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比較忙,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 隔代教育如何雙贏?

t815856169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都非常的大,尤其是結了婚生孩子的家庭。若沒有房貸車貸,也許另一半會選擇在家全職,但是大部分都是有房貸的。所以夫妻必須都得工作和上班。而孩子就成了我們的軟肋,不可能也不放心去請保姆帶,那麼唯一辦法就是讓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了。現在還是挺普遍的,我們小區只要到下午三點多樣子,全是老人們帶著孫子輩的出來玩。這個時候,年輕的父母和老一輩的矛盾就出來了,育兒分歧也就出來了。



我個人認為遇到育兒分歧的時候:

體諒

一定要學會體諒他們,不管遇到何種育兒方面的分歧,想必都是為了咱們這可愛的小寶貝好的。心平氣和好好和他們去說話,就算他們聽不進去,那麼也就不要強求。不要總覺得是自己父母錯了,自己是對的,父母畢竟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我們要向父母學習,不要總是用新社會的想法去改變父母。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才是育兒分歧的最好解決方法。

尊重

他們既然放棄自己悠哉的老年生活而幫我們帶孩子了,那麼就要無條件的去尊重他們。而且在孩子的前面尊重長輩,這種榜樣的力量,孩子不需要過多的教育自然而然就耳濡目染了。我們加倍的去尊重他們,他們肯定也會尊重我們一些建議。得到了我們的尊重,想必他們帶孩子才覺得更有滋味一些。

溝通

當有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和他們溝通。有時候我們有話不說或者不好意思的把想說的話藏著掖著,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做法是對還是錯,而我們長時間不訴說,難免不表現出不爽的表情。從而加深彼此之間的芥蒂。所以有話好好說,要相信父母也是通情達理的人,和他們好好溝通把他們的思想帶入新世紀新思想。我想也是很容易的,因為大家都是本著為小寶貝好嘛,對吧。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

最後,不管父母把孩子教育的怎麼樣都不要去責怪父母。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然選擇了讓父母幫忙帶孩子,那麼就要承擔起可能教育得不如自己意的後果。


其實吧,我認為現在的父母思想都挺開明和開放的。他們的閱歷和經驗也是很豐富的。比如說我的父母才五十左右,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挺快,也經常會關注互聯網上一些關於育兒的知識什麼的,所以對於我來說還是沒有過多的擔心的。

當然,雖然把孩子交給父母帶了。但是並不代表就不管不問了。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千萬不要放棄自身的職責。只要你重視,時間總能擠出來的。比如:每天晚飯後和孩子作遊戲、講故事,週末帶孩子外出活動。若是在外地的話,可以通過視頻電話跟孩子講故事和詢問孩子問題。


豆媽小薔


我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帶最好,因為老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育兒觀念是不同的,我當初生完二胎也是因為工作原因,沒法自己帶孩子,所以把婆婆接來幫忙帶孩子,婆婆一直是節儉出了名的,這個在過去的年代可能真的是美德,可是我不這麼認為,所以當看到婆婆總是收集一些親戚的孩子的衣服給我孩子穿的時候,真是非常生氣,說她的時候,她覺得我不尊重她,而且說我不會過日子,類似這樣的矛盾很多,所以有時候老人幫你帶孩子,並不能減輕負擔,反而增加了很多煩惱。

在老人的世界裡,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相安無事了,根本不想著給孩子從小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兩歲多可以自己試著吃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還有我兒子跟婆婆在老家待的那一段時間,沒事就跟一幫老太太跳廣場舞,聽得音樂是京劇或者二人轉之類的,當時看到這個場景我簡直要瘋了,從那之後,我決定把孩子帶在身邊,工作可以放一放,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必須不能缺席。

社會不斷髮展,育兒方式和理念也是不斷更新的,作為父母的我們,學習起來應該比孩子爺爺奶奶那一代要強很多,而且很多老人非常固執,覺得自己經驗多,他們常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所以,遇到這樣的長輩的話,還是自己帶比較好,哪怕苦一點,累一點,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性格,克服一切困難,把孩子的事作為最重要的事吧。



愛寶寶的蘋果嫲嫲


像我們都是雙職工,還好父母退休在家,基本白天公公婆婆帶,晚上,週末節假日自己帶,家庭教育方面許多問題會產生摩擦,但只要想著大家都是愛孩子的,好好商量,探討,多做有意義的溝通,少些無謂的埋怨與爭執,關鍵還是自己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多費心。


丿斐


這是時下教育關鍵所在,隔輩教育缺點遠遠大於父母的義務教育,聯合互動,創造一致育人環境是不現實的。重要的是祖、父兩代要在教育孩子上,求同存異,交流互動,上樑剛正,以身垂範,做好第一任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