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在農村經常流傳著一些俗語,雖然說很多已經失傳,但是遺留下來的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總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但是很多俗語拿到現在來說,依然煥發著生命力,指導現在人們的生活沒問題。

比如咱們常聽說的“姑舅親,沒有姑舅斷了根”,很直接簡明地說出了農村姑舅之間的來往情況,沒有了老人之後,往往也就斷親了,確實說得聽準確。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句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聽說過嗎?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很多人感覺這句話說的不夠準確,如今的農村想要養老還是靠著兒女,雖然說子女再不濟也是親生骨肉,而半路夫妻雖然說有夫妻之實,但是大多沒啥情分,想互相照顧估計難。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句話簡單扼要,不僅準確而且放在當今打工潮的大背景下,尤其合適,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主要可以分為2點來說。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1、雖然兒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很多兒女卻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常年在外打工,想要伺候在老人身邊是不可能了,大多數人的做法就是多給一些零花錢,以減少自己的負罪感。並且平時在城市打工比較繁忙,經常打電話的估計也很少。

而且,很多年輕人現在壓力特別大,進城打工本來掙錢就不易,還要供給孩子上學,有的還要每個月償還車貸房貸等,日子本就過得捉襟見肘,更別說孝順老人了,一些老人心疼兒女還要拿自己的養老錢接濟他們。老人想要享兒女的福,如今是越來越難了。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2、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伴卻常伴左右。很多兒女年輕的時候出去打工掙錢,沒有時間陪伴老人,作為夫妻來講,哪怕是半路夫妻,但是老人之間能夠相互說說話排解煩悶,並且在生活上還能相互照顧,夫復何求?

再說年紀大了之後,老人難免身體抱恙的,兒女在床前可以盡孝一時恐怕難以長時間照顧,這個時候還是要靠老伴照顧起居生活,雖然說半路夫妻緣分淺,但是端水端飯簡單的事情能做到,子女卻不能。兒女都有自己的事情,指望他們照顧自己估計懸了!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很多人對半路夫妻總抱有偏見,覺得這樣半路在一起的總是圖對方個啥,可是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圖了老了有個伴還能圖啥呢?孩子們長大成人,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去了,各個成了“小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這樣的骨肉至親還不如半路結成的夫妻,年老之後相伴,共度晚年。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半路夫妻能指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