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外公外婆家裡長大的小孩,和自己父母沒有那麼親近,大家有什麼看法?

農村小豬


我們都知道,孩子感受到父母養育之恩是從小到大的照顧和陪伴,讓孩子體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溫暖,因而對父母產生依賴和信任,這也是我們開展家庭教育的基礎。

在我們當前的社會,許多父母為了生計奔波,背井離鄉,留下年幼的孩子和老人,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卻無法在一起,從而錯過了最重要的兒童成長期。



這些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也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情感障礙,尤其是內心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同時,這些孩子表現出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淡漠。

那麼,這些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又該何時改善呢?

首先,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從小失去母親的懷抱讓這些孩子沒有與母親建立起依戀關係。我們說良好的依戀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而沒有建立起依戀關係的孩子,對母親的離開並不關心,更不會去粘著媽媽。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都不認生,誰抱一下他也無所謂。



其次,孩子沒有受過應有的約束,缺乏規矩意識。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與父母都不同,我們說隔輩親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情,而沒有原則的溺愛也是很多老年人照顧孩子的通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衛能力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和造就,很多孩子不具備良好的習慣。

再次,孩子不聽父母的意見,我行我素。曾經聽到不少留守兒童在被接到父母身邊後被父母發現難以管教的問題,根本不聽活話。對此,著名兒童發育行為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謹表示,孩子必須從小養育,如果孩子你不是從小撫養的話,未來你想要教育他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敢打他,那麼他真有傷害你的衝動。



最後,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不會理解別人。一個內心缺少愛的人怎麼會愛別人呢。而孩子心中的愛從何而來?是從出生開始到3歲的養育過程中產生的。我們說為什麼很多留守兒童的行為很判逆,很不聽話,喜歡和父母對著幹?他內心深處意見很大,為什麼父母之前一直不管我,他們無法理解和原諒。

總之,如果你沒從小養育孩子,那麼你就不瞭解,更不可能成為一個讓孩子信任的家長,孩子不親近也就很自然了。而且這種親子關係的缺失也是無法䃼救的,因為它只產生於孩子三歲前。因此,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注意,無論你有多忙,都不要把孩子交給別人來撫養,生了孩子你就要好好待他。



歡迎關注大賽爸爸說,讓更多的父母在育兒的路上不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