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訪美——第三次“金特會”能否實現?

秦立志大連外國語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關係學院講師

4月1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進行了第七次會晤,探討實現朝鮮全面無核化的方案。文在寅此次訪美主要有如下三個動機:

一是通過在朝美之間的穿梭外交發揮調解人作用,營造一個同朝鮮改善關係的良性循環,為可能於4月27日舉辦的韓朝峰會奠定基礎。二是在未來第四次“文金會”的基礎上,推動第三次“金特會”的儘早實現。三是文在寅將政治命運“押注”半島問題。維持“南北和平”絕對算得上韓國的“政治正確”,韓國主流民意時時擔憂“首爾火海論”,促進朝韓與美朝關係的和緩,有助於提升他的政績和民意支持率。

從此次韓美對話的積極效果來看,兩國領導人都贊成開展第三次“金特會”的必要性,保持與朝鮮的對話;繼續攜手探索半島無核化與永久和平的方案。韓國此時正面臨解決半島核問題、改善美朝和朝韓關係的重要“機會窗口”:

首先,朝鮮在第六次核試驗後,已經實現了“擁核”目標,具備了自保能力,從奧巴馬政府的“戰略忍耐”到特朗普上臺後的“極限施壓”,證明隨著朝鮮核力量的提升,已經到了美國必須對朝鮮核問題亮明態度的時刻了。

其次,“金特會”2.0只是“無果而終”而不是“徹底談崩”,韓朝美等國都不想重返過去的緊張局面,特朗普3月22日曾對外表示,他當天下令撤回了美財政部針對朝鮮的新制裁。當特朗普在被問及與金正恩舉行第三次峰會的可能性時,他表示:這可能發生。

再次,在此前,1994年的《朝美核框架協議》受到金日成突然逝世的影響而夭折;1999年克林頓訪朝因國內選舉壓力而未能達成;2008年李明博的對朝強硬政策終結已經出現的半島緩和勢頭;2016年的薩德入韓事件也打擊了剛剛有所好轉的半島和談氛圍;目前,半島局勢處於冷戰以來較好時期,朝鮮領導人年富力強、政局穩定;韓美兩國領導人尚無國內選舉壓力,各方政策的彈性空間較大。

但從此次韓美會談及當前半島安全局勢來看,仍存在一些挑戰和變數:

第一,韓美之間的不對稱聯盟關係。

自1950年朝鮮戰爭至今,韓國一直沒有從美國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韓國極度依賴美國為其提供的安全保護。美國不太願意看到朝韓關係的步調太快,美國擔心文在寅效仿金大中的“陽光政策”,這與美國正在對朝鮮執行的“極限施壓”相悖離。而文在寅出於對美同盟的追隨傳統,就任僅一個多月,便趕赴華盛頓,創下韓國當選總統訪美最快紀錄。韓美此次會談中,特朗普表示,反對在不久的將來恢復朝韓合作的想法。

第二,朝韓與美朝之間的“安全困境”、核威懾與制裁效果的認知問題。

半島“南北分裂”與美韓同盟為韓國提供的安全承諾,兩者相互作用,同盟合作加劇了朝鮮對安全威脅的恐懼,朝鮮為了自保開展的核研發又反過來讓美韓同盟強化制衡能力,使半島各方的“安全困境”始終難以從根本上好轉。朝美雙方“信任赤字”太高,都認為是核威懾(朝鮮)/經濟制裁與軍事高壓(美國)導致對方讓步。威懾和制裁的難題在於:不能確定對方是基於己方的威懾/制裁壓力被迫妥協,還是對方基於其他原因而轉變立場。

朝鮮認為自身核力量的提升才是美韓讓步的關鍵,只有足夠的核威懾才能避免重蹈卡扎菲和薩達姆的覆轍。美國則要求朝鮮全面廢除核基礎設施,把所有核武器及裂變材料移交給美國,即所謂的“利比亞模式”,這在朝鮮看來是威脅己方生存、難以接受。美國認為,正是對朝鮮的制裁才促成了朝鮮在無核化問題上的讓步,進而實現了“金特會”。當被問及是否可以考慮減輕對朝制裁時,特朗普表示應繼續保持目前的制裁力度。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此前表示,必須自力更生地推進經濟建設,打擊制裁朝鮮的敵對勢力。

第三,朝美韓之間的會談缺少實踐操作議題的討論。

自2018年以來相繼開展的“文特會”“文金會”“金特會”,只回答了“應該做什麼”,卻沒有回答“如何做”,各方只是表明己方立場,缺少階段性的步驟規劃。朝鮮認為,美方“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的棄核要求不可接受,且遲遲不肯提及“終戰宣言”。美國卻堅持,朝鮮優先棄核之後才能發表“終戰宣言”。韓國則面臨國內的兩個“政治正確”(美韓同盟與緩和韓朝關係)的自相矛盾,在美朝之間穿針引線的過程中難以執行不偏不倚的立場態度。

總之,文在寅訪美在客觀上有助於推動未來朝韓第四次峰會和朝美第三次首腦會晤的進程,但其效果仍有待時間檢驗。半島安全局勢事關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為推動半島無核化、朝美結束戰爭狀態、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國應繼續發揮負責任的大國作用,提升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和安全秩序的主導能力。(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