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樣!揚州“廣陵大橋東”將變身交通樞紐,過去都是土路

88路公交線路是連接揚州和江都的重要紐帶,整條線路有36站。而“廣陵大橋東”是文昌路上的重要站點,也是如今江廣融合的重要樞紐點。過去,這裡四周都曾是農田。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揚州通往遠方的高鐵站。隨著88路公交車飛馳,“廣陵大橋東”站開闊的道路,優美的行道樹躍入眼簾。現在,除了88路公交車外,經過此處的公交車還有66路、71路、78路等公交線路。

大變樣!揚州“廣陵大橋東”將變身交通樞紐,過去都是土路

現在的“廣陵大橋東”交通四通八達 張卓君 攝

過去都是土路:去文昌閣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

夏橋村位於揚州城區最東部,東與江都市區隔河相望,西依廖家溝,南接邗江區的杭集鎮,北靠揚江公路。如今看起來地勢極佳,但在過去卻是情況迥然。

提到二三十年前的出行,原夏橋村村委會主任肖保良記憶深刻,“那時候別提文昌路這麼好的路了,到處都是土路。”因為道路不好,當地村民可沒少鬧笑話。肖保良講述了當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一個村民帶著老母親出行,老母親坐在自行車後座,但道路十分顛簸,後來老母親被顛得掉下車座,這個村民都不知道。

當時去趟市區的文昌閣都十分艱難。肖保良說,由於當時並沒有直達市中心的道路,每次去文昌閣都只能先坐9路公交車,經過40-50分鐘的車程,才能到達老的揚州汽車站(渡江橋附近),然後再從附近轉車到達文昌閣,路上起碼要花費1個多小時。

“還是現在交通方便,去哪裡都四通八達。”肖保良感慨道。

大變樣!揚州“廣陵大橋東”將變身交通樞紐,過去都是土路

曾經的夏橋村

村裡都是牙刷作坊,交通不便,只能揹出去叫賣

夏橋村有百年制刷工藝的傳統,到2005年底,全村制刷產品已形成8個大類,128個不同品種,達到年產各類刷種2.5億支的能力,產品遍及全國各地和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

提起幾十年前夏橋村的產業,肖保良還是覺得很自豪的。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夏橋村幾乎80%的家庭都做牙刷相關的產業。而揚州牙刷產業的發源地,也恰恰在此。

當全國各地的村民開始外出打工時,夏橋村的村民卻極少外出,他們大多在村裡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作坊,有的是做牙刷、鞋刷,有的則做起了轉杆,有的則是專注於刷頭,看似都是一個產業,但家家做的都不太一樣。

在肖保良還是少年時,就曾外出賣過牙刷。“那個時候是土路,就揹著一筐的牙刷一大早坐9路,然後再轉車。”而當時的東圈門也曾異常繁華,是個重要的集貿之地。一根牙刷在當時的物價可以賣到1角、2角錢,一筐牙刷能掙個20多元錢,在物質條件匱乏的當時,夏橋村村民過得還真算不錯。

而當時的村民大多都曾有過揹著牙刷進城售賣的經歷,走很遠的路,“坐9路公交車然後再轉車”是他們逢集會的必要經歷。村民老趙告訴記者,他們那會其實並不喜歡坐公交車,因為光從村裡跑到站點,就需要十幾分鍾。

“最遺憾的,莫過於這裡最終還是因為交通不夠便捷,牙刷產業逐漸外遷。”肖保良說,隨著家庭作坊的進一步發展,一部分牙刷作坊成為了大的牙刷企業,而因為當時交通不便,也使得不少大企業外遷。不少旅遊用品企業開始外遷,成就了杭集鎮的支柱產業。

高鐵站即將落成,這裡的交通將更加四通八達

“忘不了那時候的泥土地,所以更感恩現在的美好生活。”肖保良介紹,廣陵大橋東是如今的交通要塞,在這裡到江都和揚州市區都是十幾分鐘的車程,可以用“超級便捷”來形容。從過去的自行車到如今家家都有小轎車,夏橋村的村民都感慨生活越過越好。

2015年,隨著高鐵站的規劃,大批村民因拆遷而搬離此地,這裡只剩下一個村支部小樓矗立著。“大家都已經搬離了這裡,能夠支援揚州高鐵建設而作出犧牲,大家還是支持的。”老肖說,自己在村裡住了大半輩子,要說沒有感情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想到曾經的莊臺變成了未來的高鐵站,自己依然覺得很自豪。“小的時候去一趟文昌閣都是很麻煩的事情,以後這裡卻可以四通八達,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啊。”

不久的將來,揚州人將在這裡乘坐高鐵通往更遙遠的地方,揚州也將成為同時具備火車、汽車、飛機、高鐵所有交通工具交通縱橫的城市。

記者 陸康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