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講過的故事——賣菜、打架、讀書與社會變革

爸爸生於1965年,那時候大部分地區物資極度匱乏,普通人吃不飽穿不暖,我爸他們生活更是悽苦。

家裡自留地種了點青菜,家裡人捨不得吃,讓我爸和大姐抬去賣,出門前奶奶叮囑過他們,賣菜得的錢拿去買點鹽。

可憐他們辛辛苦苦走了幾里地去賣菜,卻無人問津,垂頭喪氣把菜原封不動抬回來。

爸爸講過的故事——賣菜、打架、讀書與社會變革

沒有鹽怎麼辦?聽故事時我問爸爸。

拿著碗去隔壁家借啊。

也是,還能怎麼辦,日子難過難道還能不過嗎?

等到爸爸他們去小學讀書時,家裡添了弟弟妹妹幾張嘴,家境日益貧困窘迫。早餐是沒有得吃的,午餐和晚餐都是米粥蘸點鹽,還是限量的。

爺爺就是那時熬壞了腸胃。他在生產隊幹苦力活,又累又渴時,就喝兩口白酒頂住,日積月累腸道出了問題,以致被切除了一大段。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境由於醫藥費的壓力,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家境貧寒,父輩讀書時常被同學瞧不起,被挑釁,打架說來就來。

有一次同學把爸爸的褲子拽壞了,爸爸說那是最難過生氣的經歷。那條褲子上有幾大塊補丁,卻是他唯一一條能穿出去的褲子。他們已經把物質需求降到很低很低,有時候尊嚴也被踐踏在泥土裡。

我漸漸也能理解家族裡父輩們早早離開學校,到社會摸爬滾打的經歷。

窮無立錐之地,不知溫飽,在學校裡遭人歧視和排擠,看不到命運能被改寫的曙光。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他們這些小魚,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社會,無法感知潮水流動的方向,無法預知未來,更不知十幾年後的一場改革會讓他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