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转眼吴斌楼老师去世已经40多年了,但是感觉一切好像还在眼前。要说我和吴斌楼老师接触比较多的还是在北海体校那段时间,这还要从1959年说起。

我是1959年到北京的,那时候北京体育大学还不叫北体,叫中央体院。我考上体育系,赶上改革,贺龙元帅掌管体育,提出要正式把体院搞成正规的大学教学。武术、摔跤、拳击、击剑一开始归为重竞技系,后来才改为武术系,并且要采取像俄罗斯体院、莫斯科体院那样的学习管理体制。

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吴彬

我与武术结缘也是在1959年。钟师统校长提出要自力更生扩建教学楼,全校师生自己动手烧砖盖房子。当时武术系的各个专业包括:摔跤、举重、拳击等,所有同学都集中一起轮流劳动。

我的专业是举重,研究生身份的辅导员张广德老师和我同住在一个厂房里,他看我身体素质好,提议我跟着一起练武术。于是我就每天早上跟随他学习武术基本功,压腿、踢腿等,他也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

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吴彬

一个多月后,参加全运会比赛的北京武术队回来了,给大家做慰问表演,其中就有门惠丰。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我非常兴奋,这也大大提升了我学习武术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们看我练得还真不错,于是张广德动员我改武术专业,并且和张文广先生说了,老先生挺高兴。

后来周总理到亚非拉访问,需要带一个武术队,武术队在出国前有一个表演,我被邀请一起去观看,看到表演后我非常兴奋、激动。于是我在1960年初决定正式转为武术系。

当时的武术专业,只有包括门惠丰、武淑清和我在内共三个学生。门惠丰当时会练很多拳,而且练得很不错,主要练的就是翻子拳,我当时就和门惠丰一起学。我对翻子拳也特别感兴趣,除了专业武术课程,在业余时间都在练。偶尔在礼拜天,门惠丰就蹬着自行车带着我,到少年宫、景山公园去观摩学习,在那里我认识了吴斌楼老师。

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吴斌楼

我对吴老师当时的印象是,吴老师不善于言谈,语速又很快,教拳非常严格,大家都比较怕他。门惠丰学习得非常认真,我那时候和吴老师交流不多,有时候为了参加比赛,也请吴斌楼老师指导看拳,吴老师一直很认真。

1963年后,我分到北海体校,吴老师一周两次在北海体校任教,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景山公园和他住的西四北六条的小院里教拳。

我刚毕业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不懂得怎么带学生。我很想培养北京的武术运动员,但是很多高一招进来,高二就要准备考大学,学习武术遇到阻力,招初中的学生也同样面临中考问题,后来决定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招生。

武术口述史:吴彬,与武术结缘

吴彬(后排左二)

在1965年、1966年的武术比赛中获奖的基本上都被我的小队员包了,门惠丰的预科班专业队员都被我的队员打败了。1966年我成为了全国优秀教练,而吴斌楼老师成为全国业余体校的优秀教练,就是在这段时间,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到了1970年,国家恢复各个运动项目,其中也包括武术。北体开始招生,门惠丰立刻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可以正式招生了。我那时候按照以往的经验,招了一批二年级学生培养,也经常带孩子们出去表演。

我从1960年代初开始当教练,1974年成立了专业队。这也受益于前面这十几年的准备工作,现在来看还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个人感觉在武术方面来说,有很长时间是空白,当时的大环境创造了比专业队更好的条件。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