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贵州是省级行政区?

董希伟


源于历史

州本来就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秦朝的时候改为郡县制,郡也是相当于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州一般都有一个“治所”,这个治所,和现在的省会、首府的概念差不多,就是一个州的政治中心。州的治所的名字,如果没有另外的名字的话,那基本上就跟州同名了。徐州市是因为是徐州的治所,荆州市也是因为是荆州的治所,所以才这样得名的。类似的地名,还有现在河北省冀州市、山东省青州市和山东省兖州市,这几个市比杭州苏州低一点,还只是县级市。

不过,也有一些州,因为一些原因,比如说治所迁移,治所的名字和州的名字不一样。比如我们看三国,袁绍所在的冀州的治所,叫做邺城。


然后在后来,一些行政区划的单位名字就变得不一样了,有时候叫郡,有时候叫州,有时候叫县,不过,如果治所没有名字就跟州名字相同的方法似乎延续下来了,苏州、扬州、杭州、湖州、柳州、梧州、广州,基本上名字叫什么州的,都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成为了某一个行政区划的治所。

回到现在

现在的贵州省可追溯到明朝。 洪武十五年设立贵州宣慰司,仅为羁縻州,隶四川(可见贵州初设时确实只是一个二级行政机构,今天贵州的其他区域分属四川、湖广、云南),但同时在贵州设立了都指挥使司,掌管贵州、思州、思南等州军事(都指挥使司是明朝省级行政机构的三司之一,掌管军事),此时贵州虽未建省,在军事上却有比较特殊的地位。 永乐十一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三司之一,主管民政),贵州正式设省,治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分贵州宣慰司置程番府,隆庆三年改为贵阳府,倚新贵、贵定二县。贵阳府即为今天贵阳市的前身。



还有其他地方

像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只不过差别是先有的吉林市,后有的吉林省,吉林市(在清朝的时候)是吉林省(那时候叫吉林厅)的治所。

除此以外,还有冀州,青州,兖州,如今还只是县级单位呢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至于贵州建省的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你可以听听史学家们分析!

以前听到贵州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穷乡僻壤,穷一直是贵州的代名词!再后来提到贵州很多人就想到茅台、想到黄果树大瀑布、想到老干妈……

但是这几年贵州变的不一样了!近年来由于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我们贵州正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对接帮助下、在贵州人民的团结努力中贵州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城市,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这里)
我们有大数据、大旅游……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景色秀丽人民好客,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住生态!我们这里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加油贵州~明天会更好!

我在贵州等你~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


全民新网事


其它的州是地级市,只有贵州是省,因为贵州的州,和福州、广州、兰州、郑州、杭州的州,在历史上本就不是一个“州”。

州这种地方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性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大的类型,一是汉朝到隋朝以前的“一级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单位),那时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省,如益州差不多包括整个四川,广州差不多就是整个广东。

但是,州作为一级政区的时代,恰恰和历史上的四分五裂的时代高度重合,汉代以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都是分裂的状态,天天打仗,官就升得快,地方官都想当大官,一级政区也就越设越多,到了南北朝晚期,一个州通常大的就管得到二、三个郡了,小的实际上就只管得到以前的一个郡,所以这时州的行政地位虽然仍然是省部级,但实际的行政权力已经是地厅级了。

隋朝建立后,发现这么玩不行啊,全国省部级的官员太多,僧多粥少,财政压力太大,但是直接把州给废了,这么多的省部级官员肯定不高兴啊,于是想到一个办法,把州的下级单位,也就是地厅级的“郡”全部废了,州是还保留着,但实际上由于没有下级单位的郡,州实际上从一级政区变成了二级政区。

所以隋唐时代的州,不再是省部级的一级政区,而是相当于以前的郡的地厅级的二级政区。从此以后,益州就只相当于今天的成都市,广州就相当于今天的广州市。

但贵州为什么今天又是省部级的一级政区呢?

因为贵州的州,既不是隋唐以前的一级政区的那个州,也不是隋唐以后的二级政区的那个州,他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羁縻州”。

羁縻州是唐宋时代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的贴牌单位,这种州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完全看当地民族首领的能够控制着多大的地盘和人口,实力大的可以是省的实力,实力小的可能只有县的实力,职务也是世袭的,朝廷只负责贴牌,内部的事也不管理,明朝以前,中原王朝的行政控制力一直没有深入到今天的贵州省,对于这里,是一种“有而不治”的状态。

贵州的州,就是属于这种州。这种州的“州”,最初只是一个虚名,没有实际的政区属性,可大可小,可上可下,渐渐地这种“州”的政区属性就被淡化了,成了一个地名的后缀。他实际的行政地位,跟州不州的无关,而是跟他的贴牌单位的品级相关。

贵州这个名称,得名于“贵州宣慰司”,其中的州只是一个地名,真正的行政单位是宣慰司,而宣慰司的品级是从二品,相当于副省级单位了。不过这个副省级的宣慰司不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军事单位(军区),所以他不是真正的政区,因为他不纳入吏部的考核,而是由兵部来管理,属于一种战时体制,而不是民政体系。


明朝在永乐年间,将贵州纳入到朝廷的直接治理之下后,才第一次在这里设置了一级政区,沿用了“贵州”这个名称,全名叫“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从宣慰司是变成了“承宣布政使司”,这个是质的变化,承宣布政使司就是相当于省部级单位的一级政区了。


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其他的州最多也就是个地级市的存在,而贵州在今天却是一个省的存在了。 因为大家历史不同。


只爱潘多拉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的。问题又分为两部分:(1)为什么贵州自己是个省?(2)为什么这个省叫贵州?

先说(1)。宋代的时候,现在贵州这块地方是分属很多路分(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处在潼川路、夔州路南部的偏远地区。换句话说,宋人不觉得这是块要紧地方。重要的是把四川盆地分割开来,防止形成割据,至于再往南的山区……就这样吧。元代西南的行政比较复杂, 土司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总体上,贵州也没有独立成为一个行政单位。

明代才把今天的贵州区域独立出来,成立了贵州承宣布政使。也就是说,贵州就不再是西川南部的偏远地区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省份。具体建制,在清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过程可以百度一下,再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各卷中西南的部分。

问题(2)也很有趣。我们知道,“州”本来是很大一片,比如东汉一共才十三州,州下有郡。但南北朝时期州设得太多,到了隋唐时候州就很小了,所以索性取消了州和郡的区别。所以在宋代福州、广州、兰州,这些州其实就是郡(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统县政区——他们下面就是县了);知州的雅称,就是郡守。

由唐入宋,一些大州升格为府,比如魏州就成了大名府。就像现在学院要升级成大学,这个趋势一起来,到了明代,就有很多府——府之下还可以有州,就更混乱了。举个例子,山西布政使司下有汾州府,也有泽州;但汾州府之下还有永宁州,永宁州虽然也叫州,但行政级别就比泽州底一级。但大端上,府州都是省以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

但是贵州不一样,贵州是个布政使司,是比较特殊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一是西南的州本来就很不同,很多就是我们说的羁縻州;即当地人归化以后,给他们一个州的名号,这些州下不一定有县。同时,贵州名字宋代才出现,相比福州、广州算是很晚了,而且这个时候贵州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郡。还有,我们知道很多省的名字是把两个州合起来的,福州和建州就是福建,甘肃来源于甘州和肃州,等等。总之是选两个名气响的州。明代贵州一带可能挑不出两个有名望的大州,那就贵州了吧。


在野武將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设1个直辖市、8个专区、1个专区辖市,共置79县。1956年4月,撤销贵定、镇远、都匀3专区,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建省的原因   明代之前贵州总是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外,分属于云南,四川,湖南等地。贵州建省的主要原因是明朝意识到贵州在西南地区政治、军事、地理方面的重要性。   (一)政治原因   1、统一南北,巩固西南的需要   明朝在贵州建立行省是明政府统一南北,巩固统治的需要。“从明朝初期的形势来看,明朝要统一大业必须要安定云南,巩固云南和西南地区的统治,这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南远在西南边陲,在地理位置上保持着相对独立,随着南诏在西南的崛起,南诏与中央王朝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关系,政局相当不稳。明朝统一大局已定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决定集中力量经营云南。明初,云南还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明太祖屡次遣使诏谕,都被梁王杀死,梁王的负隅抵抗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朱元璋无法用和平的方式统一云南,于是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并亲自谋划部署。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敕在廷文武诸臣曰:“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当时要进攻云南,不管是从四川还是湖南经过,都必须借道贵州,贵州成为了咽喉之地。因为元代在西南地区频繁用兵,湖广、四川、云南相继建立行省,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辖。而地处湖广、四川、云南三省之交的贵州大兴驿道,广设驿站以连接三省,从此因其处于三省之交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朱元璋后来决定“先安贵州,后取云南”。使贵州成为中央王朝巩固云南的重要阵地。明太祖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征南将帅,一定要使黔西北的土司归附我朝,我军必须将黔中的交通要道占领,否则,“虽有云南,不能守也”。   贵州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中央王朝统一南北,巩固西南的关键,所以明太祖先在贵州设都指挥使司,这也是为什么贵州先建省级军事机构,后有省级行政机构的原因。   2、处理民族关系的需要   处理好民族关系也是明朝在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贵州是我国四大族系交汇之地,各民族之间因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及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以他们虽互为邻里,却相互隔离,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贵州是西南夷所居之地。所谓“西南夷”实际上包括濮人和氐羌两大族系。《史记》中所记载的夜郎国的主体就是濮人。后来随着民族的迁移,氐羌相继进入,秦汉以后,随着濮人的衰落,夷人的东进,“五溪蛮”的西迁和“百越”的北上,四大族系在地域分布上发生了较大变动,贵州成为四大民系的汇合点,并形成不同族群间的大杂居小聚居插花居住的情况,明朝之前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无力顾及族群复杂的贵州,因此不能有效统治少数民族边区。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雄才大略,敏锐进取的皇帝,他们认识到贵州的稳定与统一对于稳定西南,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他们对于边远地区都积极经营,大力开拓。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稳定贵州至关重要。   镇守贵州的都督马烨虽然忠于朝廷,建有战功,但他违背安抚政策,激起少数民族骤乱,明太祖忍痛将其斩首。在谈到杀马烨的原因时,太祖说:“朕知马烨忠,无他肠,然向惜一人,不以安一方也。”可见明太祖对于慎重处理民族关系的看重。明代在贵州出现了一批政治头脑明智、冷静、敢于独立负责、注意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大局的官员。如嘉靖十一年的贵州巡抚徐问,三十一年的阮文中,正德年间的候缄等等,这些都是贵州建省以后为了更好处理民族关系付出努力的官员,也可见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稳定贵州的重要性有多大。所以明代在贵州建省民族关系的因素应是统治者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   (二)军事原因   在军事方面,明朝在贵州建省是为了完成“改土归流”的需要。有学者认为,贵州建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逐步改土归流的过程。朱元璋在平定云南之后,西南边疆的形势并不乐观。平定云南的捷报传至南京,朱元璋不无忧虑地在《平滇诏书》中指出,“如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让朱元璋有此忧虑地重要因素就是贵州大大小小的土司,他们虽然一时迫于明朝的大军所至而望风归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心悦诚服。针对贵州土司林立的情况,又不能一次性以彻底的方式斩草除根,因为这样必定引起地方更大的骚乱。朱元璋认识到对于贵州必须先采取稳定政策,所以为了绥靖地方,明王朝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在一些边远地区仍采用元朝旧制,利用当地土著上层对这些地区实行间接管理。另一方面,也采取大军压境的方式,渐行“改土归流”。朱元璋虽然在最初对来归附的土司实行“怀柔”政策,但因为土司不同于朝廷任命的官员,他们名义上归顺并受制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在他们却世袭领地上割据一方为所欲为,常常置朝廷召令于不顾。而且土司和土司之间争斗不断,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到了地方稳定。所以,朱元璋认为“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从在设立卫所,建立都指挥使司开始,朱元璋开始为贵州的“改土归流”做准备,“分土建卫”、“废土设卫”、“土卫并存”、“卫管土司”都是改土归流的一个个步骤,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者把贵州建省看作是“改土归流”的一个过程的原因。贵州建省是一个改土归流的过程,而建省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改土设流的需要,使贵州更好地掌握在中央王朝手里。   (三)地理原因   1、地理区位优势   由于“贵州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南边缘,多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峦起伏,地势陡峻,交通闭塞,对外联系不畅,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状态之下。”贵州曾因其地理区位而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外。在明代,却因其地理区位的优势成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贵州虽然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之下,但它贵州东临荆楚,西接云南,北倚四川,南濒广西,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莫不以贵州为重要,实为“西南之奥区”。云贵土司之地,入京朝贡之事最勤,特别是朝觐之年更是络绎不绝。每次入京,携带大量贡品。云南路过贵州驿道入京朝贡的人最多,还有缅甸及暹罗等国也需经贵州驿道。“五尺道”、“南夷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称谓,点明了古代贵州在祖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地位。故曹端波认为“贵州之所以建立单独的行政区划,主要在于其位置在国防体系中的重要性。”[8]由此可见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特殊的地位,也因为它这一地理区位的优势,使其成为明代稳定西南的战略要地,明朝从其战略形势着眼而在贵州建省。   2、地理资源优势   在地理原因中,贵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优势,即资源优势。因贵州不少地区森林密布,箐深林广,是明朝采办大木的主要地区之一。贵州宣慰司和播州宣慰司都是木材大产区。贵州宣慰司的主要树种有松、柏、杉、樟、黄心木等,而播州宣慰司主产白杨,贡木主要是楠木和杉木。贵州竹资源也很丰富,各地均有出产,种类也很多,仅贵州宣慰司就有斑竹、紫竹、苦竹等十多个种类。普安州有筋竹,苦竹等。思州府特有的一种鹤膝竹可制作精美手杖。   贵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在明代以前,有的矿产资源如汞、铅、铁等,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到了明代,原先已开发的矿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地增多,另有许多矿产如煤炭、石英等也逐步得到开发,其中汞的开发历史最长,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已闻名全国。据《明史・食货志》中记载:“惟贵州大方山有水银朱砂局。”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时,将原属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的场局分属铜仁,思南二府,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局。思南府,鳖寨,苏葛捧朱砂水银局,大崖土黄坑大水银朱砂局隶属铜仁。   明代矿产资源丰富,虽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开发的种类不多,有朱砂,水银,铅等,但都很为官府重视。另外,统治者唯恐人民因开矿藏匿山中,聚众反抗,所以极力限制。因此,贵州木材,竹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央政府考虑将其纳入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重要因素。贵州的地理资源优势在贵州的建省过程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贵州位于湖广、四川、云南三省之交,具有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另外,为了处理好贵州的民族关系,完成改土归流,开发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明朝在贵州建省的重要原因。


吃在贵阳


贵州称为省级行政区由来已久,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地理区位优势大,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

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以贵州省自古以来便是中央在西南地区设置的省级行政单位。


独好


我去,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虽然说求知可贵,但是弱智的问题不要问了行不?尤其像问的方式,同样是州,为何贵州是省,广州郑州兰州就是城市?弱智不?这就是个地名好不好?你以为是州一级的行政级别??那上海东海南海都是海?为何上海是个城市,而东海却是海??飞机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机都是机,为何飞机在天上飞,而其他都是家用电器??人脑电脑都是脑?为何人脑在人脑袋里,电脑就得摆在桌上??我不想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我就是来吐槽,来质疑的,问问题可以,但不要问得让人哭笑不得好不好


魏里泰就


问这个问题的人很明显书的少,没什么文化,说实话,你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都比这个问题好很多,至少能科普一下,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我懵逼了,还有这种人问这种无聊的问题,大兄弟,你还不如问问贵州的历史发展等等。还是多读读书吧,别出来丢脸了。


6岁砍人


中国数谷-贵阳-坚持高端化发展,三马片区要高标准建设路网,以 “五横六纵”为主动脉,打通织密支路路网,畅通区域内外联系;以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核心区为目标,高质量布局产业,提升三马片区城市品质。大三马,大生态,大智慧,创新共享高端城市走廊,多元大组团,滨河运动活力之城,大数据,特色休闲文化之城,腾飞之~三马~


子冰子钰子琰


提这个问题的人,应多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天天去打游戏,无聊了,提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别人会反问你:你父亲为什么是男人?你为什么是双脚走路?看你怎么回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