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300餘例!9歲男孩患罕見戈謝病 救命藥2萬一針

楊秀麗像跌入了一個無底深淵。

2017年,她7歲的兒子小樺被醫院診斷患有戈謝病。這是一種家族隱性遺傳代謝疾病。目前在中國,被確診的戈謝病患者僅有300餘名。

全国仅300余例!9岁男孩患罕见戈谢病 救命药2万一针

4月15日,華西附二院,小樺的病情證明書。

2018年5月11日,戈謝病被收入於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患病幾率如此之小,但小樺偏偏遇上了。

楊秀麗的生活也隨兒子一同陷入了困境。

“嬌貴”的身子

5年前,小樺4歲,上幼兒園了。

在幼兒園的滑梯上,小樺摔了下來,淤青許久不好。楊秀麗覺得,男孩子總是調皮的,興許是在班級裡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但幼兒園老師口中的小樺很聽話,沒跟誰有過打鬥。

楊秀麗奇怪,兒子身上的淤青咋老是消不掉。後來她發現,兒子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嬌貴”,只要一跌倒,身上就會有多處淤青,恢復時間也要比其他人更長。

再後來,楊秀麗三天兩頭總會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娃娃又流鼻血了”。楊秀麗介紹,小樺會不經意地流起鼻血,常常止不住,“有時候能流兩三個小時,每次都得到學校把他接回家。”

全国仅300余例!9岁男孩患罕见戈谢病 救命药2万一针

4月15日,醫生正在給小樺進行身體檢查。

小樺的身體也開始發生變化,肚子總是鼓鼓的。但楊秀麗當初並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這是後來到醫院檢查時才反應過來的。“以前就覺得是不是孩子吃東西多的關係。”除此,孩子的個頭也要比其他小朋友矮一頭。

兒子的諸多情況都讓楊秀麗覺得奇怪,也讓她意識到這可能是一種病症。一開始,她和丈夫帶著孩子到了老家四川簡陽的醫院進行檢查。“抽血發現他貧血得厲害,血小板很低,當時就做了一些補血的治療。”楊秀麗說,但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情況又回到了從前。

之後,他們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醫生檢查發現小樺除了有貧血、白細胞增多、腹內脾臟等器官腫大症狀外,還有骨痛症狀發生。楊秀麗懷疑兒子是不是患上了白血病,醫生也建議進行骨穿檢查。但考慮孩子還小,楊秀麗拒絕了這個建議。

確診為戈謝病

身體狀況讓小樺無法再正常上學,楊秀麗放棄工作,陪在了兒子身邊,只留丈夫在四川綿陽打工。

從2014年開始,楊秀麗和兒子踏上了去往各地求醫的道路。重慶、廣州、上海、北京的多家兒童醫院,都和華西醫院一樣,建議進行骨穿檢查。

2017年4月,楊秀麗還是決定為兒子進行骨穿。“不是白血病!”楊秀麗懸著的心放下了,但另一個憂心的消息跟著而來——戈謝病。按照臨床診斷,小樺不明原因的脾肝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骨痛、發育落後等症狀,結合骨穿檢查以及相關基因檢測,最終確診為戈謝病。

這是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基因突變導致機體葡萄糖腦苷脂酶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腦苷脂在肝、脾、骨骼及肺,甚至在腦的巨噬細胞溶酶體中貯積,形成典型的貯積細胞即戈謝細胞,導致受累組織器官出現病變。

臨床表現為多臟器受累,可危及生命。

楊秀麗並不理解這一系列的專業術語。她只知道“就是這個酶不行,治療也主要是這個酶。”

全国仅300余例!9岁男孩患罕见戈谢病 救命药2万一针

中華醫學雜誌2011年在《中國戈謝病診治專家共識》一文中,對戈謝病的描述為:已證實戈謝病患者葡萄糖腦苷脂酶的基因突變有300種左右,突變類型及比例有種族差異,其基因型與臨床表現關係尚不確定,戈謝病的發病率在不同種族間有很大差異,國內非常罕見。

2018年5月11日,戈謝病被收入於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救命藥2.3萬一針

有資料稱,戈謝病在中國的患病率約1∶20萬到1∶50萬,按此推算,全國約有3000到7000名患者,但目前被確診的患者僅有300餘名。患病幾率如此之小,但小樺偏偏遇上了。

楊秀麗說,“如果是沒救的病,可能我們就不會再堅持,但現在又不是完全沒救,還是有治療辦法。只是時間太長了,也不知道要多久。”

楊秀麗加入了包含著中國絕大部分戈謝病患者的病友微信群。她得知,做骨髓移植或許能夠救好兒子。她因此與丈夫又生下了一個小女兒。

“但風險很高,有可能(做了手術)人就沒得了。”有了小女兒後,楊秀麗又暫時放棄了移植想法。

在尋醫治療過程中,一款救命藥出現了——伊米苷酶。這是目前被證明可明顯改善患者病症的特效藥物,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可獲得特異性治療的藥物。可它價格昂貴,一針售價為2.3萬元,且目前並不在醫保報銷範疇之內。

5年來,為了給兒子尋醫治病,楊秀麗和愛人已經花去了30多萬。楊秀麗照顧孩子,丈夫打工掙錢,並不高的收入讓他們已經欠下了10餘萬元的外債。

但楊秀麗還是決定一試。今年春節後,她籌集了4萬餘元準備購買兩支伊米苷酶。購藥發票顯示,單支2.3萬元。為了幫助楊秀麗和小樺,其所在的簡陽踏水鎮當地幹部和群眾還為他們募捐了2萬餘元,但這對於長久治療而言,可謂杯水車薪。“這個藥是需要長期用的,每隔兩週用一支,到醫院注射。”

楊秀麗像跌入了一個無底洞,洞頂一束微光照來,她努力向上,可路途依然遙不可及。未來的藥錢不知道在哪裡。

病情進展到中重度

13日,小樺的一次突然抽搐昏厥嚇壞了楊秀麗,她帶著兒子緊急到一小時車程外的簡陽進行救治,14日又返回家中。15日,母子二人來到了成都,走進了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

紅星新聞記者在醫院見到了楊秀麗和小樺。9歲的小樺身板矮小,遠不及同齡者,面色也顯得蒼白許多,目光常常斜視著,臉上掛著一團淤青。他不愛說話,只在偶爾揪著楊秀麗喊著要吃飯。

“你看,9歲了才一米二,學也沒有辦法上,大家都勸我們放棄,可還有希望啊,我們不管怎麼著也要陪著他。”楊秀麗說。

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這次楊秀麗問診的醫生,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小兒遺傳代謝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吳瑾。她對小樺進行了一番問診,為他開了一些治療藥物。

吳瑾介紹,目前小樺的情況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生長髮育落後,身體矮小;二是神經系統異常,已經出現抽搐等症狀,智力發育也處於落後;三是血液系統方面,血小板低、貧血;四是肝脾腫大,功能差。“另外,小樺還伴隨著骨痛,屬於Ⅲ型戈謝病,目前處於中到重度階段。”

吳瑾從醫多年,稱戈謝病確屬罕見疾病,是一種隱性遺傳代謝性疾病。

吳瑾表示,伊米苷酶確實是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但價格高昂。並且,目前在四川還無法直接採購,很多都需在外地,醫院方面也在積極幫助小樺,為其想辦法申購藥物。

吳瑾提醒,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的肚子腫大或者貧血等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基因、酶的檢查。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王勤 實習生 伍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