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很多人會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對富人的定義有不同的見解。就比如對於一個很普通的農民來說,擁有幾百萬就足以稱得上是一個富人了,但是如果讓擁有百萬家產的人來說什麼是富人,他可能會覺得,坐擁上億身價的成功者就是富人。由此可見,富人的定義是沒有準確答案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電影《西虹市首富》,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在一個月內花掉10個億,看到這,很多人都會思考,如果自己有10個億,自己會怎麼花。

有一個人,10個億對他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因為他曾用一天的時間敗掉了155億。說起榮智健,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到陌生,不知道他是誰,是幹什麼的。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實際上,榮智健的家族從榮智健的爺爺時期就已經非常龐大了,它還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大家族。榮智健的爺爺榮德生出生在江蘇無錫,長大之後的榮德生經營著一家小錢莊,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榮德生也積攢了一些錢財。榮德生不再滿足於一家小錢莊,開始涉及其他領域,在不斷試水之後,榮德生先後開了12家麵粉廠,4家紗廠。光是這幾家工廠,就足以讓榮德生成為當時最大的民族資本家。

榮德生去世之後,把所有的家產和事業都留給了榮智健的父親榮毅仁。中國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動盪不安,實業救國也是在那個時候興盛起來。如果你有膽識,有頭腦,就可以憑藉這個機會實現富商的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之路。榮毅仁和父親一樣,在商業方面,有著極強的敏銳力,天生就具有商業頭腦,再加上父親留給自己的家產,榮毅仁帶領著自己家租的企業,不斷擴大強壯。很快,榮毅仁就成為了當時的首富。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1966年,榮毅仁把所有的財產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種精神令人非常敬佩。

家族企業傳到榮智健這一代的時候,已經是第三代了。與其說榮智健是繼承了家族企業,還不如說他是靠創業,成為了首富。

小時候的榮智健一直都是富人家的公子哥,但是卻不像其他富二代一樣高調且無作為。1965年,從天津大學畢業的榮智健,在吉林一家水電站實習。不到一年時間,他去了四川涼山。在這兒,他什麼重活累活都做。直到1972年才回到北京,結束了8年的艱苦時期。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1978年,榮智健隻身來到香港闖蕩,憑藉著之前榮家在香港的幾家紗廠積攢下來的錢,在香港和堂弟開辦了愛卡電子廠,剛開始的時候,榮智健佔股本的三分之一。慢慢地工廠賺了錢,榮智健又投資進去了一部分錢,使股權增加到了60%,他也投資進去了一百多萬港元。後來,榮智健把愛卡轉賣了出去,榮智健從中賺取的利潤是他投資的56倍多都不止。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之後的榮智健,又開始進軍商界,併成為了商界的傳奇人物。1986年,榮智健加入了父親的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並擔任了副董事長一職。之後,他帶領中信以2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國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不久,又以5億港元收購了港龍航空公司64.3%的股權,併成為港龍的第一大股東。完成了港龍的收購之後,榮智健又把部分股權轉讓給了國泰,港龍成了國泰的子公司。在這一連串的收購行動之後,中信也正式更名為了中信泰富,集團資產總值將近200億港元。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榮智健後來又經過一番投資、收購,他在商界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在榮智健60歲的時候,榮登福布斯榜單的首位,成為中國首富。

但是正當事業穩步上升時期,榮智健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鐵盧。中信泰富被曝出虧損155億元,榮智健作為第一大股東,接受了證監會的調查。在這之後,中信泰富的股價暴跌,集團市值也損失超過了200億港元,而榮智健也在全球富豪資產縮水榜單中佔據一名席位。

155億在普通人眼裡,可能幾輩子都難以掙到這麼多錢,但在榮智健眼裡,這只不過是一個數字。

他把100萬輕鬆翻56倍,卻一天時間虧掉155億,難道真富不過三代?

從榮智健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而且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但榮智健家族,父子三代憑藉著不同於常人的商業頭腦,在商界中一直佔據著一席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