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評們喜歡在走勢走出來後找或這或那的理由,可股民還就喜歡看這類文章,為什麼?

淡淡禪風


提這個問題其實就說明你是一個輸多贏少的散戶了!大部分的新人散戶其實不喜歡看已經走出來的判斷,而是喜歡看預測的那種,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提高交易的正確性,甚至能夠盈利!但是在長期股市裡摸爬滾打的老股民,則是喜歡根據走出來的形態,位置,進行判斷!

要知道預測其實都是不可信的,無參考價值的,沒人可以預測熊市有多深,有多久,同樣的,也沒人可以預測牛市什麼時候來,能漲多少,所以真正的股評家都是根據走出來的形態和位置,來做分析和點評!而只有“騙子”才會預測明天,下週,下個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走勢!


記住,投資要懂得根據確定性佈局,思考,甚至買賣,而不是根據不確定性的預測!什麼是確定性呢?就是熊市走出來了,我們才知道市場底在哪裡,政策底在哪裡,同樣牛市走出來了,我們才會知道牛市來了!甚至29年裡的A股一直遵循的是有熊必有牛,熊牛間隔而來的週期規律,這就是確定性!

又好比每一次在數據見底,政策見底的時候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佈局機會,這也是確定性!

歷史的數據,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從政策底到牛市的距離

2005年,印花稅降低,政策底1187點,市場底998點才築底,隨後的牛市漲到了6124點!
2008年,印花稅單邊徵收,並多次降息降準利好,政策底1895點,市場底1664點才正式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3478點!
2012年,暫停IPO,擴大QFII份額、放寬公募基金成立限制,政策底1949點,市場底1849點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5178點!

所以,一名優秀的投資人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知道何時會發生。重心需要放在“什麼”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

這是技術分析的兩大核心即空間和時間,空間相對容易一些,時間就比較難了!而大部分的散戶喜歡根據自己的預測,不確定性,甚至用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聰明的投資者則喜歡以空間,確定性的規律和數據來規劃自己的買賣!

就好比股神林園一直強調的,他的賺錢秘籍除了確定性!還是確定性!而美股股神巴菲特也是根據價值的低谷買入,高估拋售的確定性進行投資!


因此當你喜歡看那些吹的天花亂墜的預測分析,而不是根據那些優秀的分析師給你做出的行情總結來判斷,獨立思考的話,終究是會輸多贏少的!我見過太多太多的散戶,所追崇的“股神”都是那些告訴你明天什麼會漲停,明天什麼板塊強勢的人;而很少見到幾個散戶能夠根據那些分析師的數據,走出來的形態,以及歷史的規律來進行潛心分析,研究,獨立思考的,這就是賺錢和虧錢的明顯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