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NBA季後賽第二天的比賽打響了,所有NBA的球隊都已經出戰了,雖然前幾場有幾次爆冷,但是這屆季後賽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尤其是雷霆和開拓者的比賽,在賽前,人們都認為這是所有季後賽球隊裡,實力最接近的兩支球隊。從比賽來看,確實是這樣,開拓者在主場有驚無險的戰勝了雷霆隊。雖說有驚無險,雷霆也給開拓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是雷霆這一戰,暴露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這多少和雷霆的建隊思路有關,一兩個超級巨星,配上幾個防強攻弱的角色球員,這種建隊的配置,讓我似乎看到了80年代NBA球隊的配置。如果雷霆繼續這樣走下去,恐怕戰勝開拓者很難,就算戰勝開拓者,可以戰勝下一輪將要面臨的馬刺或者掘金嗎?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我們都知道,雷霆管理層看球星的眼光一直非常的獨特,從雷霆走出去的球員,基本都已經成為球隊的中堅力量。最有名的就是杜蘭特,哈登,伊巴卡,奧拉迪波,坎特等等球員。感覺雷霆似乎放走了一支可以爭冠的球隊。尤其今天雷霆的棄將坎特,砍下了20分18個籃板的華麗數據,又是狠狠打了雷霆的臉,他們親手送走了可以贏自己的球員。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不是雷霆不想留以上的球員,而是雷霆管理層的建隊思路,確實讓雷霆球迷看不到希望。我多少就算一個雷霆球迷吧,從當時雷霆12年打進總決賽那一年,就感覺這支雷霆非常有希望,甚至會統治聯盟幾年。可是卻發展成了現在這樣。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現在雷霆的角色球員,進攻能力實在讓人擔憂,不是這些球員能力不行,而是他們進攻能力不行。雷霆的角色球員,在防守上,去到任何一支球隊,都能算得上防守尖兵。可是現在聯盟頂尖的球隊,已經不這樣建隊了,大部分的球隊都是把建隊核心思路轉換成了進攻能力強的球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箭了。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這樣的建隊思路,我真的看不到雷霆的未來。如果雷霆放在十年前,這樣的配置說不定還可以衝擊一下總冠軍,可是現在。就算他們眼下贏了開拓者,我感覺雷霆第二輪面對上馬刺或者掘金,輸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不是說喬治和威少能力不行,而是現在每支球隊的進攻,真的不只能靠一兩個人,火箭的首發是什麼?三個後衛,還有一個塔克和卡佩拉,這樣的陣容,放在十年前,你想都不敢想。畢竟從防守的角度來看,要防守沒防守,要高度沒高度。可是現在聯盟,要想勝利,肯定是進攻能力重於防守能力的。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雷霆的進攻手段太單一了,不是靠威少就是喬治,雷霆一直本著靠巨星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建隊。可事實證明,就連詹姆斯那樣的巨星,身邊沒有出色幫手的情況,都很難取得總冠軍。我不認為威少比詹姆斯還強。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在進攻回合要比之前多好幾次,之前的季後賽,一場比賽取得90分都是高分了,現在的比賽,一場比賽取得100分都是進攻火力不夠。這大大的消耗了球星的體力,快速的奔跑,短暫的休息,這樣長期下去,對球星來說,不是一件長久之計。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雷霆和開拓者的這場比賽,喬治上場了43分鐘,威少也是38分鐘。整個雷霆,一共有5名球員上場時間超過30分鐘,但是剩下的四名球員,沒有一個球員上場時間超過20分鐘的,都是在10分鐘左右。

反觀開拓者這邊,四名球員上場時間30分鐘以上,但是有兩名球員上場時間超過20分鐘,剩下的四名球員,除了萊昂納德之外,小庫裡,特納,科林斯的上場時間都是15分鐘左右。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從上面這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雷霆的輪換是怎麼樣的了。雷霆的替補球員不是能力不夠,而是他們在場上的作用就是防守,就是拉開空間,讓球星解決問題。就是為了讓主力休息一下。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雖然這樣也可以贏球,但是我感覺這樣的配置,真的走不了多遠。要知道雷霆能不能戰勝開拓者還不一定,就算戰勝開拓者,他們可以戰勝掘金和馬刺嗎?馬刺是出了名的輪換球隊,而掘金的整體陣容實力也是聯盟首屈一指的。

雷霆活在80年代?這麼下去雷霆就算贏了開拓者,贏得了馬刺掘金嗎

按照雷霆這樣的打法,我覺得他們無法打贏開拓者。雷霆的建隊思路如果不換一下的話,在以後的比賽,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恐怕也會相當困難。不是球隊球員實力不夠,而是應該多引進一些進攻能力強的角色球員,並且相信他們。

祝願雷霆越來越好,祝願開拓者越來越好。兩隊可以繼續為我們奉獻精彩的比賽。加油雷霆!加油開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