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2011年Filip Tysander(DW创始人)自己掏腰包花24000美元(约16W人民币)开创自己的品牌。 仅仅几年时间,100%自己创建的公司每年卖表的产值达180万美元(约1200万人民币),利润达50%。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跟所有喜欢发现、探索的年轻人一样,Tysander跟随主流梦想在高中毕业后去澳大利亚旅行。在那他碰到一个时尚的英国年轻人Daniel Wellington,他当时带着一块配北约表带的劳力士手表。Tysander被这个英国人的神态深深吸引,也是由此他想出这个改变他人生的主意,并取了这个品牌名:Daniel Wellington。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其实在当时,留给市场上新品牌腕表的空间已然不多了。单纯就品牌名而言,Daniel Wellington作为腕表品牌的名字确实非常国际范。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但是他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回到瑞士,Tysander几次被解雇,然后又转头开始商业学习。他创办了两个公司——在网上卖领带和卡通表。在毕业的那年,他用从之前的创业公司赚的钱开创了第三个公司,也是改变他一生的一个公司。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起步时,他弄了一个小作坊,自己用PS设计了公司标记。然后把设计好的样板送回中国生产。

这个刚入门的腕表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不仅是由于他们产品非常时尚和亲民的产品价值,而是因为Tysander能够为他新创立的公司找到市场战略的突破口:社会媒体。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他的市场活动建立在吸引有很多关注者的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来展示自己的腕表。现在我们看到这种策略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放到几年前那可是非常先进的理念。现在Daniel Wellington这个品牌在社交平台上都是拥有百万粉丝,这足以秒杀其他对手。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早在2014年时,Daniel Wellington的销售额达就已到7千万美元。2015年,产值飞速达到1.7亿,盈利至少66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4.4亿。跟咱有点像,有钱之后他马上就在斯德哥尔摩买了最贵的公寓,中央车站顶楼的一套418平米的阁楼。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老邓说表:

现在的DW热度趋势已归于平静化,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年迅速崛起时让诸多品牌商都羡慕不已。当然,DW会变得安静起来也是必然的结果,这其中不乏有来自仿品的冲击,但最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过于复制的因素吧。不管如何,它终究还是非常适合休闲的一块表。

当年买不起劳力士,却在31岁拥有150亿的手表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