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主席迴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今天,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首度鬆口,對於是否參選2020表示“這幾天做決定”。此前韓國瑜訪陸行程中曾放出一句“老鼠拖拖鞋,大的在後頭”,以及郭、韓二人此前的密切互動,不禁讓人們對2020的藍營陣容更添一分大膽的想象。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郭臺銘和韓國瑜高雄會面,圖自臺媒)

郭董這一重磅表態之後,回看其先前高調“改寫”韓國瑜版20字口號,喊出“國防靠和平”的動作,明示“國防”不能靠美國,乃至昨日又與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正面對話,事實上已抬高到領導人的氣勢,進入可攻可守的就位狀態,說“這幾天做決定”並非玩笑。

郭臺銘與莫健的對話發生於昨日(15日)在臺舉辦的“臺灣關係法40週年”座談會,眾所周知,不顧大陸長期反對,《與臺灣關係法》一直是美方維繫為臺灣“非官方關係”,包括持續對臺軍售的“法律依據”。今年恰好趕上這一法案40週年,美國也藉此機會強調“臺美關係”,而目前明顯倒向美國的民進黨政府同樣積極配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萊恩(Paul Ryan)此次便率團來臺,強化“與臺灣關係法”40週年的概念。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作為美國《與臺灣關係法》第一線執行機構的AIT,郭臺銘的現場直言分量很重。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莫健和郭臺銘,聯合新聞網)

“反客為主”,郭臺銘直言問莫健

回到現場。郭臺銘和AIT主席莫健、美國商會前主席羅伯帕克(Robert Parker)等出席座談會第一場分組討論,於是在提問時間舉手發問。

郭臺銘首先提到最近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hman)投書媒體表示,美國對臺灣的選舉不應該有“圈選權”,“只有臺灣選民有資格在衡量所有內外因素後,自己做出最有利的決定”。他也據此請問莫健,對於明年大選,美國會不會支持特定人選,還是讓臺灣人自己選出自己未來的領袖?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郭臺銘提問,圖自Yahoo)

對此,莫健的回答是:“美國不會替任何一方背書,也會和2020勝選的政府合作。”莫健表示,美國尊重臺灣民眾的選擇,他很清楚美國不會涉入臺灣選舉,這不是美國的目標,美國的目標是確保有一個自由及公平的過程,可反映臺灣人民的意旨。

會後受訪時,郭臺銘又指出,有人說“國防靠美國”,他絕對不同意這個看法,靠美國一定會死很慘,哪個(國家)靠美國成功?都是靠自己,尤其是國防。

在一個名為紀念“與臺灣關係法”的場合,直接質問AIT一把手,又在會後拆美國的臺。放眼臺灣,有此氣魄的怕是不多了。當然,郭董是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要敬他三分的人,豈能在莫健面前輸了陣勢?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郭臺銘與特朗普召開新聞發佈會,圖自新浪)

從“外在勢力干預”到“不支持特定一方”

在郭臺銘的直言追問之下,莫健表示“不支持特定一方”。然而,此前他可不是這個態度。

就在九合一大選之前不久,眼看民進黨選情告急,AIT雖然不至明著干預,但也做出委婉表態。莫健就先在接受TVBS專訪時表示,有“外在勢力”透過輿論風向和不實資訊,試圖改變臺灣選舉結果。他還強調“臺美站在同一陣線”。同樣在九合一選前,蔡英文政府多次指控藍營乃至“來自對岸”的假新聞,莫健的說法與之形成呼應,傾向明顯。

莫健表態之後,AIT前高雄處長杜維浩(Robert DeWitt)也公開表示“我在乎高雄”,為民進黨過去在高雄的執政打氣。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AIT前高雄處長杜維浩,聯合新聞網)

可見,在民進黨九合一戰敗之前,美國“挺蔡”的意味擺在那裡。用臺大石之瑜教授的話說:“其實莫健自己就是最大的‘外在勢力’,但他竟沒有意識到。”

但是現在,2020大選臨近,為什麼又變成“不支持特定一方”了呢?

道理也很簡單:眼看民進黨快扶不起了,不能把雞蛋扔到一個籃子裡。畢竟,選前連國民黨自己都未曾想象,九合一會是這樣的一場大勝。而今,蔡政府在大敗之後跌落谷底,而國民黨捲土重來,尤其是韓國瑜聲勢浩大,向莫健發問的郭臺銘自己更是個潛在的王者。

政治從來都是現實的,作為世界老大的美國更是信奉實力原則。而不管2020最終誰能當選,美國都不可能放棄其對臺灣的影響力。於是,美國為了自身在臺海的現實利益,與國民黨的接觸必然重新啟動。

所以,莫健的第二句話說得很清楚:

會和2020勝選的政府合作”。這無異於表示:不管藍綠白誰執掌臺灣,都得有美國的一份。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AIT主席莫健,聯合新聞網)

美國的焦慮和“進擊的郭董”

尷尬的是,由於美國對臺海局勢的客觀影響,“赴美面試”幾乎成為臺灣政治人物參選的一道必答題。

甚至從目前2020檯面上的幾位來看,只有民意加持的韓國瑜敢於把“訪陸”擺在“訪美”之前。而其之所以在首站哈佛的演講中要同時站穩“九二共識”和強調“不拖累美國盟友”,事實上少不了在美國人的地盤上安撫美方焦慮的意圖。

近期,包括外交關係協會(CFR)在內的美國老牌智庫紛紛表達對臺海局勢失控的擔憂,建議美國政府管控臺海風險。而在這種相對冷靜的聲音對面,是特朗普政府操作“臺灣牌”的一系列動作,其團隊內一部分人擔心國民黨重返執政之後,“臺灣牌”不能再像現在這樣得心應手。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韓國瑜哈佛演講,東森新聞)

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瑜的表態準確把握了美國的焦慮:擔憂其由於親近大陸,導致美國在兩岸關係中邊緣化。

不過現在,在郭臺銘可能加入戰局之後,情況更是不一樣了。

畢竟,和從“賣菜郎”異軍突起的韓國瑜相比,郭臺銘已是產業佈局中美、叱吒兩岸的世界級資本家,堪稱硬實力最強的臺灣人。所以,郭董似乎毫無壓力地就把韓國瑜的“國防靠美國”改成“國防靠和平”和“靠美國一定死很慘”,因為商人而非政治出身,而又資本雄厚的他,顧慮比韓國瑜更少。而他若當選,能在兩岸乃至中美之間掀起的能量,比韓國瑜更大。

AIT主席回應郭臺銘:“2020不支持特定一方”,美國什麼意思?

(郭臺銘,資料圖)

郭臺銘會不會在臺灣開啟“商人主政”的先河?他若決心出戰,和韓國瑜是否會、又如何搭配競選?2020越發精彩,坐等他的決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