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虛極子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供職過的各色人等中有一位大神級人物,他曾跟隨荷蘭使團造訪過中國,並將一路上的見聞繪成畫本,然後製成銅版畫刊印成冊,為歐洲人直觀展示了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真實中國。這位大神名叫約翰·紐霍夫(1618-1672),是一位和馬可波羅齊名的荷蘭驢友,足跡遍佈世界各大洲。早年間受僱於荷蘭西印度公司時,紐霍夫曾在巴西的熱帶雨林裡探險,後來又供職於東印度公司,常年駐紮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1655至1657年出使中國,逗留了整整兩年。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約翰·紐霍夫(Johan Nieuhof,1618-1672)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紐霍夫54年的匆匆一生都獻給了海外事業,只在1658年和1671年兩次短暫回國。浪跡天涯的紐霍夫1655年所見到的中國已不再屬於繁花似錦、貿易興隆的大明,她的新主人叫愛新覺羅·福臨——一位正準備頒佈海禁政令的滿洲皇帝。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滿洲順治皇帝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相同畫片的代爾夫特藍陶蓋罐,高58cm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澳門

清初朝廷出於辦銅之需並不禁海,後來為了防範沿海民眾通過海上活動接濟反清勢力才實行海禁。順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鎮守廣州的平南王尚可喜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廣州城裡的四面牌樓

極具冒險精神的荷蘭使團從巴達維亞出發,在江山易主的中華大地上自廣州北上,一路舟楫鞍馬到達京城覲見皇帝。雖然使團並沒有達到說服皇帝恩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南部海岸邊上通商的目的,但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目睹中華的良機——他們被當地官員安排去參觀較為體面的建築,如城郭、宮殿和廟宇。使團中負責住宿和演禮的紐霍夫對這些事物尤其留心,他不但把一路上的見聞繪成畫本,還詳細記錄了山川道里等交通信息。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1655年被滿清控制的中國全圖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北京紫禁城午門

自馬可波羅到訪蒙元帝國後,關於中國的遊記層出不窮,有關中國風土人情的各種形象記錄也通過商貿器物得以傳播。然而“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在馬可波羅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歐洲人頭腦中始終是一種神話般的存在。為歐洲人揭去漫漶不清的想象面紗的人,正是這位走南闖北、眼疾心細、擅長繪畫的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韃靼人

曾供職於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的紐霍夫,1665年刊印出版了一部令東西方民族互相瞭解的圖冊——附有約150幀銅版畫的遊記《荷蘭東印度公司遣使謁見偉大的韃靼可汗即當今的中國皇帝》(中文譯名為《荷使初訪中國記》)。雖說其中的版畫略顯夸誕,但畢竟“一圖勝千言”,令當時的歐洲人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諸般中華風物。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中國戲曲

圖中神秘的山川、熱帶的動植物、矯揉造作的人物,都成了歐洲貴族心馳神往的藝術形象。受此啟迪,西方的宮殿園林、壁紙掛毯以及傢俱瓷器等裝飾藝術上,自17世紀中葉始都紛紛出現各種中國形象。所以,紐霍夫遊記不僅堪稱是西方關於中國的第一部真實可信的目擊式報導,而且還拉開了“中國風”的序幕。

東印度西印度東西印度印東西

▲ 南京大報恩寺“瓷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