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在電視劇《知否》中與我們的顧二叔交好的也就是兩個人,一個是明蘭的二哥哥盛長柏,一個就是宋英宗的兒子桓王。從劇中看,桓王和顧廷燁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從劇中看,宋英宗還有點忌憚自己的兒子,看見他的兒子是有點本事的。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他的兒子可以稱得上除了高祖高宗以外最有骨氣的皇帝,曾執意變法,敢於同西夏交戰,可以說是北宋很有能耐的皇帝了。說到這兒,大家可能猜出來了桓王的身份,他就是宋神宗趙頊。

《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熟悉宋朝的人都知道,宋朝皇帝大多是仁柔之君,說白了就是守成之君。大多遵循祖制來統治整個國家,只有宋神宗銳意改革,想要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抗住了老臣的壓力大膽啟用王安石,開始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較為有名的變法,雖然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但是他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朝貧弱的局面。不僅如此,因為他從小就立下了收復丟失的燕雲十六州的志向,所以他敢於與西夏叫板,帶領軍隊同西夏進行戰鬥,就這份勇氣,宋朝的很多皇帝是沒有的。

《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有的人會把變法的功勞全部歸在王安石身上,但要不是宋神宗,王安石怎麼能大張旗鼓的改革那?這就好比嬴渠梁之於衛鞅,只有得到君主的支持,改革者才能無顧忌的進行改革。宋神宗從小就知道了宋朝的三冗問題,對於太祖太宗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宋神宗覺得變法是唯一能夠緩解宋朝危機的唯一辦法。等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碰面後,兩個擁有共同志向的年輕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可否認,改革必然會受到頑固派的阻撓,這些老臣紛紛彈劾王安石,而這些都被宋神宗擋了下來。有人說王安石不尊祖制,又有人說王安石結黨營私,宋神宗還是一如既往地相信著王安石,隨著變法的深入和王安石本人的問題,宋神宗不得不罷免了王安石,變法徹底失敗,但是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還是得到了改善。

《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宋神宗與大多宋帝不同,他不願求和遂征伐外族。在位期間,越南經常侵犯我國領土,是宋神宗派大將率兵收復了越南佔領的土地。自宋建朝以來,屢次受到西夏和遼國的侵略。先祖又膽小怕事,只得一心求和,繳納大量歲幣。年輕氣盛的神宗咽不下這口氣,悍然同西夏發生戰爭,由於宋軍多年未曾打仗,所以宋軍戰敗。但不管怎麼樣,神宗也讓西夏人看到了宋軍的不屈。

《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由於戰敗,宋神宗憂鬱成疾,不久病死年僅38歲。回看神宗一生,變法未成功征討未成功,但還是受到了後世的尊重。終宋一朝,神宗是為數不多的有骨氣的皇帝之一。就為了這份勇氣,神宗也稱的上是大宋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知否》中與顧二交好的桓王的真實身份 一代明君,銳意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