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沒指定繼承人,立侄子乎?立兒子乎?這是個難題!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更何況帝王之家?自當上皇帝起,自詡雄才大略、才智過人的一代女皇,卻被一個問題難倒了:百年後,誰來接自己的位子?立太子這事,本是皇傢俬事,但是“王者以四海為家……何者不為陛下家事!”既然這事能上升到這個高度,那就不能以一己好惡來確定了。要不,咱在等等?

皇位沒指定繼承人,立侄子乎?立兒子乎?這是個難題!

武則天劇照

可是,有人等不起了。武承嗣一直夢想當上太子,便於日後能一登皇位。見武則天在這個事情上猶猶豫豫,於是指使黨徒數百人上奏請表,以“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為由,請立武承嗣為太子,大有姑姑你下不了決心,愛侄來幫你下的勢頭。其中有個洛陽人叫王慶之的,可能急於拍武承嗣馬屁,比較執著,屢次上表“今誰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乎”,武則天有點煩他,讓自己的保鏢鳳閣侍郎李昭德打他板子。李昭德估計領會了女皇的潛臺詞,將王慶之摔倒在光政門外,並對朝中來往大臣說:“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然後將王慶之杖殺了。拍馬屁拍得把命都丟了,可見代價之大。

皇位沒指定繼承人,立侄子乎?立兒子乎?這是個難題!

武則天劇照

有保武派,就有保李派,剛才的李昭德就是一個,而頗得武則天寵信的狄仁傑則是另一個,有水平的人和沒水平的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武承嗣是主動找人挑起事端,最後招得武則天的煩怒,而保李派則是清風拂山崗,就像李昭德,機會來了下死手。狄仁傑在平時對立太子一事絕不多嘴,直到武則天拿立太子的事問他,他才勸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並以鸚鵡之兩翼來比喻武則天兩子,終於使武則天立太子這事向自己的兒子傾斜了。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而同年,武承嗣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鬱鬱寡歡,優憤而死。

皇位沒指定繼承人,立侄子乎?立兒子乎?這是個難題!

武則天劇照

李顯這個太子戰戰噤噤做了幾年,一直到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因年事已高,在在迎仙宮臥床不起,身邊只有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與外界沒有別的聯繫了。當時的宰相張柬之一看,這情形有點熟悉呀,這兩小子不會是想模仿太宗囚慈父搞政變吧!?於是聯繫保李派禁軍統領李多祚,並聯合楊元琰(右羽林將軍)、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薛思行(左威衛將軍)等大臣,知會了太子李顯,開展先下手為強的奪皇位工作。說起來,張柬之這人,不愧是狄仁傑看中的接班人,眼光老辣,手段獨到,串聯起事之人多是禁軍守將,後面的事就簡單多了,請出太子李顯,攻入玄武門(貌似只砍了一個玄武門的門栓),在迎仙宮外斬殺張易之、張昌宗,然後軟禁武則天於上陽宮。兩天後,武則天宣佈傳位於李顯。

皇位沒指定繼承人,立侄子乎?立兒子乎?這是個難題!

李顯劇照

神龍元年(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駕崩,終年八十二歲。臨死時武則天留下遺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親屬皆赦之。”人生如夢,強悍如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死前也不得不屈服於封建禮教,迴歸至一個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