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孫庭陽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7期)

截至2018年底,五大行個人貸款餘額佔比39%,比年初提升了1.91個百分點;對公司貸款餘額佔比59%,比年初下降了2.5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貸款餘額總量的30%,比年初提升了1.76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個人貸款餘額佔比的變化,與各部門貸款淨增量密切相關。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視覺中國)

2018年五大行新增貸款4.54萬億元,對個人貸款增加2.77萬億元,個人新增貸款佔新增貸款總額的61%。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淨增加2.32萬億元,佔新增貸款總額的51%。

2016年、2017年,五大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佔新增貸款總額的67%、53%,2018年的佔比雖然下降,但仍佔據半壁江山,且多數流向個人。

央行數據顯示,雖然增速回落,但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仍呈快速增加態勢。2018年末,全社會人民幣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增加17.8%,增速回落4.4個百分點。《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計算五大行年報數據,顯示五大行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增加15%,增速回落3.9個百分點,略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建設銀行似乎對個人貸款情有獨鍾。2018年,建設銀行對個人貸款淨增6777億元,對公司貸款減少了94億元。近3年,該行對個人貸款淨增加2.05萬億元,對公司淨增加0.99萬億元,前者是後者的兩倍有餘。2015年,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和增量就保持在同業首位。2018年,其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仍居同業首位,淨增加5917億元。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工商銀行2018年個人貸款餘額佔全部貸款餘額的比例為39%,比年初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去年工商銀行對個人新增貸款6911億元,其中94%是個人住房貸款,淨增量居同業之首。

交通銀行對個人和公司的新增貸款分別為2257億元和492億元,前者是後者的4倍有餘。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佔2018年新增貸款的40%。

五大行均稱,對個人住房貸款是滿足自住房需求。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業內人士認為,個人購房者由於有住房抵押給銀行,壞賬率非常低,因此銀行非常傾向於擴大個人住房貸款業務。

2018年,五大行對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編者注:不良貸款率=期末不良貸款餘額÷期末客戶貸款總額×100%)為0.41%~0.94%,而對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則達1.78%~2.37%。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五大行2018年對房地產行業貸款大幅增長。(視覺中國)

工商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最多

2018年初,監管層嚴控銀行信貸和信託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房企融資難度增加。

不過,五大行對房地產行業的態度頗為一致:除個人住房貸款淨增加2.32 萬億元、佔新增貸款總額的51%外,2018年對房地產行業貸款(編者注:包括髮放給主營業務為房地產行業企業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等)也大幅增長。

2018年,五大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總額為4383億元。

工商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最多,達1103億元。對此,工商銀行稱,該行擇優支持棚戶區改造貸款業務,開展租賃住房業務等,對商用房開發貸款和商業性棚戶區改造貸款業務則從嚴控制。

建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1080億元。該行稱,其重點支持普通商品住房項目;農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979億元;中國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949億元。這3家銀行與工商銀行的數據基本接近。

交通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淨增加最少,為272億元。交通銀行稱,公司在2018年開展了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排查和監測,建立“殭屍企業”滾動排查和減退壓降機制。同時,交通銀行認為,2019年需要警惕債務壓力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存在的風險。

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年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對2380位銀行家的調查顯示,儘管地產公司抵押擔保品大部分時候是土地儲備或樓宇,理論上是中國較優質的擔保品,但依然有45%的銀行家認為2018年信貸投資應該首先要限制房地產行業。

建設銀行對製造業貸款減少最多

與對房地產業的“青睞”不同,五大行2018年雖加強對高端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但除了交通銀行對製造業貸款維持淨增加外,其他4家銀行對製造業貸款出現淨下降,呈現收縮態勢。

建設銀行2018年對製造業貸款淨減少586億元,居五大行之首。自2015年開始,建設銀行的製造業不良貸款率從3.71%升至5.89%。此後,該行對製造業貸款餘額開始下降。建設銀行公告顯示,2018年,該行對企業實施名單制管理,產能過剩行業貸款餘額年內減少了57億元。

同期,工商銀行對製造業企業貸款減少529億元,農業銀行對製造業貸款減少了459億元,中國銀行對製造業企業貸款和墊款減少了109億元。

工商銀行稱,該行加強了對高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2018年在先進製造業、物聯互聯領域的貸款增長較快;農業銀行則進一步明確火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行業預警區域劃分和光伏扶貧電站准入標準;中國銀行稱,其嚴格限制高汙染、高能耗行業和嚴重產能過剩行業貸款投放,對先進製造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大力支持。

銀行對製造業貸款淨減少,或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

五大行去年新增貸款一半流向樓市,製造業貸款反而減少

2018年,除交通銀行外,另外4家銀行都公佈了對各行業貸款的不良貸款率。4家銀行的公告數據顯示,製造業不良貸款率高居各行業第二名。

以工商銀行為例,2012—2018年,製造業不良貸款率從1.61%提升到5.76%,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雖然也從0.88%提升至1.66%,但信用風險還是較低。

工商銀行在年報中介紹,製造業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及產能嚴重過剩領域部分企業經營情況下滑,貸款違約所致。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