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億多的隧道剛通車就有20多處漏水


投資3億多的隧道剛通車就有20多處漏水


▲圖片來自掌中安徽。

這兩天,安徽亳州人的朋友圈被一段隧道漏水的小視頻刷屏了。10月18日才通車的亳州建安隧道內,牆體出現裂縫,水從裂縫中流出,共有20餘處。亳州交通局回應,滲水主要是因為雨水從機動車道邊溝排流時,部分雨水順著牆體下滲,從沉降縫匯積滲出,不是結構問題,也不影響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

據悉,亳州建安隧道是亳州第一條下穿河流隧道,長度1180米,總投資3.144億元。這才剛通車十幾天,下的也只是一場小雨,就出現了多處質量問題,滲漏水多達20餘處,著實讓人對隧道的質量安全狀況擔憂。

亳州市交通局回應稱,出現滲漏水的是沉降縫位置,而該位置設計不設止水帶。言下之意,滲漏是合理現象,既不影響結構安全,也不影響使用安全。

本來,這是頗為專業的問題,外行不好置喙,可僅從滲漏水現狀看,牆體被水衝落,漏水位置也沒什麼規律可循。公眾依然有理由懷疑,其中大概率存在問題--甭管是結構問題,還是設計問題,抑或施工問題。

網上的建造師考試輔導題裡,有一題是"隧道工程如何正確設置沉降縫和伸縮縫"。答案裡強調,"沉降縫、伸縮縫一般寬2cm,宜用瀝青馬蹄脂填塞牢固,並應採用塑料或橡膠止水帶密封。"所以,如果真的"該位置設計不設止水帶",恐怕難說是合格的設計。

隧道防水、排水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內容,隧道滲漏水更是常見的病害。其中有些可能是合理的,比如海底隧道,每天滲水量在一萬噸以內都算正常。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日排水量就有4000立方。故此,一般的海底隧道、湖底隧道都會設置多個泵房,以便及時將水排出。

但這並不是說,因為隧道滲漏水現象較為常見,就可以甩鍋不管。眾所周知,隧道工程多數施工內容都是隱蔽工程,一旦覆蓋了,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諸如鋼筋缺斤少兩、混凝土覆蓋不足、噴錨空洞等問題,除非用專業的儀器檢測,否則很難被發現。以往的報道中,隧道施工被曝出的貓膩也不少。

那麼,亳州建安隧道呢?僅僅因為一場小雨,剛通車十幾天就漏水嚴重,難道不是一個遞送質量信息的"信使",通過肉眼可見的漏水現象,提醒人們關注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甭管是否存在質量問題,既然"信使"已經送出了"舉報信",相關部門就不能不重視,不能不去調查。非等出現安全事故再去嚴查,那就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