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兩天市值蒸發37億

受“黑洞”照片引發的版權風波影響,截至4月15日收盤,視覺中國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報跌停,股價收報22.68元,兩個交易日內市值累計蒸發逾37億元。

视觉中国两天市值蒸发37亿

但這樣的視覺中國,也曾是券商研報中的“明星公司”。

據Wind資訊統計,近3年以來,對於視覺中國,至少有來自32家券商的分析師或研究員,累計給予130次投資評級,其中22次給出強烈推薦評級,做出投資評級在5次以上的有10家券商。視覺中國從行業發展與自身資質方面,均曾被認為“拿到了一手好牌”。

而版權風波發酵之後,證券行業沉默了,截至記者發稿前,暫未有券商對視覺中國單獨做出評級報告。

而在本次事件後,有分析人士指出,當下券商研報確實存在同質化問題,研究模式大多基於相近的假設或前提,而對潛在風險揭示不足,直至“灰犀牛”出現。

22次強烈推薦

軒然大波未起之前,視覺中國可以算是一家頗受券商研究員們“偏愛”的公司。

Wind資訊統計,自2016年4月至今,對於視覺中國這家A股上市公司,各家券商累計至少做出130次投資評級。其中,從年份來看,2018年是近三年投資評級的高峰期,次數達89次,佔比68.46%。

從具體情況來看,這130次投資評級來源於32家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或研究員。

其中,對視覺中國評級次數達5次以上的,有10家券商,分別為新時代證券(13次)、申萬宏源證券(12次)、中泰證券(12次)、中信證券(8次)、招商證券(8次)、國信證券(8次)、海通證券(8次)、中信建投證券(7次)、太平洋證券(5次)、興業證券(5次)。

評級內容方面,視覺中國收到的機構預測類型累計有7種,分別為增持、優大於市、推薦、強烈推薦、買入、謹慎推薦、謹慎買入。而預測類型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買入(59次)、增持(32次)、強烈推薦(22次)。

進一步來看,曾給出或維持強烈推薦評級的,主要來自招商證券和新時代證券兩家券商。

根據這兩家券商的評級定義,為一家上市公司給出強烈推薦評級,新時代證券需公司股價超越分析師(或分析師團隊)所覆蓋股票平均回報20%及以上;招商證券則是以報告日起6個月內,公司股價相對同期市場基準(滬深300指數)的表現,漲幅超基準指數20%以上。

研報中的“視覺盛宴”

在券商研報的視角來看,無論是行業發展,還是公司自身業務進展上,視覺中國均可謂“拿到了一手好牌”。

“視覺中國質地不錯的,但現在盈利模式有風險。不至於成為*ST長生,但連續幾個跌停是免不了的。”一位行業研究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在視覺中國與微博達成戰略合作之後,新時代證券在2018年12月26日發佈的評級報告中表示,持續看好圖片主業發展潛力,維持2018-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09億元、5.82億元和8.36億元的預測,對應當前市值的2018-2020年PE(市盈率)分別為40倍、28倍、19.5倍。持續看好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空間,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视觉中国两天市值蒸发37亿

視覺中國新上線字體業務後,“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維持高增長,具備高競爭壁壘”。招商證券在2018年12月14日發佈的研報中表示,預測該公司2018/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85億/5.01億元,分別對應48.0倍/36.9倍市盈率。看好公司長期發展趨勢,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

视觉中国两天市值蒸发37亿

2018年視覺中國中報披露之後,不少券商分析師認為,視覺中國“一枝獨秀,以內容與效率壁壘構建護城河”,“內容壁壘已建立”,“視覺內容服務護城河深厚”,或是“圖片版權龍頭地位鞏固”。

還有深度解析該公司者。方正證券曾於2018年8月8日發佈82頁深度報告,從公司概況、圖片庫行業分析、公司業務、公司財務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分析視覺中國的“全貌”。

“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版權圖片交易平臺、行業開拓者和領導者。”方正證券表示,“公司以經營高端圖片庫、服務行業級客戶為主,產品和服務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強;目前正藉助互聯網平臺主動下沉,探索針對消費級用戶的服務方案。”

國元證券於2018年8月6日發佈題為《讀圖時代來臨,視覺盛宴開啟》的研報,並表示“視覺內容行業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風波後暫無評級

版權風波發酵之後,截至記者發稿前,暫未有券商對視覺中國做出新的評級報告。不過,部分券商在行業研報中,對這一事件予以關注。

4月15日,民生證券傳媒團隊發佈題為《圖片版權引發關注,看好知識產權板塊長期趨勢》的研報稱,“知識產權受到國家及社會重視,將促進未來整個社會的版權保護環境的提高,推動版權經濟邁入新時代”。

视觉中国两天市值蒸发37亿

4月14日,人民網發文表示,倡議主流媒體在淨化版權市場一事上主動擔當。

華金證券傳媒團隊於近日發佈研報稱:“版權風險暴露業務模式漏洞,國家互聯網趨勢下官媒受益。”

華金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圖片版權保護將納入“劍網2019”專項行動,國家互聯網大勢所趨: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法合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力。

研究模式有待完善

券商在研究報告中給出投資評級時,一般附帶各類風險提示。有觀點認為,依然還是有部分風險(諸如“黑天鵝事件”事件)事先無法預估詳盡。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券商的研究報告存在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問題,多數是基於共同的假設前提,諸如公司盈利模式穩定、風險可忽略或可控等。不少投資研究或風險提示,可能未顯充分,或是不夠明顯,亦或是研究員本身未意識到盈利模式潛在風險,僅是在既有前提下,進行財務上的一些分析和預測。個人認為,這樣做是存在短板和缺陷的,相當於忽略或是淡化了這方面的風險,直至最後‘灰犀牛’呈現。”

關於券商研報大多給予一家公司“一致看好”的評級現象,付立春認為,這與時下資本市場主流盈利模式有關聯。“做空、融資融券或股指期貨等盈利模式比重較低,主流模式更趨向於單邊看多來盈利。且從券商研究付費模式來看,可能也是更加積極鼓勵市場活躍交易的,樂觀情形下看多研報較多,但不排除部分研究有時過於樂觀。”

“未來的券商研究同質化競爭,應該說會越來越激烈。券商研究應迴歸本質,即基於客觀性與獨立性,審慎給出自己的結論。”付立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下一步券商研報(包括深入的研究)不應只浮於人云亦云的表面,或是數據的簡單梳理或羅列,一些重要的前提與邏輯框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