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上色彩照:被領導以叛徒為由逼迫自殺,卻享受國葬待遇


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之時,隆美爾服役在德國第5集團軍第13軍第27師第124步兵團,負責對法國人發動攻勢。而後因為作戰英勇,到1917年時軍銜晉升為了中尉,職位也成為符騰堡山地營的一名連長。且因在年底的對意大利作戰中,俘虜了8,000餘名意大利士兵,12月10日得到了藍色馬克斯勳章。

一戰結束後,在德國大裁軍的背景下,1929年隆美爾被分配到了德累斯頓步兵學校就任戰術教官,直到1933年10月才回到部隊。回到部隊後的他,成為第17步兵團第3營營長,駐紮在戈斯拉爾。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訪問該地的時候,隆美爾所部還作為儀仗隊接受檢閱。再後來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開始交集了起來,1936年9月由於在紐倫堡黨大會時,順利完成了希特勒的安保任務,被希特勒視為可以信任的人。

在此之後隆美爾多次被希特勒安排為自己重大行程的安保指揮,而隆美爾也沒有讓其失望,他負責的安保幾乎沒有出任何問題,也正因此表現隆美爾1939年8月25日被直接提拔為了貼身護衛。然而別看只是護衛,為了能夠讓隆美爾能夠配的上這個職位,8月1日隆美爾的軍銜上達到了少將。這不當德國1939年閃擊波蘭之後,希特勒巡視前線之時,擁有將星的隆美爾寸步不離。


但是隆美爾心中住著一個上戰場幹架的“野心”,因而當知道德國高層計劃閃擊法國之時,隆米爾自告奮勇申請擔當裝甲師師長。希特勒這邊出於將平民親信插入德軍中,避免德國傳統容克貴族擁兵自滿,同意隆美爾成為擁有225輛坦克的第7裝甲師師長。

法國戰役中的結果來看,隆美爾沒有辜負希特勒,他以42輛坦克損失的代價,俘獲97000人、坦克與裝甲車458輛,成為整個戰役中最敢衝的將軍,戰後論功行賞成為了中將。但是由於他是希特勒貼身護衛出身,德國軍方對其並不感冒,評價道“不聽命令,腦子發瘋的將軍。”而納粹政府這邊對其大讚特贊。宣傳部長戈培爾直接邀請他參演政治宣傳片《西線的勝利》,作為閃擊法國的重要將領宣傳,其風頭一時間蓋過了絕大多數的同級將領。

1940年9月意大利進攻埃及,但不幸被英國人一個“羅盤行動”打趴下了。為了防止意大利在北非全面失守,隆美爾將軍被任命為“德意志非洲軍”司令。當隆美爾到達非洲,一改意大利軍隊的守勢,率領所部帶著意大利軍隊主動出擊,在1942年5月的加查拉戰役之中,隆美爾一鼓作氣殲滅英軍約98000人和540輛坦克,將戰線推進到了英國在北非的核心埃及,希特勒聞訊一興奮在1942年6月將其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1944年正當德國陷入大潰敗前夕,隆米爾被直接安排為了B集團軍群司令,在那裡他被要求守住無堅不摧的“大西洋壁壘”,然而由於盟軍大轟炸造成的物資睏乏,壁壘的無堅不摧僅僅停留在宣傳語中。1944年6月6日在鋪天蓋地的炮火聲中,盟軍完成了諾曼底登陸,突破了德國的海岸防線,隆美爾也在7月17日視察前線時負傷。

而在隆美爾負傷期間,由其好友卡爾·史多林、法肯豪森參與的推翻希特勒的7月20日政變失敗。在希特勒隨後的清算之中,隆美爾被查出知曉政變這件事,且並沒有向上級反饋情報。此時已是驚弓之鳥的希特勒,想到自己親手扶持的將軍,對自己都有了“二心”,在給隆美爾的話中,他要求其自殺,否則在上軍事法庭後會牽連家人。

同時考慮到德國宣傳中隆美爾一直都是自己最堅挺的護衛,以及守護德國的勇士。希特勒在隆美爾死後決定給其國葬待遇,且不公開他身亡的真正原因,對外宣稱因病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