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轉眼吳斌樓老師去世已經40多年了,但是感覺一切好像還在眼前。要說我和吳斌樓老師接觸比較多的還是在北海體校那段時間,這還要從1959年說起。

我是1959年到北京的,那時候北京體育大學還不叫北體,叫中央體院。我考上體育系,趕上改革,賀龍元帥掌管體育,提出要正式把體院搞成正規的大學教學。武術、摔跤、拳擊、擊劍一開始歸為重競技系,後來才改為武術系,並且要採取像俄羅斯體院、莫斯科體院那樣的學習管理體制。

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吳彬

我與武術結緣也是在1959年。鍾師統校長提出要自力更生擴建教學樓,全校師生自己動手燒磚蓋房子。當時武術系的各個專業包括:摔跤、舉重、拳擊等,所有同學都集中一起輪流勞動。

我的專業是舉重,研究生身份的輔導員張廣德老師和我同住在一個廠房裡,他看我身體素質好,提議我跟著一起練武術。於是我就每天早上跟隨他學習武術基本功,壓腿、踢腿等,他也算是我的啟蒙老師了。

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吳彬

一個多月後,參加全運會比賽的北京武術隊回來了,給大家做慰問表演,其中就有門惠豐。看到他們的精彩表演,我非常興奮,這也大大提升了我學習武術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訓練,他們看我練得還真不錯,於是張廣德動員我改武術專業,並且和張文廣先生說了,老先生挺高興。

後來周總理到亞非拉訪問,需要帶一個武術隊,武術隊在出國前有一個表演,我被邀請一起去觀看,看到表演後我非常興奮、激動。於是我在1960年初決定正式轉為武術系。

當時的武術專業,只有包括門惠豐、武淑清和我在內共三個學生。門惠豐當時會練很多拳,而且練得很不錯,主要練的就是翻子拳,我當時就和門惠豐一起學。我對翻子拳也特別感興趣,除了專業武術課程,在業餘時間都在練。偶爾在禮拜天,門惠豐就蹬著自行車帶著我,到少年宮、景山公園去觀摩學習,在那裡我認識了吳斌樓老師。

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吳斌樓

我對吳老師當時的印象是,吳老師不善於言談,語速又很快,教拳非常嚴格,大家都比較怕他。門惠豐學習得非常認真,我那時候和吳老師交流不多,有時候為了參加比賽,也請吳斌樓老師指導看拳,吳老師一直很認真。

1963年後,我分到北海體校,吳老師一週兩次在北海體校任教,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景山公園和他住的西四北六條的小院裡教拳。

我剛畢業時,遇到了不少困難,當時不懂得怎麼帶學生。我很想培養北京的武術運動員,但是很多高一招進來,高二就要準備考大學,學習武術遇到阻力,招初中的學生也同樣面臨中考問題,後來決定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招生。

武術口述史:吳彬,與武術結緣

吳彬(後排左二)

在1965年、1966年的武術比賽中獲獎的基本上都被我的小隊員包了,門惠豐的預科班專業隊員都被我的隊員打敗了。1966年我成為了全國優秀教練,而吳斌樓老師成為全國業餘體校的優秀教練,就是在這段時間,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到了1970年,國家恢復各個運動項目,其中也包括武術。北體開始招生,門惠豐立刻給我打電話,告訴我說可以正式招生了。我那時候按照以往的經驗,招了一批二年級學生培養,也經常帶孩子們出去表演。

我從1960年代初開始當教練,1974年成立了專業隊。這也受益於前面這十幾年的準備工作,現在來看還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個人感覺在武術方面來說,有很長時間是空白,當時的大環境創造了比專業隊更好的條件。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