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NBA季后赛第二天的比赛打响了,所有NBA的球队都已经出战了,虽然前几场有几次爆冷,但是这届季后赛还是十分令人期待的。尤其是雷霆和开拓者的比赛,在赛前,人们都认为这是所有季后赛球队里,实力最接近的两支球队。从比赛来看,确实是这样,开拓者在主场有惊无险的战胜了雷霆队。虽说有惊无险,雷霆也给开拓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雷霆这一战,暴露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这多少和雷霆的建队思路有关,一两个超级巨星,配上几个防强攻弱的角色球员,这种建队的配置,让我似乎看到了80年代NBA球队的配置。如果雷霆继续这样走下去,恐怕战胜开拓者很难,就算战胜开拓者,可以战胜下一轮将要面临的马刺或者掘金吗?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我们都知道,雷霆管理层看球星的眼光一直非常的独特,从雷霆走出去的球员,基本都已经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最有名的就是杜兰特,哈登,伊巴卡,奥拉迪波,坎特等等球员。感觉雷霆似乎放走了一支可以争冠的球队。尤其今天雷霆的弃将坎特,砍下了20分18个篮板的华丽数据,又是狠狠打了雷霆的脸,他们亲手送走了可以赢自己的球员。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不是雷霆不想留以上的球员,而是雷霆管理层的建队思路,确实让雷霆球迷看不到希望。我多少就算一个雷霆球迷吧,从当时雷霆12年打进总决赛那一年,就感觉这支雷霆非常有希望,甚至会统治联盟几年。可是却发展成了现在这样。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现在雷霆的角色球员,进攻能力实在让人担忧,不是这些球员能力不行,而是他们进攻能力不行。雷霆的角色球员,在防守上,去到任何一支球队,都能算得上防守尖兵。可是现在联盟顶尖的球队,已经不这样建队了,大部分的球队都是把建队核心思路转换成了进攻能力强的球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箭了。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这样的建队思路,我真的看不到雷霆的未来。如果雷霆放在十年前,这样的配置说不定还可以冲击一下总冠军,可是现在。就算他们眼下赢了开拓者,我感觉雷霆第二轮面对上马刺或者掘金,输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不是说乔治和威少能力不行,而是现在每支球队的进攻,真的不只能靠一两个人,火箭的首发是什么?三个后卫,还有一个塔克和卡佩拉,这样的阵容,放在十年前,你想都不敢想。毕竟从防守的角度来看,要防守没防守,要高度没高度。可是现在联盟,要想胜利,肯定是进攻能力重于防守能力的。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雷霆的进攻手段太单一了,不是靠威少就是乔治,雷霆一直本着靠巨星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建队。可事实证明,就连詹姆斯那样的巨星,身边没有出色帮手的情况,都很难取得总冠军。我不认为威少比詹姆斯还强。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进攻回合要比之前多好几次,之前的季后赛,一场比赛取得90分都是高分了,现在的比赛,一场比赛取得100分都是进攻火力不够。这大大的消耗了球星的体力,快速的奔跑,短暂的休息,这样长期下去,对球星来说,不是一件长久之计。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雷霆和开拓者的这场比赛,乔治上场了43分钟,威少也是38分钟。整个雷霆,一共有5名球员上场时间超过30分钟,但是剩下的四名球员,没有一个球员上场时间超过20分钟的,都是在10分钟左右。

反观开拓者这边,四名球员上场时间30分钟以上,但是有两名球员上场时间超过20分钟,剩下的四名球员,除了莱昂纳德之外,小库里,特纳,科林斯的上场时间都是15分钟左右。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从上面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雷霆的轮换是怎么样的了。雷霆的替补球员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他们在场上的作用就是防守,就是拉开空间,让球星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让主力休息一下。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虽然这样也可以赢球,但是我感觉这样的配置,真的走不了多远。要知道雷霆能不能战胜开拓者还不一定,就算战胜开拓者,他们可以战胜掘金和马刺吗?马刺是出了名的轮换球队,而掘金的整体阵容实力也是联盟首屈一指的。

雷霆活在80年代?这么下去雷霆就算赢了开拓者,赢得了马刺掘金吗

按照雷霆这样的打法,我觉得他们无法打赢开拓者。雷霆的建队思路如果不换一下的话,在以后的比赛,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恐怕也会相当困难。不是球队球员实力不够,而是应该多引进一些进攻能力强的角色球员,并且相信他们。

祝愿雷霆越来越好,祝愿开拓者越来越好。两队可以继续为我们奉献精彩的比赛。加油雷霆!加油开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