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裡市:全員培訓讓“新市民”就業有門路

“我先在這裡學習,學會後就在這裡上班。”在凱里市上馬石移民安置區興美宏楊製衣廠學習刺繡的李長花說,她是從臺江縣革一鄉搬到凱里市上馬石移民安置小區的一名“新市民”。之前,她一直在廣東務工,搬到凱里後在家門口就能幹活,娃娃讀書也近……對此,她感到十分高興!

據瞭解,興美宏楊製衣廠的創辦人楊美是凱里市凱棠鎮人,也是經過培訓後創業的搬遷移民。她的製衣廠,主要是加工民族服裝和工作服,廠裡招收的二三十個工人,都是上馬石的搬遷群眾。

近年來,凱里市緊緊圍繞推動搬遷群眾後續扶持發展,實行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加快安置點產業培育和發展,多渠道促進搬遷勞動力就業創業,確保有勞動力的家庭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讓他們融入城市新生活,成為“新市民”。

在勞動力全員培訓促進就業創業方面,凱里市動員全市培訓機構積極投入到助力脫貧攻堅、助推貧困戶發展的扶貧大軍中來,在各鎮(街道)、工業園區、移民夜校、職校、技校等開展了電工、挖掘機、養老護理、育嬰師、縫紉、廚師、繡娘、鳥籠工藝、汽車駕駛等培訓,加強對搬遷對象開展勞動力全員培訓,努力讓搬遷群眾能夠學到一技之長,為就業提供技能保障。

從臺江縣排羊搬遷到凱里市上馬石移民小區後,在小區“移民夜校”學習養老護理的52歲苗族婦女王英,現在凱里中心醫院護理老人。“原來什麼都不懂,在外地打工。經過在‘移民夜校’學習後,懂得了護理老人的技術,現在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王英說。

凱里市在落實項目帶動就業創業方面,積極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經營性公司、加油(氣)站、扶貧產業項目、移民創業基地、移民勞務公司、停車場、平價超市等建設,為移民後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產業支撐。同時,還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創造創業就業機會,為移民創業就業穩定增收提供保障。

“原來靠愛人在建築工地打零工掙錢,現在我自己也有工資了。”在凱里愛康醫院從事月嫂工作的李花美高興地說。

李花美是凱里市三棵樹鎮格細村人,家中有6個人,是貧困戶。2016年搬遷到上馬石移民安置點,同年11月參加移民夜校月嫂培訓,之後從事月嫂工作。現在一個月有六七千元的工資。

“就業培訓使我們能夠有工作,讓我們搬來的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照顧好孩子,口袋有票子。一句話,比原來好多了!”楊美十分高興,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凯里市:全员培训让“新市民”就业有门路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