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小婁巷俯拍鏡頭

小婁巷,無錫老城廂一個不大的地方,在明清兩代,卻是無錫的文化重鎮。錫邑名門望族談氏、孫氏、王氏、秦氏在此聚居,可謂人文薈萃。

小婁巷早稱“鳴珂里”


地理意義上的小婁巷,東至蘇家弄,西至新生路,南至祟寧路,北至福田巷。在城市改造中,現存部分為北面和南面的東半部。時間意義上的小婁巷,始於宋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

小婁巷為無錫談氏和秦氏的世居之地。據《無錫談氏宗譜》記載,談氏祖先談信原居北宋東京汴梁(河南開封),任職翰林院。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汴京陷落,宋高宗趙構倉皇南逃 ,談信隨其來到江南,並就此在無錫定居下來。

談信住的地方原叫“鳴珂里”,典出古詩“隔林望行,下孤聽鳴珂”,意為宅第主人地位尊貴,出行乘馬飾玉之聲不絕之意。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清康熙《無錫縣誌》中關於小婁巷的記載

至元代,鳴珂里因巷內有戴氏墳墓,曾改名為“戴基巷”,後又因西邊與之連接的小巷有更樓而稱“樓巷”。後來樓巷漸漸成了婁巷,為示區別,遂將前者稱為大婁巷,戴基巷就是今天的小婁巷。

談氏一族明代最為興盛,出過不少人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嘉靖五年(1526)年談信的十世孫、進士談愷,累官至都察院都御史,其刻印的《太平廣記》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小說資料。


談愷在小婁巷、大河上闢建了“萬備堂”,堂上原有嘉靖皇帝所賜“天章雲錦”、“顯赫輝煌”兩塊匾額。萬備堂當時在無錫城中有”第一宅地“之稱。萬備堂中有塊太湖石叫“五老峰”,因石有五峰而名,是宋高宗當年賜給自己的老師談信的。

談愷早逝,他的母親王老夫人90大壽時,把住宅改成了道觀。後來金匱縣要建城隍廟時,談氏後人便將宅子中的戲樓、亭臺、假山一併捐了出去,建成了金匱縣城隍廟。

談家的這座萬備堂在萬曆年間歸了王氏,當然安享明清兩代榮光的五老峰也就此易了主人。1936年,榮德生曾打算買下這塊太湖石,但因故未果。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今日小婁巷

解放後,惠山修建錫惠公園的時候,在中央領導陸定一的建議下,五老峰從談氏萬備堂移到了錫惠公園映山湖前的秀嶂門口,成為錫惠公園的鎮園之石。所謂命運弄人,遷移至錫惠公園的五老峰卻未能如明清兩代般安然無恙,淡看世間白駒過隙。“文革”期間,五老峰被就地推倒,未能躲過劫火的焚燒,化為石灰碾入塵土。

談愷有個侄子叫談修,據說家中有藏書萬卷,他在無錫地方史方面留有許多著作,比如《惠山古今考》、《無錫縣學筆記》等。

一諾千金“少宰第”


說小婁巷是無錫歷史上的文化地標,絕非誇大。宋代以來,這裡曾出過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十五位舉人出自此處。這位狀元就是孫繼皋,無錫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而他又與談愷有關。

孫繼皋,明萬曆年間無錫雙河上人,十三歲時遷居城中小河上,在歸隱於此的談愷處讀書。孫繼皋天資聰穎,但小時候也是個調皮鬼。一次談愷訪友回來,見孫繼皋正騎在廳前石階旁的護欄上玩得起勁,並謂之“狀元騎白馬。”談愷聽罷隨口便說:“你如真的中了狀元,我便將這宅子送給你。”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小婁巷“少宰第”老照片

孫繼皋果然不負眾望,於萬曆元年(1573)中了舉人,第二年進京殿試一甲頭名,狀元及第。談愷也是言出必行,信守諾言要將自己的“萬備堂”送給孫繼皋。孫繼皋堅辭不受,但在談愷堅持之下,孫繼皋最後作價買下了部分房屋,後來朝廷出資對房屋進行了擴建。因為吏部侍郎在當時被稱“少宰”,於是這座宅子便被稱為“少宰第”。


當時的無錫人卻不叫它“少宰第”,而稱其為“黃包頭裡”。原因是孫繼皋幼時家貧,母親以替別人繡“黃包頭”(《紅樓夢》中老祖宗頭上頭上纏的那條布)維持生計。直到今天,小婁巷還保存著孫繼皋少宰第的殘留建築。

40-52號,厚積人文魅力


若說小婁巷的才子們,那隻需信手拈來,像我們熟悉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衡塘退士”孫洙、“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都是小婁巷人。


小婁巷內現存建築以晚清、民國時期的為主,精華部分集中在40-52號,都是有著八九百年曆史的老宅了,古樸素雅,最長的備弄長達百丈。宅子的主人有清末民初文人胡菊坡、老字號綢緞莊“世泰盛”老闆張孟肅、孫中山秘書、無錫縣令秦毓鎏等等。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佚園”老照片

秦毓鎏宅後就是聞名錫邑的佚園,小巧靈動,鬧中取靜,“佚園”石刻為孫中山與國民黨元老胡漢民題寫,還有明萬曆年間的石香爐等。

若是來小婁巷,48號的談氏宗祠也是不容錯過的。當年,中科院院士談家楨也曾來此尋根問祖。宗祠祠門朝南,門前有雙屋簷象鼻斗拱,門外一對上馬石為宋代遺物,四對荷瓣棋竿夾石為明代遺物;進門兩邊為廂房,天井內有兩株百年桂樹、一口古井……一磚一瓦細微處,皆能感受到時光的痕跡。



發現無錫|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無錫這個小地方為啥這麼牛!


小婁巷秦家大院百年牡丹

作為無錫舊城改造中,繁華鬧市保存最好的舊式民居群,全新打造的小婁巷文化旅遊街區預計將於今年七月開街,屆時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豔,尚不得而知,但它留存至今的深厚歷史人文底蘊都是其最生動的內核,譬如這裡秦家一個半世紀的百年牡丹,雖歷經風雨,但老樹新枝,年年花期,於無聲處嬌豔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