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總是哭鬧,這是怎麼回事?

九臍ACLI7824


《聖濟總錄》中認為嬰兒氣弱,臟腑有寒,每至昏夜,陰寒與正氣相擊,則神情不得安靜,腹中切痛,故夜啼。《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則提出,小兒夜啼者,證候甚多,其所專者,不出三種:一者冷,二者熱,三者邪祟;即所謂“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其實相對籠統,不知道是幾歲的寶寶,不同年齡的寶寶應對措施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可以分為不同年齡說一下:

0-3個月的寶寶

0-3個月的寶寶晚上哭鬧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夜裡的哭鬧通常有這幾種原因。

1.腸脹氣

因為新出生的寶寶,胃部很小,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新鮮的,他們需要適應,他們的胃也需要適應。這個年齡段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胃是呈水平狀的,哭鬧或者吃奶時會進入胃裡空氣,就很容易出現腸脹氣。

新手媽媽都知道,新生兒寶寶p多,就是因為胃部裡面積壓了不少空氣。

主要應對措施:

給寶寶拍嗝,給寶寶吃過奶後,可以將寶寶豎抱起來,讓寶寶頭部趴在媽媽上,媽媽一隻手托住寶寶臀部,另一隻手攏成空心掌,給寶寶輕輕從下往上拍,直到寶寶排除嗝來。

如果寶寶一時出不了嗝,也記得豎抱差不多15分鐘左右。

2.腸絞痛

腸絞痛這個屬於世界難題了,大概有10-20%的寶寶會有腸絞痛的症狀,首發於2-4周左右,在寶寶出生4-6周後處於高峰期。

如果寶寶半夜突發性的大哭大鬧,臉部漲紅,怎麼安撫都不管用的話,一般屬於腸絞痛。腸絞痛屬於自限型症狀,目前還是有特別有效的方式。

醫生會建議使用西甲硅油。也可以自己把手搓熱一些,然後給寶寶順時針輕輕揉肚子。

3.寶寶便便了或者尿溼了

有的家庭一般使用尿布,孩子在夜裡尿溼了或者便便了,不舒服了就會哭鬧。

建議小寶寶還是儘量用紙尿褲,畢竟睡覺對於孩子來說更重要,睡得好身體才好,免疫力也高,個子也長得快。

4.寶寶餓了

這種屬於常規型的了,半夜寶寶餓了,也肯定馬上會毫不客氣地大哭大鬧。

3個月到1週歲的寶寶

3個月以上的寶寶哭鬧,媽媽需要細心的觀察寶寶的周圍環境,這時候寶寶的哭鬧可能的原因有:

1.環境導致

過冷過熱都會讓寶寶不舒服,這時候寶寶也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只能通過哭鬧來解決。比如有的老人怕孩子冷,總是蓋了很多層,孩子又不能動,只能被動接受,就會不舒服。

2.病理性的哭鬧

比如腹痛,背部瘙癢,或者嘴裡有口腔潰瘍造成吃奶疼痛等,都會導致孩子哭鬧

3.缺鈣

如果孕期媽媽的鈣質不足,寶寶出生後鈣質不足,也是容易導致哭鬧。

一般醫生會建議,孩子在出生14天后,就可吃維生素d滴劑的,防止佝僂病的發生,維生素d可參與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其吸收,並對骨質形成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D可以選擇在早上吃,比較容易吸收。

1歲以上的寶寶

1歲以上的寶寶,和3個月以上的寶寶,哭鬧的原因大致相同,也可能是環境,病理性或者缺鈣導致。

不過1歲以上的寶寶基本上可以表達出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哪裡有病理性的疼痛,會告訴媽媽,也會去揉,媽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端倪。

這個年齡的寶寶哭鬧更多的原因可能是:

  • 缺鈣

因為病理性的問題,寶寶會正確表達了,剩下的原因就可能是缺鈣引起的哭鬧。

這一點我比較有體會,是jason小時候我比較排斥給孩子補鈣,覺得天然的最好,有一陣子他睡覺很是不安穩,後來正好是在國外的親戚帶回一些兒童鈣,給兒子吃了之後睡覺真的很踏實,睡醒之後也不會哭鬧了。

當時印象特別深。

  • 也可能是孩子白天過於興奮

如果孩子白天運動過於興奮或者遇見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也會導致孩子半夜哭泣。

  • 積食現象

還有一種現象是孩子積食了,現在的孩子好東西多,吃的也多,很容易就積食了。

中醫上說“胃不和則寢不安”,如果孩子脾胃積食,就容易造成實火,孩子睡覺也是非常不安穩,會容易哭鬧。

最後總結一下,實際上媽媽應該是最瞭解孩子的,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的情況,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作者。

原創不易,請求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來談談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這很正常,不要太擔心。寶寶哭鬧除了身體不適無外乎於以下幾點:1.想睡覺、2.餓了、3、身上某處有過敏(例如奶蘚或紅屁股)。以上三點是最能引起滿月寶寶哭鬧的突出原因。

現在說具體解決辦法:要把握好寶寶睡眠時間安排,養成規律睡眠,每天曬一會太陽(9點前)。餵養也要注意時間和奶量的安排,確保消化通暢。

至於紅屁股最好不要用紙巾頻繁擦拭,因為寶寶皮膚太嫩。紅屁股是很疼的,寶寶會反覆哭鬧。建議用溫水洗,這樣可以保持屁屁乾淨不會有屎尿殘留引起紅屁屁,買些嬰兒專用的膏藥定時擦拭。


巴薩皇馬那些球事


寶寶晚上總是哭鬧,這是怎麼回事?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相信不少家長因為孩子的哭聲而感到欣喜,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也會碰到很多需要面對的事,而有一些事就會讓孩子哭,家長面對孩子哭的時候少不了煩惱,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如果自家孩子一直哭鬧,那家長們到底要怎麼做呢?

一、小孩子哭鬧的原因

1.媽媽給孩子斷奶不夠科學,孩子還小,在晚上喝奶已經養成習慣的時候,如果媽媽們給孩子斷奶不夠妥當,那孩子晚上也是會哭鬧的。

2.身體缺乏營養,常見的有鈣,這種營養素在我們體內含量比較多,對於寶寶來說缺乏鈣,也是造成晚上睡不好的一種原因。

3.孩子受到驚嚇,容易造成晚上哭鬧。

二、孩子哭鬧,家長怎麼辦?

家長首先要安慰好孩子,然後瞭解哭鬧的原因,最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作為家長要保護好孩子,不管是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要考慮周到。

孩子哭鬧,這種事可大可小,但是總是哭鬧,這就有點不正常了,家長們要多留心自己孩子。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J媽學堂


正常情況下,寶寶哭鬧,只要媽媽抱抱他、哄哄他便可停止,但如果寶寶仍然痛哭不止時,便要找出哭鬧的原因。尤其是在晚上,寶寶哭鬧不停,總有原因的,細心的爸媽一定要找來,才能呵護好寶寶:

1、寶寶身體發熱,也可以會大聲哭鬧,應去看醫生。

2、溫度太熱、太冷、寶寶口渴、皮膚癢、異物刺痛皮膚等,都會引起寶寶哭泣。

3、由於寶寶邊吃奶邊睡覺,吸進了大量的空氣,嗝打不出來時,也會哭鬧,不睡覺。

4、寶寶耳朵發熱、摸到耳朵時就哭、搖頭或吐奶時,有可能是中耳炎,白天應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5、寶寶啼哭時抱他、喂他仍哭個不停,而且寶寶嘔吐、臉色不好看,或是發現糞便中混有血液或黏液時,有可能是寶寶患了腸套疊病,要帶寶寶去醫院治療

6、寶寶在床上躺著不哭,抱起即哭或移動肢體時哭,這時應該考慮寶寶是否有肢體疼痛,如骨關節脫位、維生素C引起的壞血病、扭傷等。如果有這種情況,要立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7、寶寶在哭鬧時,把腳朝肚子裡縮,像“蝦”一樣的弓著身體哭,通常提示他肚子痛,如腸痙攣、腸套疊、腸道蛔蟲等病,應去醫院請兒科醫生診斷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