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師這個行業越來越冷?

妙筆開花


編者按:事實上,教師這個職業並不是越來越冷,而是越來越沒有吸引力,甚至是越來越覺得教師行業不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原因很多,其中管理,工資待遇,以及工作的複雜性等等都是教師行業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工資待遇這一塊沒有達到學子們的理想待遇。除此之外,職稱制度也是最令廣大教師比較反感的制度之一。再加一些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夠公平,體現在績效工資的發放上就可以很明顯的體現出來。

以下是某中心校2019年1-6月的績效工資發放方案(初稿), 孖此方案一出大家紛紛議論,但是又無可奈何。績效工資是扣除教師基本工資的30%來做基礎績效考核工資發放的一種工資,很多教師覺得績效工資不公平,所以很多地方已經取消績效工資,工資全額髮放。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取消績效工資,它將繼續影響著廣大一線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如果績效方制定得不公平不合理,那麼將對教師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消極影響。

一、補貼補助

1.各崗位、管理員津貼

①少先隊輔導員:按鎮中層副職領導崗位津貼發放。

②各均衡功能室管理員、檔案材料管理員: 300元/人,協助人員150元/人

③圖書管理員: 500 元/學期。

④堂管理員: 500 元/人(或按中層領導副職津貼發放)。

⑤教研組長: 200 元/人。

2.領導崗位津貼

按中心學校總部制定《2019年1月至6月XXX心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實施。

3.班主任津貼

①高年級班主任(120 元/月): 720 元。

②中低年級班主任(100 元/月): 600元。

③高年級副班主任(50 元/月): 300 元。

④中低年級副班主任(40元/月): 240 元。

4.值班補助

①值周10元/人.天。

②帶學生看病10元/白,15 元/夜。

5.頂課: 10元/節。

6.課賽獎勵(以證書或教導處證明為準):按總部補助方案執行。

7.大型文體活動比賽(以證書或校領導證明為準):市級等300元/人次、市級二等200元/人次:縣級等200元/人次、縣級二等150元/人次(證書不明確等級的按二等獎勵)

8.接受上級任務時間長,補貼100元一200 元。

9.優秀班級獎:正班100元/人;副班50元/人。

10.上自修補助: 30元/晚(集中在一 兩個班,第一節完成科任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一節跟班老師有針對性指導)

11.主科兼任補貼:任兩個班數學功課的老師補貼400元/人:任個班語文(或數學)併兼英語功課的老師補貼200元/人:專職英語科者師任3個或3個以上班級的,補貼400無/人。

二、成績優秀獎

績效工資總額10%- 12%作 為成績優秀獎,分兩方面獎勵:

1.個人獎(60%):期末檢測達到鎮平均分獎佔(40%),超出平均分的分值按30%計算出係數分配到個人:優秀率、及格率按15%計算出係數分配到個人。六年級的期中、期未或全鎮統模擬 檢測的也如此嘉獎。

(2)團體獎(40%):期末檢測達到鎮平均分的年級組獎金佔(50%),剩餘的(50%)超出平均分的分值按係數分配到年級組,再平均分配到個人:六年級的期中、期末或全鎮統一模擬檢測的也如此嘉獎。高、中、低年級組每超出鎮平均分按2:1.5:1來分配。

(3)畢業班學生分數線達X中線的每科任老師獎勵100元/生,達X中線的每科任老師獎勵60元/生

三,扣除細則

①無故不在崗的的扣5元/次,曠工扣100元/天:②曠課的扣50元/節。

③不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的,每次扣50元一100 元(含監考、改卷等)。

④開會遲到扣5元/次,缺席扣10元/次,大型活動不參加扣10元/次。

⑤違反師德師風,造成不良影響的扣100-500元/次;被新聞媒體曝光造成惡劣影響的,本學期績效工資不得發放.

⑥請病(事)假累計十五天以內(含15天)扣10元/節:累計達十五天以上的,其績效工資按實際工作天數計算,其計算公式為:績效工資+180天X實際請假天數。

7.在領導視導聽課中被評為不合格或上不備之課的扣100元、領導常規檢查時每被扣1分的則扣20元(按0.1分佔2元計算,以此類推)。

本方案從本學期開始試行,如有不妥之處再作完善。

XXX 中心學校2019年4月

請大家看一下,此方案公平嗎?這樣的方案能激勵教師們投身工作嗎?




孖無悔觀教育


當教師真的是幹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我是剛退休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在工作崗位兢兢業業,贏得家長的信任、同事的讚賞,曾在教學現場比賽獲省二等獎,榮獲省優秀班主任、省教學佼佼者……所謂光榮證書一籮筐。可在評職稱時,沒過小中高,哎……最後到了省教育廳沒批(上頭沒人),後來,聽同事說,都得送禮,我也不想東方再起,索性不參加評職稱,畢竟評職稱上頭領導不熟,要想送禮也沒處送。可退休後第一個月領工資,才覺得月薪(我是小學高級)和小中高差1千多元。羨慕那些中層領導,根本不會教書,一週只上幾節課或沒課的,才有時間有機會去評小中高。這種社會很現實,實幹家吃不香,上頭有人才會為你的工資作鋪墊石。由此,想當教師的,除了你本能是那塊料,最好局裡有親戚,這樣,職稱和官職才會雙豐收。否則,也像我一樣,付出了全部,也只能永遠是一線的教師,拿個低工資。


風的祈禱4


教師行業越來越“冷",我不知道這個觀點怎麼來的,我認為,從縱向來看,至少是平的,甚至有些向“熱"的趨勢。

從筆者當老師這30年來看,老師的收入和地位一直呈上升趨勢。與我一起師範畢業的男同學,我們縣的幾個除了我之外都改行了,當時特別優秀的,當學生會幹部的才能到企業上。而當時那些很好的企業現在都走下坡路了,他們如果在企業不景氣的時候沒能及時調出,現在會很慘。

供銷、糧食、工商、郵電等很多熱門行業漸漸變冷,而教育行業卻是逐漸由冷變熱。就拿娶媳婦這一項指標來看,我們那幾屆的女生呈淨流出,她們嫁得最多的是復轉軍人或是企業工人,對我們這些分到學校的同學不屑一顧。從95年左右開始,漸漸開始達到平衡,2000年以後,呈現淨流入,而且隨著女老師的增多,男老師變成了香餑餑,開始挑三揀四了。

如果要說教育行業遇冷,主要是表現為以下一些情形:

首先,難以吸引優秀生源報考師範類院校

教育是百年大計,優秀教師對教育的貢獻是很大的。雖然也不能排除專科生三本生一樣能成為優秀教師,但是優秀的人才成為好老師的概率會更大。大學教授尚且把耄耋讀成“毛至”,更何況中小學教師。目前,雖然從縱向來看,中小學教師的學歷達標率逐年升高,新入職的教師學歷越來越高,但是卻並不是當年的尖子生,甚至是學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說明教師行業吸引力十分有限,優質生源瞄向了那些高收入行業。

第二,一方面,超級中小學、民辦學校人滿為患,另一方面,很多國辦中小學面臨生源枯竭

由於行業內不正當競爭嚴重,特別是超級中小學和民辦學校破壞了教育生態,再加上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造成有的學校人滿為患,而農村很多中小學門可羅雀,面臨倒閉的窘境。如果不加以干涉,用不了幾年,將會有許多中小學因為沒有學生而倒閉。

這樣帶來的惡果是什麼呢?一是我們的後代或許很難像我們現在這樣,老師是當年最優秀的那批學生;二是,很多孩子從小就得背上行李遠走他鄉求學,家長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愛河北人


教師行業越來越冷,不外乎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壓力太大。老師一旦上班,基本上都是早出晚歸,特別是班主任。早上7點半到校,晚上10點多才到家。家純粹成了晚上歇腳的旅店。因此很多沒成家的年輕班主任平時都住在學校,週末才回家。

二是現在的學生太難管理。現在的學生,被家庭和社會寵壞了,天不怕地不怕。一旦發生問題,打不得,罵不得。遇到個別有個性的,你還不能說他。

三是教師社會地位太低,收入也不高。

因此,凡是有更好出路的,都不會選擇做教師。歷來只有教師轉行做其他職業的,很少有其他行業轉做教師的。


詩意南山


教師是不是越來越冷,我還真沒看出來,反正是學校總有特崗教師來。倒是感覺現在教師的門檻越來越高了,當個初中教師必須有全日制本科學歷,當個高中教師要有研究生學歷,可能有些人想進進不來。工資是不高,剛來的特崗扣完五險一金,剩三千多塊錢,不扣時4千多。據我所知,一個一般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剛工作時若工作一般也就這些錢。 現在人到中年的教師略好過些,一月到卡5000左右。很多人不願當教師,主要是待遇不好,若能待遇更能吸引人才。再次提醒,如果你是一個能辦班的老師,那一定收入不菲,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僅就我所在小縣而言,當老師也沒有什麼不好。坐井觀天,大地方不清楚。


雙色球石專家


原因很多,重點是中國全社會對教育行業不怎麼重視的結果。

第一是自上而下領導的乎視,特別是地方政府,只知道抓經濟,搞生產,促工業,而教育就那樣,不痛不癢,就像餐桌上一道小菜,有沒有都過日子。

二是社會大眾,家長盯著的,往往是自己的子女成績怎麼樣,卻不知道能讓孩子優秀的重點是老師的素質高低,對教師們的生活狀況沒有幾個人過問,教育制度有沒有落實到位,只知道自己孩子打不得,說不得,有點閃失就去告狀,自己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致使很多教師心裡很失落。

總的來說要想調動教師對教學的積級性,熱愛教育事業,中央到地方政府領導和人民群眾一定要先聽聽一線教師的心裡話,制定出對應的規章制度,來服務我們的教育事業。



硯田一農


首先是待遇太低,現在隨便一個工廠一入職就四千往上,關鍵人家還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而一個正規大學畢業的,經過了重重考證,多次面試,經歷磨難進入教師行業,工資兩千往上起許!連養自己都難,還談什麼養家!二是國家高調提高老師待遇,特別是農村教師待遇,但也只是高調的說說而已,真正落實沒有,我想領導們最清楚,不怪國家,只怪地方政府沒錢啊!三是說要全民尊師重教,我看是開始全民批師討教了,各種媒體對行業的負面新聞大肆報道,卻對正面報道少之又少,愈發增加了對老師的成見!老師成了弱勢群體,何來尊師一說!四是學校成了很多不能攤派各項任務的唐僧肉!各種雜七雜八的任務都發給學校做,不做還不行,官大一級壓死人啊,連村裡的一個小隊長都可以對學校指手畫腳的,何來輕鬆教育一說?既沒有生活的保障,又沒有受人尊敬的地位,教師何來吃香一說?反觀世界發達國家,哪個不是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正因為重視教育,國家國民素質才會提高,國家發展才會更快!


用戶66488945061


要分清楚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公立教育越來越冷,私立教育越來越紅火。

不要籠統談教育。當教育商業化氣息越來越重,而公立教育教師還在盡義務,想想看,會是什麼結果?要知道,很多碩士博士畢業了,都到私立學校任職,為何?沒有誰會想到碩士博士會到公立學校應聘,別人以前的教育投入只能在高收入高回報的私立教育機構收回而已。

公立教育也變成了“功利教育”,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公立學校教師也從原來的“神壇”(天地君親師位)上走了下來。你不見小學老師連體育課也補嗎?


徵騎


並沒有覺得教師行業越來越冷,反而感覺一直是很熱門的。小飯桌的老師不僅自己剛考了教師證,還讓她正在上大學的妹妹趕緊考。一些教育輔導機構的年輕老師都在考老師編制。之所以會感覺它有點冷,可能是同公務員考試相比較而言吧。

雖然現在社會輿論對老師的吐槽很多,但並不影響它是一個令人嚮往的職業。說教師行業受冷,那是在偏遠地區,就算沒有人指責老師的不是,偏遠地區的老師也是冷門。

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有關老師的負面新聞,從而影響了老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群眾的指責涉及老師的各個方面,甚至有一些言辭比較激烈的把老師們說得一無是處。這樣就給大家造成了一個印象,好像老師這個職業已經江河日下,輝煌不再了。

針對網上對老師們的吐槽,老師們也感到一肚子的委屈,於是就會有老師為了反駁一些網友的過激言論,把自己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各種不愉快寫出來,以表示自己也很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客觀看待他們。這樣,群眾又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老師這個行業的各種艱辛,感到如果不是無可奈何誰願意去當老師呢?

如此這般,大家就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老師這個職業已風光不再,門前冷落車馬稀了。其實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努力向教育行業的門檻邁進呢。從平時我們在同朋友熟人的談話中就可以看出,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彷彿是一種常態,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工作吐槽兩句,可卻依然幹得津津有味。

與同等水平的一些單位相比,如果可以當老師,很少會有人去選擇其他行業。哪個行業都不容易,老師們抱怨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其他行業待過,待過就知道還是當老師好。不說別的,就說最敏感的那三個月的帶薪假期,試問除了老師還有誰?說教師這個行業越來越冷?我可不敢苟同。


悟小品


傳統意義上的普及性教育的教師崗位的沒落是一種必然。科技發展越快這種古老的傳統工作也會消失的越快,取而代之的是更先進的模塊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教育方式。

優秀的基礎普及性教育傳導,將以各種類似app軟件互動和遊戲打怪的形式展開。

政府的教育部門只是規定考試科目,設計

導演軟件,考試管理,等。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自己掌握進度,每掌握一個科目,就去學校考一次即可。大多數普通

老師要麼轉崗,要麼下崗。

象古代社會那種把老師捧上天而,基本知識的普及率卻非常低,把傳承普及性知識當成一種待價而沽的資本的形式應該不會再次出現。

這是社會大幅度進步的一個必然過程。

當然,隨著科技進一步的發展,基礎知識的傳承甚至可以象科幻片裡拍的那樣,直接拷貝到人腦裡,那就更方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