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去世 曾捐千幅書畫給國家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去世 曾捐千幅書畫給國家

生平簡介

“我不僅愛徐悲鴻,也是他的崇拜者。”廖靜文被評價為“一個為徐悲鴻而生,為徐悲鴻而活的女人。”

廖靜文1923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管理員。1945年與徐悲鴻結婚。協助徐悲鴻工作並照顧其生活,直到1953年徐悲鴻突發腦溢血逝世。徐悲鴻逝世後,廖靜文將徐悲鴻留下的1200餘幅作品,及徐悲鴻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書畫1000餘幅、圖書、圖片、碑拓、美術資料等萬餘件全部捐贈給國家,並捐出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鴻紀念館。著有《徐悲鴻一生》(傳記)。

昨晚7點03分,徐悲鴻先生的夫人廖靜文在北京的家中安然逝世,享年92歲。由於事發突然,就連徐悲鴻紀念館的張主任今晨接到成都商報記者的電話時都一臉愕然,廖靜文在成都的家人昨晚深夜都還未獲得消息。今晨0點25分,作為廖靜文生前最後專訪過她的媒體,成都商報打通了廖靜文家人的電話,對方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廖靜文逝世於16日晚7點03分,“去世時很安詳,家人還沒有通知到紀念館的同仁,目前家人情緒還很平靜。”據悉,目前徐家正在緊急安排廖靜文去世後的事宜,包括和有關單位組成治喪委員會,追悼會的時間也正在安排。

“廖奶奶走得很安詳,家人心裡稍感安慰,可以說的是,走之前這幾天她過得很開心,生活也很愉快。”廖靜文的家人透露。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悲鴻之子徐慶平也表示,“廖靜文先生一生為國家,特別是為國家的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子女、對晚輩也盡到了一個母親,一個長輩的職責,我們很感激她,很感恩她為國家,為家做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廖靜文走之前沒有留下遺言或者“最後願望”,作為陪伴徐悲鴻走到最後的人,她也許已了無遺憾。“她走得很安詳,92歲,好多老人在這個年紀都走得挺痛苦的,很感恩,老天對她那麼好,走得那麼平靜安詳。”廖靜文的家人說。

去年3月,成都商報記者在徐悲鴻的孫兒徐冀的帶領下,拜訪廖靜文,與徐家一家四代人促膝長談。成都,是讓廖靜文感念思想的一座城,這裡有她的大學時光,這裡有她和徐悲鴻的感情,她親口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我和悲鴻最美好的時光是在成都度過的。為了當時即將在武侯祠舉辦的徐悲鴻紀念大展,廖靜文還親筆為成都大展寫賀信,對於聯絡廖靜文三年之久終於成行的成都媒體,她還親筆題詞祝成都商報的讀者新年快樂。一年過去,廖靜文走了。廖靜文一直不喜別人稱她為“徐悲鴻遺孀”,而是喜歡也習慣了別人稱她“徐悲鴻夫人”。白駒過隙,徐悲鴻夫人,請上馬,一路走好。

去年3月,廖靜文接受記者專訪:

悲鴻為我畫過許多畫。只要我喜歡,悲鴻就會立刻在畫上題字,送給我。

去年3月31日,成都商報記者曾採訪過廖靜文,那一次對話,廖靜文和記者聊的,幾乎全都圍繞著徐悲鴻的畫,但從中也透露出不少她和徐悲鴻的生活點滴。

在對話中,廖靜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悲鴻為我畫過許多畫。這次在成都展出的油畫《讀》,還有一幅素描頭像,都是他以我為模特畫的。也是我們在四川生活時,他精心創作的。只要是我喜歡的,悲鴻就會立刻在畫上題字,送給我。 ”

而談到如何鑑別徐悲鴻作品的真偽,廖靜文提到:“悲鴻從來不用現成的盒裝墨汁和宿墨,每次畫畫前,都是用上好的墨塊,我幫他研磨出來的。盒裝的墨汁與現磨出來的相比,兩者成色、質量相差甚遠,所以如果看到用墨汁畫出來的畫,那就不是他的作品。那個時代很艱苦,悲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非常講究用紙的。有時候條件實在不好,他便選擇在皮紙或高麗紙上作畫,這是其他畫家很少用的。

悲鴻的題款和印章也是很講究的,一般他不喜歡在畫上題太多的字。而且題款都在畫的最邊上,豐富畫面,但不會破壞畫面。由於現在假冒印章的技術太高了,所以從印章上已經不容易辨別出來。”

①點擊文章底部,點“讀書客”進行訂閱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提供最有趣的讀書諮詢,推薦最有味道的讀書生活,踐行最有意思的讀書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