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夫崗魯茲:人口老齡化並沒有那麼可怕

沃夫崗魯茲:人口老齡化並沒有那麼可怕

在沃夫崗.魯茲看來,全球各國的人口都在持續老化,但各自所處的階段大不相同。目前美國人口年齡的中位數是36歲(中位數的意思是,一半人口的年齡高於這個數字,另一半人口的年齡低於這個數字)。依索比亞人口的年齡中位數是18歲,因為出生率較高,而預期壽命較短。其他非洲國家的年齡中位數甚至更低。德國是全球最老的國家,年齡中位數是45歲。

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一個型態:年輕的國家貧窮,年老的國家富有。那麼為何人們懼怕人口老化?我認為,主要有二個理由。第一個是心理因素:若以個人老化來作比喻,人口老化意味著身體虛弱和心智不再敏銳。第二個理由,來自經濟學家和「扶養比」指標,這個指標背後的假設是,年齡低於65歲的成人都對社會有貢獻,高於65歲的人則是負擔。而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勢必會增加。

不過我們也知道,某些人的生產力遠高於其他人,而且與年紀無關。 65 歲本身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很多人活得更久,而且多半健康良好。 「七十歲是新的六十歲」這句話,有可靠的科學根據。此外,已有證據顯示,教育是人們擁有較佳健康、較長壽命、較高生產力的關鍵因素,更別提也是擁有開放思想的關鍵。其實,教育程度較佳的活躍老化(active aging)人口是資產,而非問題。

為了說明採用過分簡單的扶養比來作預測會如何造成誤導,沃夫崗.魯茲以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破十億的國家展開了說明。

中國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較快,因此到2050 年時,中國人口老化的程度將高於印度。但這又如何?中國人口的教育程度較高,因此生產力更高。而且,只有少數中國人會在65 歲退休(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退休金)。我們可以預期,只要健康狀況許可,特別是當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時,大多數中國人都會經由工作,對社會做出實質貢獻。同樣地,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育。今日的印度,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沒有上過學校。在中國,只有8%的人沒受過學校教育,而且大多數年紀很大。在印度,有一半年輕女性的教育程度低於國中;在中國,這個數字是15%。一旦清楚教育程度在經濟表現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後,有誰還敢大膽聲稱印度的未來比中國還光明,因為它老化的速度較慢?

人口老化不是沒有關係,而是應該和人力資本的其他面向一同綜合看待,特別是教育和健康。從這個角度看到的前景相當樂觀。除了美國這個顯著的例外,全球大多數國家中,年輕人口的教育水準優於老年人口,因此生產力較高,足以彌補年輕人口人數較少的缺點。

至於人力資本的品質,仰賴多種要素,當中很多是可控制的,民間部門長期以來,對這部分投注相當多的心力。每一家有規模的企業,都很注意人力資源的管理。政府若要採取類似的人力資源管理做法,就應把教育、移民、家庭、勞工、健康和退休當成要素,彼此緊密互動,共同促成富足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