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4月9日第一次更新:

找到了那張長圖233

順便再多加一些二次元手遊的內容

————————————————————

(看到大家都在說虛榮沒有抄襲的,這張圖裡面是“王者榮耀”說“你們都是抄襲的我”,虛榮抄襲農藥是他自己的一面之詞,不是真的再說虛榮抄襲農藥。)

我們應該先清楚一點

那就是

遊戲鄙視鏈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

而且遊戲確實有優劣之分

這個有點像在說一個事實

而且說的是遊戲

不是玩遊戲的人

你自己都說了“遊戲鄙視鏈”,到頭來自己玩的遊戲被鄙視又說“我比你們這些打遊戲的窮吊高貴有錢”

如果明白了這點

那就看看這張圖樂呵樂呵

(這個圖真的是來樂呵的)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很久以前的一張圖了

不能上傳這麼長的只能截圖了

沒有針對誰的意思

只是表達了一個觀點:

主機上的遊戲優於PC端遊戲的優於手機端的遊戲

事實也是如此

不能只挑出來一些特例

要從總體分析,

主機上的遊戲質量確實是好很多。

因為有廠商優化和大廠的獨佔大作

而PC遊戲,大多數能是玩主機吃剩下的一些優良遊戲。

比如尼爾機械紀元和仁王等等。

但PC端不少遊戲是和主機同時發售的,也能獲得一些良好的體驗。

再下一層的手遊

問題問的是底層,就多聊一聊手遊

因為普及人數多,加上開發成本比上面兩位的要低不少,所以自然會有很多小工作室抄抄抄。

但是手遊也有可以認可的幾個作品,拋開抄襲不談,王者榮耀還是算得上公平的一個國民級moba的。無法否認,玩王者榮耀的人是相當多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與其選擇主機電腦前費20多個小時通一部3A,更多人選擇了和好友打王者榮耀,或者與朋友一起在刺激戰場當特種兵。

遊戲的低成本,零散化的遊戲時間,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手遊成為不太硬核的遊戲玩家的首要選擇。

手遊其實就遊戲性而言,真的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很多口碑不錯的手遊,比如“去月球”“我在七年後等著你”“聲之寄託”

“異次元通訊”在玩法上是比較單一的。從PC移植過來的“這是我的戰爭”等還好一些。

(感謝評論指正去月球是PC移植噠)

即使像“動作天尊米哈遊”出的崩壞學園3,也因為糟糕的運營和對玩家得成果進行調整導致玩的人不開心。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啊,崩壞3好久沒玩了,忽略我這個開服鹹魚吧。。。為了找個崩崩崩的圖還找了半天)說到二次元手遊,其實這個分類的手遊並不是很好評價。因為粉絲會對他們喜歡的IP“無條件”的支持。但這IP影響力也恰恰算入了二次元手遊的吸粉能力。

就拿當今的fgo說,真的沒有這些IP撐腰,那個破氪金抽卡的卡牌遊戲真的不堪入目。

但這並不影響這些好遊戲的質量,出色的劇情還是可以一看的。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但是

就玩法而言,《少女前線》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手遊。

把槍械和女孩子結合到一起

是個“類艦C”式的娘化

而戰旗類的主要玩法,使得遊戲上下限都非常的高,無論是新老玩家都可以有比較好的體驗。

因此,在少前玩家團體裡,少前有著“黑魂手遊”的稱號。

礙於篇幅,遊戲裡的隊伍效果,個人技能,佔位和拖動小人移動/撤退的特效我不能說的太詳細(不然就成了nga攻略貼了)。這些機制可以大佬們可以很輕鬆的利用低練度隊莽過關卡。

同時,新手也可以選擇低難度關卡來進行攻略。最出彩的還是多選擇式的劇情,讓玩法的“走哪一步,佔哪個點”讓劇情分支更加明顯。

就以去年的夏活(還是冬活來著)的活動劇情來說。

開篇以插敘導入,指揮官被敵方俘虜,以“boss逼供”的方式,說出自己被俘之前的重要線索。但是ump45通過無線電告知自己要忽悠敵人儘可能拖慢節奏。

這樣就為自己“打出bad end”做出來鋪墊。玩家打出bd時,boss會以“憋忽悠老孃”胖揍玩家一頓,同時讓玩家重新講(xuan)述(ze)。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不得不說,羽中(製作人)的設計還是很巧妙的。

同時,少前這種二次元手遊最重要的門面:立繪也是由多位同人畫師擔任。世界上槍械種類真的不算少

,少前的新槍也在不斷的出。

但是裡面的核心盈利系統缺做的比較良心:所有的“抽卡”都可以利用自己“收菜”式的後勤登錄實現。導致稀有人物雖然不容易抽到 但是每天抽4發總有一天可以實現。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遊戲鄙視鏈的最底端是哪些遊戲?

其實手遊的發展方向還是明確一點的。

首先可以移植一些主機PC大作。先前的例子就是植物大戰殭屍的手機端,做的還是相當成功的,至少讓我爸我媽這種萬年不打遊戲的人體驗了一把。(當然他們還是認為遊戲害人233)

這時候就應該點名手遊大廠se,反向移植x神仙。

接下來可以(應該8太可能)揪一些相對冷門一點的小遊戲,PS4上的“風之旅人”我覺得就不錯,卡通的畫風,絢麗的色彩,還有多人聯機模式,休閒的玩法。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手遊玩家的版權意識還是要差一些,移植和本土化的費用也不少,遊戲時間也比較短,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買賬。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做出PC端火爆的遊戲類型。

這個也是無奈之舉,但是也頗有成效,王者榮耀和刺激戰場的流行,說明了moba和大逃殺類型的遊戲對於大眾來說是值得一試的。歸結起來就是

手機的普及性強,(do you guys not have a phone?)潛在的玩家不會少

但是手機性能相對較差,無法展現精美的畫面

所以手遊還是來搞一些多人合作/競技的遊戲比較好。當然只注重單人體驗也不錯。

(這只是我的一些拙見,就當拋個磚了。)

如今,很多人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坐在遊戲機前面,花著每天家長限制的時間去玩一把遊戲了。

以前的快樂是單純的,而且不需要太多精力去顧忌別的。

現在都不一樣了,有很多操心的事情,即使有了收入來源也不能坐在主機/電腦前打一把遊戲了。

題外話:

其實我也是一個什麼都玩的玩家,我覺得鄙視鏈的存在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大家都是玩遊戲的玩家,沒必要踩一個捧一個。這個回答其實一開始是讓大家開心一下的,後來也就寫了一些,看到大家觀點都是肯定的我還是挺開心的。

(但是1w多的閱覽量的時候才200贊咋回事啊。各位高玩,點個贊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