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一旦發現敵方水面目標,是不是就可以發動艦載機進行突擊呢?還別急,還需要對發現的敵水面目標進行識別,為編隊指揮官決定是否打擊,以及派何種機型,多少數量進行攻擊編組提供決策參考信息。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就像中途島海戰和珊瑚海海戰一樣,雙方航母編隊指揮官手裡都只有一次“投標槍”的機會,扔晚了和扔錯了都回滿盤皆輸。

識別過程需要確定敵方目標是戰鬥艦艇,還是輔船,是對我有威脅的危險目標,還是對完成作戰任務影響較大的重要目標,進而能夠識別出敵方編隊數量、艦艇種類、隊形更好。

在不受電磁管制的情況下,一般由探測距離較遠的P-3C或者E-2C發現可疑水面目標,然後召喚F/A-18戰鬥機或S-3反潛巡邏機接近到更近的距離,通過雷達、前視紅外、甚至目視來進一步觀察和識別目標,並將識別信息回傳航母本隊進一步判明目標。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如果有電磁管制要求,不希望暴露航母編隊及其艦載機時,一般由岸基起飛的P-3C來進行雷達和電子偵察,然後召喚F/A-18或S-3。此時,這些艦載機為了不暴露艦載機身份和航母動向,必須關閉雷達,而採用前視紅外、電子偵察和目視手段進行識別。

如果條件許可,前出的護航艦艇通過被動拖曳聲納獲得的聲紋信息,以及攻擊型核潛艇獲得的識別信息也是重要佐證,一起發送回航母。

在航母情報中心CVIC,將迅速根據前方探測平臺的初步識別報告,以及回傳的偵察信息,對目標進行識別分析,形成情報產品,而且還要對情報產品的可信度進行分級評估。

l最高級為各方面情報、主被動傳感器探測信息其被,且能相互印證,電磁和聲紋信息與敵方特徵數據庫內容完全一致;

l其次是可信度比較高,即雷達等主動傳感器可能不充分,但通過電磁和聲學特徵獲得的信息與敵方特徵數據庫的記錄一致,也與其他渠道的戰略情報一致,能以較大的可能性判定敵方類型和屬性;

l再次就是可信度較低,主動探測信息缺乏,電磁和聲學信息也不足以識別和判斷敵方身份,也無法與其他渠道情報印證;

l最低級別就是無威脅的,電磁和聲紋特徵被確認是無威脅的信號,各種接觸均沒有發現威脅,被判定為不是敵方。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編組出擊

通過識別過程進一步知道了敵方編隊規模、組成等完整信息,編隊指揮官就可以確定對其打擊的任務優先等級,從而確定參與打擊任務的飛機類型和數量,攻擊距離,攜帶武器的種類,飛機燃油加註量,掩護戰鬥機、電子戰飛機和其他保障兵力的數量等等。

一旦明確了派出的攻擊機群的編成,就可以跟航母的航空保障等部門提出具體的出動能力需求,進行資源分配,下達保障和飛行準備任務,根據當前可出動能力確定是一個大攻擊波次就能完成,還是需要準備多個波次的打擊,每個波次的編組和間隔時間。

尤其進行多波次打擊時,要考慮到持續的制空權保障問題,這是跟單波次攻擊的臨時制空權需求很不一樣的,需要投入更多的戰鬥機投入護航和制空任務,同時還要考慮前序波次可能的飛機和人員戰損對後續波次的影響。

現代航母艦載機的性能和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遠非二戰可比,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出動一個波次24架A-6E攻擊機的總投彈量,比日軍空襲珍珠港6艘航母出動兩個波次242架次轟炸機的投彈量總和還多出8.3%。考慮到尼米茲的武器同日軍航母性能有巨大的差別,如果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不是尼米茲1艘的對手。而且現代艦載攻擊機在先進的雷達、導航、精確制導武器的幫助下,一次任務就能夠攻擊多個目標,但不要以為對海打擊就更省事,因為有此帶來的額外的問題和因素也更多了。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航母編隊指揮官必須根據任務需求、目標的數量、類型和防禦能力,安排相應數量和類型的攻擊機力量。尤其進入冷戰後期,電子戰在攻防過程中的作用越來愈明顯,一個完整的攻擊波次就需要包括護航戰鬥機、攻擊機、電子戰機、預警機等複雜的組合。以確保在攻擊第艦艇編隊時,既要確保效果,也要減少自身損失。

具體而言,在一次大規模對海突擊中,包括的編組包括:

偵察與標定組

由於敵水面目標在高速機動,而且發現我方偵察兵力後,可以預見攻擊即將來臨,都會進行機動規避和陣型調整,因此保持對敵方的偵察非常重要。這個任務一般由最初發現敵水面目標的偵察兵力,如P-3C、F/A-18、S-3B繼續擔任。此時不僅是保持接觸,而且儘量確保探測精度,並持續不斷向航母本隊和攻擊群提供目標的位置和運動要素情報,這個過程一般被稱為“標定”。

標定任務風險較高,因為此時多半你已經暴露,敵方在規避的同時會想盡辦法消滅和驅逐標定兵力。為此,擔任標定任務的一般是F/A-18等有一定機動和自衛能力飛機,E-2C這樣的高價值平臺還是躲起來的好。另外,最好是多架標定飛機輪流擔任,相互掩護。最後,指揮官要掌握結束標定的時機,畢竟攻擊群已經在在路上,標定機適當時候可以撤離。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引導與空中指揮組

空中的引導和指揮任務,一般由E-2C預警機負責,將攻擊群引導向目標海域,將戰鬥機引導向敵空中目標,保障對該作戰空域的空中管制,轉發航母編隊本隊與攻擊機群的之間的信息和指令。

補充偵察組

為了進一步確定敵目標的位置和其他情況,航母編隊一邊還會派出補充偵察群來進一步偵察,確定最新的目標位置、動向、編隊組成、識別重要目標,並將獲得的數據及時發送給途中的攻擊機群領隊,並保持跟蹤,直到攻擊機群進入攻擊空域位置。他們的職責跟標定組有點類似,只不過標定組很早就派出去的偵察兵力,而補充偵察組是隨著攻擊波次起飛的。

戰鬥掩護組

一般由艦載戰鬥機擔任戰鬥掩護任務,負責掩護攻擊航線和攻擊區域的己方攻擊機,消滅和牽制敵方可能的戰鬥機。由於機型都是F/A-18,敵人難以識別,在確保制空權的情況下,還可在目標區還可擔負佯動和牽制任務,減輕攻擊機的壓力。

主攻組

主攻組就是有攜帶反艦武器的攻擊機組成。具體投入的攻擊機數量要看目標的多寡和防禦能力而定。二戰期間,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以“全甲板攻擊”戰術而出名,力求一次出動儘可能多的艦載機對敵方航母編隊實施雷霆一擊,確保摧毀。時至今日,航母編隊依然強調集中優勢的空中攻擊兵力,採取多機種協同作戰,對敵方實施飽和打擊,予以摧毀。

早期是A-6E、A-7這樣的專職攻擊機,以及S-3B等。現在艦載機聯隊一水兒的F/A-18“大黃蜂”系列,使得編隊指揮官的戰術靈活性大大加強,每艘航母有4個F/A-18中隊,可以靈活決定其中擔任攻擊任務和擔任空戰任務的飛機數量,而不像以前那樣固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得敵方識別主攻組和戰鬥掩護組的難度大大增加,防不勝防。最後就是扔完反艦導彈和炸彈的F/A-18即刻恢復戰鬥機身份,不再像專職攻擊機那樣任人宰割。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佯動組

為了保障主攻組的攻擊奏效,還會組織佯動組,對敵方編隊實施佯動和欺騙,吸引和分散對方艦艇編隊的防空火力和艦載戰鬥機力量,為攻擊群創造條件。

但佯動群和攻擊群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佯動組往往也是由荷槍實彈的戰鬥機、攻擊機或者電子戰飛機兼任,或者本身就是第二攻擊組,一旦在情況有利時,變佯攻為主攻,出其不意是很正常的。

防空火力壓制組

防空火力壓制組主要負責對付敵艦艇編隊中防空能力較強的防空艦,主要武器是“魚叉”反艦導彈和“哈姆”反輻射導彈組合使用,在主攻組的攻擊機群進入陣位前,掃清敵前出的防空哨艦和掩護幕兵力,為主攻組打開一個或多個缺口。由於面臨較強的防空火力,需要更多的機動規避,一般除了導彈外,不攜帶笨重的炸彈。

電子戰組

電子戰組顧名思義,就是EA-6B或者EA-18G這樣的電子戰飛機,尤其後者完全能跟上主攻組的速度,直接為攻擊機提供掩護,在其即將進入敵方艦艇編隊雷達探測範圍之前,負責通過釋放電子干擾,壓制和欺騙敵方對空傳感器、武器,干擾敵方戰鬥機、艦艇間的通信。必要時通過攜帶的“哈姆”反輻射導彈進行硬摧毀,掩護攻擊機群的突擊。在攻擊完畢時,還要負責掩護攻擊群的安全撤出。

尼米茲級有多厲害?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都打不過它

其他保障組

此外,為了增加那些重載攻擊機的作戰半徑,會視情安排加油機為攻擊機群進行空中加油。對陸打擊一般會得到聯合行動的空軍或其他盟軍的大型空中加油機支援,而對海打擊往往只有海軍自己,此時KA-6D這樣的艦載加油機就是唯一能依靠的了。以前航母上搭載的4架KA-6D能為9架攻擊機加油。但現在只剩下F/A-18的夥伴加油方式了。

至於搜救直升機等其他常規的保障兵力就不提了。

總之,越是打擊敵方大型編隊,如航母編隊,需要出動的兵力就越多,不僅包括攻擊機隊的規模,還包括保障類飛機的數量和規模,有時候能佔整個攻擊群的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