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貴州是省級行政區?

董希偉


源於歷史

州本來就是一個省級行政單位。秦朝的時候改為郡縣制,郡也是相當於一個省級行政單位。


州一般都有一個“治所”,這個治所,和現在的省會、首府的概念差不多,就是一個州的政治中心。州的治所的名字,如果沒有另外的名字的話,那基本上就跟州同名了。徐州市是因為是徐州的治所,荊州市也是因為是荊州的治所,所以才這樣得名的。類似的地名,還有現在河北省冀州市、山東省青州市和山東省兗州市,這幾個市比杭州蘇州低一點,還只是縣級市。

不過,也有一些州,因為一些原因,比如說治所遷移,治所的名字和州的名字不一樣。比如我們看三國,袁紹所在的冀州的治所,叫做鄴城。


然後在後來,一些行政區劃的單位名字就變得不一樣了,有時候叫郡,有時候叫州,有時候叫縣,不過,如果治所沒有名字就跟州名字相同的方法似乎延續下來了,蘇州、揚州、杭州、湖州、柳州、梧州、廣州,基本上名字叫什麼州的,都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成為了某一個行政區劃的治所。

回到現在

現在的貴州省可追溯到明朝。 洪武十五年設立貴州宣慰司,僅為羈縻州,隸四川(可見貴州初設時確實只是一個二級行政機構,今天貴州的其他區域分屬四川、湖廣、雲南),但同時在貴州設立了都指揮使司,掌管貴州、思州、思南等州軍事(都指揮使司是明朝省級行政機構的三司之一,掌管軍事),此時貴州雖未建省,在軍事上卻有比較特殊的地位。 永樂十一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司(三司之一,主管民政),貴州正式設省,治貴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分貴州宣慰司置程番府,隆慶三年改為貴陽府,倚新貴、貴定二縣。貴陽府即為今天貴陽市的前身。



還有其他地方

像現在的吉林省吉林市也是一個類似的例子,只不過差別是先有的吉林市,後有的吉林省,吉林市(在清朝的時候)是吉林省(那時候叫吉林廳)的治所。

除此以外,還有冀州,青州,兗州,如今還只是縣級單位呢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至於貴州建省的政治戰略和軍事戰略,你可以聽聽史學家們分析!

以前聽到貴州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個~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窮鄉僻壤,窮一直是貴州的代名詞!再後來提到貴州很多人就想到茅臺、想到黃果樹大瀑布、想到老乾媽……

但是這幾年貴州變的不一樣了!近年來由於有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我們貴州正在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迎接未來!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領導下、在全國各省對接幫助下、在貴州人民的團結努力中貴州正在崛起成為一個新興城市,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在這裡)
我們有大數據、大旅遊……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這裡景色秀麗人民好客,我們既要發展經濟也要守住生態!我們這裡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加油貴州~明天會更好!

我在貴州等你~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


全民新網事


其它的州是地級市,只有貴州是省,因為貴州的州,和福州、廣州、蘭州、鄭州、杭州的州,在歷史上本就不是一個“州”。

州這種地方行政區劃,在不同的歷史時段,有不同的性質,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大的類型,一是漢朝到隋朝以前的“一級政區”(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單位),那時州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省,如益州差不多包括整個四川,廣州差不多就是整個廣東。

但是,州作為一級政區的時代,恰恰和歷史上的四分五裂的時代高度重合,漢代以後的三國、魏晉南北朝,都是分裂的狀態,天天打仗,官就升得快,地方官都想當大官,一級政區也就越設越多,到了南北朝晚期,一個州通常大的就管得到二、三個郡了,小的實際上就只管得到以前的一個郡,所以這時州的行政地位雖然仍然是省部級,但實際的行政權力已經是地廳級了。

隋朝建立後,發現這麼玩不行啊,全國省部級的官員太多,僧多粥少,財政壓力太大,但是直接把州給廢了,這麼多的省部級官員肯定不高興啊,於是想到一個辦法,把州的下級單位,也就是地廳級的“郡”全部廢了,州是還保留著,但實際上由於沒有下級單位的郡,州實際上從一級政區變成了二級政區。

所以隋唐時代的州,不再是省部級的一級政區,而是相當於以前的郡的地廳級的二級政區。從此以後,益州就只相當於今天的成都市,廣州就相當於今天的廣州市。

但貴州為什麼今天又是省部級的一級政區呢?

因為貴州的州,既不是隋唐以前的一級政區的那個州,也不是隋唐以後的二級政區的那個州,他是一個很奇特的存在——“羈縻州”。

羈縻州是唐宋時代在邊疆民族地區設置的貼牌單位,這種州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完全看當地民族首領的能夠控制著多大的地盤和人口,實力大的可以是省的實力,實力小的可能只有縣的實力,職務也是世襲的,朝廷只負責貼牌,內部的事也不管理,明朝以前,中原王朝的行政控制力一直沒有深入到今天的貴州省,對於這裡,是一種“有而不治”的狀態。

貴州的州,就是屬於這種州。這種州的“州”,最初只是一個虛名,沒有實際的政區屬性,可大可小,可上可下,漸漸地這種“州”的政區屬性就被淡化了,成了一個地名的後綴。他實際的行政地位,跟州不州的無關,而是跟他的貼牌單位的品級相關。

貴州這個名稱,得名於“貴州宣慰司”,其中的州只是一個地名,真正的行政單位是宣慰司,而宣慰司的品級是從二品,相當於副省級單位了。不過這個副省級的宣慰司不是一個行政單位,而是一個軍事單位(軍區),所以他不是真正的政區,因為他不納入吏部的考核,而是由兵部來管理,屬於一種戰時體制,而不是民政體系。


明朝在永樂年間,將貴州納入到朝廷的直接治理之下後,才第一次在這裡設置了一級政區,沿用了“貴州”這個名稱,全名叫“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從宣慰司是變成了“承宣布政使司”,這個是質的變化,承宣布政使司就是相當於省部級單位的一級政區了。


好了,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為什麼其他的州最多也就是個地級市的存在,而貴州在今天卻是一個省的存在了。 因為大家歷史不同。


只愛潘多拉


這個問題其實挺好的。問題又分為兩部分:(1)為什麼貴州自己是個省?(2)為什麼這個省叫貴州?

先說(1)。宋代的時候,現在貴州這塊地方是分屬很多路分(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的,主要處在潼川路、夔州路南部的偏遠地區。換句話說,宋人不覺得這是塊要緊地方。重要的是把四川盆地分割開來,防止形成割據,至於再往南的山區……就這樣吧。元代西南的行政比較複雜, 土司制度有了進一步發展。但總體上,貴州也沒有獨立成為一個行政單位。

明代才把今天的貴州區域獨立出來,成立了貴州承宣佈政使。也就是說,貴州就不再是西川南部的偏遠地區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省份。具體建制,在清代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具體過程可以百度一下,再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各卷中西南的部分。

問題(2)也很有趣。我們知道,“州”本來是很大一片,比如東漢一共才十三州,州下有郡。但南北朝時期州設得太多,到了隋唐時候州就很小了,所以索性取消了州和郡的區別。所以在宋代福州、廣州、蘭州,這些州其實就是郡(或者更準確地說,就是統縣政區——他們下面就是縣了);知州的雅稱,就是郡守。

由唐入宋,一些大州升格為府,比如魏州就成了大名府。就像現在學院要升級成大學,這個趨勢一起來,到了明代,就有很多府——府之下還可以有州,就更混亂了。舉個例子,山西布政使司下有汾州府,也有澤州;但汾州府之下還有永寧州,永寧州雖然也叫州,但行政級別就比澤州底一級。但大端上,府州都是省以下,縣以上的行政單位。

但是貴州不一樣,貴州是個布政使司,是比較特殊的。原因可能有幾個方面:

一是西南的州本來就很不同,很多就是我們說的羈縻州;即當地人歸化以後,給他們一個州的名號,這些州下不一定有縣。同時,貴州名字宋代才出現,相比福州、廣州算是很晚了,而且這個時候貴州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郡。還有,我們知道很多省的名字是把兩個州合起來的,福州和建州就是福建,甘肅來源於甘州和肅州,等等。總之是選兩個名氣響的州。明代貴州一帶可能挑不出兩個有名望的大州,那就貴州了吧。


在野武將


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陽,12月26日成立了貴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設1個直轄市、8個專區、1個專區轄市,共置79縣。1956年4月,撤銷貴定、鎮遠、都勻3專區,設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建省的原因   明代之前貴州總是遊離於中央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之外,分屬於雲南,四川,湖南等地。貴州建省的主要原因是明朝意識到貴州在西南地區政治、軍事、地理方面的重要性。   (一)政治原因   1、統一南北,鞏固西南的需要   明朝在貴州建立行省是明政府統一南北,鞏固統治的需要。“從明朝初期的形勢來看,明朝要統一大業必須要安定雲南,鞏固雲南和西南地區的統治,這是完成統一大業的關鍵。”從地理位置上看,雲南遠在西南邊陲,在地理位置上保持著相對獨立,隨著南詔在西南的崛起,南詔與中央王朝保持著時戰時和的關係,政局相當不穩。明朝統一大局已定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便決定集中力量經營雲南。明初,雲南還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明太祖屢次遣使詔諭,都被梁王殺死,梁王的負隅抵抗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鞏固。朱元璋無法用和平的方式統一雲南,於是決定用武力統一雲南,並親自謀劃部署。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敕在廷文武諸臣曰:“雲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當時要進攻雲南,不管是從四川還是湖南經過,都必須借道貴州,貴州成為了咽喉之地。因為元代在西南地區頻繁用兵,湖廣、四川、雲南相繼建立行省,由朝廷直接派官員管轄。而地處湖廣、四川、雲南三省之交的貴州大興驛道,廣設驛站以連接三省,從此因其處於三省之交這個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朱元璋後來決定“先安貴州,後取雲南”。使貴州成為中央王朝鞏固雲南的重要陣地。明太祖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告誡徵南將帥,一定要使黔西北的土司歸附我朝,我軍必須將黔中的交通要道佔領,否則,“雖有云南,不能守也”。   貴州的軍事戰略地位,成為中央王朝統一南北,鞏固西南的關鍵,所以明太祖先在貴州設都指揮使司,這也是為什麼貴州先建省級軍事機構,後有省級行政機構的原因。   2、處理民族關係的需要   處理好民族關係也是明朝在貴州建省的一個重要的政治因素。貴州是我國四大族系交匯之地,各民族之間因為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及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所以他們雖互為鄰里,卻相互隔離,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貴州是西南夷所居之地。所謂“西南夷”實際上包括濮人和氐羌兩大族系。《史記》中所記載的夜郎國的主體就是濮人。後來隨著民族的遷移,氐羌相繼進入,秦漢以後,隨著濮人的衰落,夷人的東進,“五溪蠻”的西遷和“百越”的北上,四大族系在地域分佈上發生了較大變動,貴州成為四大民系的匯合點,並形成不同族群間的大雜居小聚居插花居住的情況,明朝之前的歷代中央王朝都無力顧及族群複雜的貴州,因此不能有效統治少數民族邊區。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雄才大略,敏銳進取的皇帝,他們認識到貴州的穩定與統一對於穩定西南,促進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所以他們對於邊遠地區都積極經營,大力開拓。慎重處理民族關係對於穩定貴州至關重要。   鎮守貴州的都督馬燁雖然忠於朝廷,建有戰功,但他違背安撫政策,激起少數民族驟亂,明太祖忍痛將其斬首。在談到殺馬燁的原因時,太祖說:“朕知馬燁忠,無他腸,然向惜一人,不以安一方也。”可見明太祖對於慎重處理民族關係的看重。明代在貴州出現了一批政治頭腦明智、冷靜、敢於獨立負責、注意緩和民族矛盾、穩定大局的官員。如嘉靖十一年的貴州巡撫徐問,三十一年的阮文中,正德年間的候緘等等,這些都是貴州建省以後為了更好處理民族關係付出努力的官員,也可見慎重處理民族關係對於穩定貴州的重要性有多大。所以明代在貴州建省民族關係的因素應是統治者考慮的重大因素之一。   (二)軍事原因   在軍事方面,明朝在貴州建省是為了完成“改土歸流”的需要。有學者認為,貴州建省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逐步改土歸流的過程。朱元璋在平定雲南之後,西南邊疆的形勢並不樂觀。平定雲南的捷報傳至南京,朱元璋不無憂慮地在《平滇詔書》中指出,“如靄翠輩不盡服,雖有云南,亦難守也。”讓朱元璋有此憂慮地重要因素就是貴州大大小小的土司,他們雖然一時迫於明朝的大軍所至而望風歸附,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心悅誠服。針對貴州土司林立的情況,又不能一次性以徹底的方式斬草除根,因為這樣必定引起地方更大的騷亂。朱元璋認識到對於貴州必須先採取穩定政策,所以為了綏靖地方,明王朝決定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在一些邊遠地區仍採用元朝舊制,利用當地土著上層對這些地區實行間接管理。另一方面,也採取大軍壓境的方式,漸行“改土歸流”。朱元璋雖然在最初對來歸附的土司實行“懷柔”政策,但因為土司不同於朝廷任命的官員,他們名義上歸順並受制於中原王朝,但實際上在他們卻世襲領地上割據一方為所欲為,常常置朝廷召令於不顧。而且土司和土司之間爭鬥不斷,他們的這些行為嚴重危害到了地方穩定。所以,朱元璋認為“改土歸流”勢在必行。   從在設立衛所,建立都指揮使司開始,朱元璋開始為貴州的“改土歸流”做準備,“分土建衛”、“廢土設衛”、“土衛並存”、“衛管土司”都是改土歸流的一個個步驟,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者把貴州建省看作是“改土歸流”的一個過程的原因。貴州建省是一個改土歸流的過程,而建省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改土設流的需要,使貴州更好地掌握在中央王朝手裡。   (三)地理原因   1、地理區位優勢   由於“貴州位於我國第二級階梯的東南邊緣,多為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帶,山巒起伏,地勢陡峻,交通閉塞,對外聯繫不暢,一直處於相對封閉的自然狀態之下。”貴州曾因其地理區位而長期遊離於中央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之外。在明代,卻因其地理區位的優勢成為全國十三個行省之一。貴州雖然是在這種自然狀態之下,但它貴州東臨荊楚,西接雲南,北倚四川,南瀕廣西,南來北往,東進西出,莫不以貴州為重要,實為“西南之奧區”。雲貴土司之地,入京朝貢之事最勤,特別是朝覲之年更是絡繹不絕。每次入京,攜帶大量貢品。雲南路過貴州驛道入京朝貢的人最多,還有緬甸及暹羅等國也需經貴州驛道。“五尺道”、“南夷道”與“南方絲綢之路”的稱謂,點明瞭古代貴州在祖國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地位。故曹端波認為“貴州之所以建立單獨的行政區劃,主要在於其位置在國防體系中的重要性。”[8]由此可見貴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特殊的地位,也因為它這一地理區位的優勢,使其成為明代穩定西南的戰略要地,明朝從其戰略形勢著眼而在貴州建省。   2、地理資源優勢   在地理原因中,貴州還有一個重要的地理優勢,即資源優勢。因貴州不少地區森林密佈,箐深林廣,是明朝採辦大木的主要地區之一。貴州宣慰司和播州宣慰司都是木材大產區。貴州宣慰司的主要樹種有松、柏、杉、樟、黃心木等,而播州宣慰司主產白楊,貢木主要是楠木和杉木。貴州竹資源也很豐富,各地均有出產,種類也很多,僅貴州宣慰司就有斑竹、紫竹、苦竹等十多個種類。普安州有筋竹,苦竹等。思州府特有的一種鶴膝竹可製作精美手杖。   貴州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在明代以前,有的礦產資源如汞、鉛、鐵等,已有一定程度的開發。”到了明代,原先已開發的礦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地增多,另有許多礦產如煤炭、石英等也逐步得到開發,其中汞的開發歷史最長,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當時已聞名全國。據《明史・食貨志》中記載:“惟貴州大方山有水銀硃砂局。”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時,將原屬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的場局分屬銅仁,思南二府,板場,木悠,巖前,任辦四坑水銀局。思南府,鱉寨,蘇葛捧硃砂水銀局,大崖土黃坑大水銀硃砂局隸屬銅仁。   明代礦產資源豐富,雖然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開發的種類不多,有硃砂,水銀,鉛等,但都很為官府重視。另外,統治者唯恐人民因開礦藏匿山中,聚眾反抗,所以極力限制。因此,貴州木材,竹和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央政府考慮將其納入有效統治範圍之內的重要因素。貴州的地理資源優勢在貴州的建省過程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貴州位於湖廣、四川、雲南三省之交,具有重要的軍事、交通地位。另外,為了處理好貴州的民族關係,完成改土歸流,開發貴州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明朝在貴州建省的重要原因。


吃在貴陽


貴州稱為省級行政區由來已久,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地理區位優勢大,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

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以貴州省自古以來便是中央在西南地區設置的省級行政單位。


獨好


我去,竟然問出這樣的問題??雖然說求知可貴,但是弱智的問題不要問了行不?尤其像問的方式,同樣是州,為何貴州是省,廣州鄭州蘭州就是城市?弱智不?這就是個地名好不好?你以為是州一級的行政級別??那上海東海南海都是海?為何上海是個城市,而東海卻是海??飛機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機都是機,為何飛機在天上飛,而其他都是家用電器??人腦電腦都是腦?為何人腦在人腦袋裡,電腦就得擺在桌上??我不想來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就是來吐槽,來質疑的,問問題可以,但不要問得讓人哭笑不得好不好


魏裡泰就


問這個問題的人很明顯書的少,沒什麼文化,說實話,你問太陽為什麼會發光都比這個問題好很多,至少能科普一下,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我懵逼了,還有這種人問這種無聊的問題,大兄弟,你還不如問問貴州的歷史發展等等。還是多讀讀書吧,別出來丟臉了。


6歲砍人


中國數谷-貴陽-堅持高端化發展,三馬片區要高標準建設路網,以 “五橫六縱”為主動脈,打通織密支路路網,暢通區域內外聯繫;以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核心區為目標,高質量佈局產業,提升三馬片區城市品質。大三馬,大生態,大智慧,創新共享高端城市走廊,多元大組團,濱河運動活力之城,大數據,特色休閒文化之城,騰飛之~三馬~


子冰子鈺子琰


提這個問題的人,應多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天天去打遊戲,無聊了,提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別人會反問你:你父親為什麼是男人?你為什麼是雙腳走路?看你怎麼回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