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謊無偽的智慧

撒謊是最不誠實的表現,然而,在鬥爭謀略上,都有一說:大謊無偽。

據歷史記載,齊國想攻打魯國,孔子很憂慮,於是指派子貢去齊遊說,子貢到齊國後,首先對田常說:“你們想攻打魯國就錯了,魯國是不好攻伐的國家,它的城薄卑下,地方狹小不肥沃,君主愚魯又不仁慈,大臣虛偽又沒用處,士人與百姓又討厭戰爭之類的事,這樣就不能與它作戰了。你們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城牆高厚,地域廣大又肥沃,兵車新穎,士人得到選拔待遇又好武器多,兵將足,全部都在城裡,又派大夫守著,這就容易攻伐。


大謊無偽的智慧


(成子,名恆,原為陳恆,古音田、陳音近,也稱為田恆,漢朝為漢文帝劉恆避諱,稱為田常。是齊國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領。前485年承襲父親田乞之位,而後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田成子和闞止(又名監止,字子我)任齊國的左右相。)

田常一副忿怒的樣子,作起面色,說:“你所說的難,就是人們所說的容易;你所說的容易,就是人們所說的困難,怎麼以這樣來教導我呢?”子貢說:“我聽說,憂在心內的人攻擊強大,憂在外面的攻擊弱小,現在您是有憂慮在內的人。我還聽說您三次封地三次都不成功,這是大臣中有不服從的人。現在如你們攻佔了魯國,擴大了齊國,一舉取勝而使君主驕做,攻破的國家又來稱臣,而您的功勞又不能給予了!過些時間就會疏於君主,這樣您就會有對上驕做於君主的心,對下怒視群臣,想做成大事,就很困難了!

君主驕做就會放縱,大臣驕做就會爭奪,這樣您上與君主有隔閡,下與大臣有爭奪,您要想在齊國立足,就危險了!所以說不如伐吳國。攻伐吳國不能取勝,人們死在外地,大臣裡面空虛,這樣您上無強臣敵手,下無對人民的過錯,獨自立於齊國的,只有您了。”

田常認為很對,只因為他的軍隊已開往魯國,如果調轉方向去打吳國,又害怕大臣懷疑而不同意。子貢就請他按兵不動,而他又到吳國去,求吳王救魯攻打齊國,田常贊成。

於是子貢到吳國,見到吳王說:“我聽說,稱王的人不絕於世道,稱霸的人沒有強敵。幹鉤的重量,放在兩個能滾動的輪子上就能移動,現在以兵車萬輛的齊國,而去攻打只有兵車千輛的魯國,而來與吳國爭強爭霸,我私下認為這是對您的危害。而且救了魯國,也就顯揚了名聲。攻打齊國,是大利。以安撫諸侯,誅滅暴齊,以服強晉,利沒有不大的。名義上是保存快要滅亡的魯國,實際上是困住了強齊。聰明的世人不會懷疑的。”

吳王認為很對。只因為曾經在會稽打敗了越國,使越王臥薪嚐膽、勞身苦思、禮賢下士而存心報仇,想等他攻打越國,以解除後順之憂才可。

子貢又告訴他,暫時保存越國,表示對諸侯的仁慈,救魯伐齊,表示對諸侯的道義。這樣對晉國表示了成風,對諸侯又表示出強大,諸侯自然會接踵而來朝拜於吳國,而您即能成就業。

如果擔心越國,您可以指使越國出兵相從,這樣又空虛了越國這不就解決了後顧之憂嗎?吳王贊成。


大謊無偽的智慧

吳王夫差


子貢又到越國去遊說,對越王說:“現在我勸通了吳王,出兵救魯代伐齊,而他想到的是害怕越國,他說:等我攻打了越國才可以救魯代齊。這樣破你們越國是必然的了。如果不報入的志願而令人懷疑,這是笨拙;有報人的志願而令人知道,就危險;事情還沒有發生而先被人聽說了,就會失敗。這三樣,是幹事業的大災害。”

勾踐頓首拜謝。請教子貢怎樣オ能雪會稽之恥?子貢回答說:“吳王為人勇猛兇暴,群臣忍受不堪,國家受到幾次的戰爭,士兵不堪忍受,百姓怨聲載道,大臣的內心已有變化。伍子胥強諫身死,太宰主持事務,順從君主的過錯,為了安君主的私心,是殘害國家的治理。現在您發兵幫助他,以達他的志願,用重寶討取他的歡心,用卑下的話、用貴重的大禮札尊敬他,他攻伐齊國,是必然的。他戰敗了,這是您的福氣,戰勝了,必然發兵攻晉。


大謊無偽的智慧


我準備到北邊去見晉國君主,請他與你們共同攻他。這樣吳國必敗!他們的堅銳部隊盡攻於齊國,又要重兵困晉,而您利用他們這些弱點,這是滅吳的最好機會!”越王非常高興,同意子貢的說法。

子貢再到晉國,告訴他們防備吳國,於是返回魯國。後來攻打齊國取得勝利,果然轉師伐晉國,卻失敗了,越國偷襲滅了吳國,殺了夫差,魯國保全了,沒受半點傷害。子貢一出去遊說,保存了魯國,亂了齊國,幾乎使越稱霸。

子貢遊說,只講對方的切身利益與利害,並從對方的需要上下功夫,不然就是千言萬語也無用,千時萬日,也無功效。這就需要了解當時的國際情況,以及對方的需要、心理、利與害,再就可以定出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