及設備安裝的同時,進行了產品研發,現已成功研發出豌豆薯、米蘭鮮肉蝦餅、珍珠土豆罐頭、愛心相印、洋芋披薩、大波浪曲薯、薯格格、媽媽蔬菜餅等15個產品,過去幾角錢一公斤的樂豐馬鈴薯,從加工廠走出來就身價倍增。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宣威樂豐:築巢引鳳下“金蛋”

薯塊造型。

農民變股東 效益有保障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後,貧困群眾的增收來源有哪些?樂豐鄉黨委書記張偉告訴記者:馬鈴薯深加工工廠的成功引進並建成投產,搬遷戶取得了三份收入:第一份是股權分紅,加工廠正常加工後,每年可產生利潤2200萬元,1987名貧困戶佔股18.9%,每人每年可分紅2100元左右;第二份是務工收入,馬鈴薯加工廠日均使用勞動力300人左右,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到工廠務工,每人月均基本工資2500元左右;第三份是生產收入。依託馬鈴薯加工廠的原料需求,各村委會成立合作社帶領貧困戶訂單種植加工薯,2019年種植雲薯1033號6600畝、青薯9號4800畝,並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馬鈴薯保底收購合同。以上三項合計,集鎮及集鎮周邊4個安置點貧困戶戶均至少增收5000元以上。與此同時,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企業與村集體合作社簽訂代收購合同,合作社每代收購1公斤馬鈴薯獲得0.01元的服務費,按年深加工3萬噸馬鈴薯計算,全鄉合作社每年有30萬元左右收入;另外,企業也有豐厚的利潤回報。近期內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企業每年可產生利潤800萬元左右,遠期按1.4億元銷售額核算,企業每年可產生利潤1600萬元左右,投入30%用於產品開發,仍有利潤1100餘萬元。

在產品研發車間務工的周文娥告訴記者說:她是從店子村委會田壩組搬遷到集鎮安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馬鈴薯深加工工廠的建設,她獲得就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自已通過培訓後招收到工廠成為第一批技術工人,每月除了領取2500元的基本工資外,還能拿到計件工資。如今,全家6口人住進了120平方米的單元房,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和工資收入,貧困戶不僅摘除貧困帽,還過上了幸福安樂的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