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風迎面吹 福建三明"五大行動"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為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工作,按照《三明市移風易俗“一縣一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福建三明市委文明辦在全市範圍內牽頭開展“文明引領,移風易俗”主題活動,認真履行牽頭抓總工作職責,圍繞移風易俗宣教、婚喪禮俗整治、傳統文化浸潤、結對幫扶共建、“小手牽大手”等“五大行動”紮實部署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進行季度總結通報,並納入各類文明先進創建標準和測評體系,移風易俗工作黨委主抓形成共識。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三元區新亭社區開展對“‘帶彩打牌’說‘不’”宣傳活動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泰寧縣移風易俗志願者走進百姓身邊,把移風易俗理念傳播到每個群眾的心中

一、移風易俗宣教行動

各縣(市、區)在宣傳和引導上下功夫,著力讓群眾改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切實讓群眾“看得明白”“記得牢靠”“做得自覺”,不斷將移風易俗轉變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梅列區發動文明單位利用宣傳欄、公益廣告牌、LED電子廣告屏、微信公眾號、網站等開展移風易俗宣傳。三元區組織各級文明單位領導幹部主動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1萬餘份,促使黨員幹部對“帶彩打牌”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發揮典型示範作用,組織轄區道德模範及身邊好人陳桂蘭、劉金福等人,進社區、學校、機關舉辦移風易俗等內容巡講活動,號召大家自覺抵制“帶彩打牌”、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將樂縣組織轄區213個各級文明單位(村鎮、校園、社區)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簽訂拒絕“帶彩打牌”承諾書17653份。清流縣組織倡導廟會新風專項治理成員單位開展“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志願服務走進長校鎮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和貼心為民的公益服務唱響“移風易俗”主旋律。沙縣設計製作“婚事新辦喜事廉辦 喪事簡辦 厚養薄葬”“以文明節儉為榮以大操大辦為恥”等移風易俗系列公益宣傳廣告,在城區重要節點和公共場所宣傳展示,並在沙縣電視臺、沙溪之聲播發“移風易俗”公益廣告,今年共播出6000餘條次。大田縣黨員幹部帶頭實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積德行善,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3.3萬餘份,為群眾起到了示範模範作用。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寧化中沙鄉紀委先後到兩村開展“過漾”專項督查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大田縣提出“六個不準”紀律要求

二、婚喪禮俗整治行動

各縣(市、區)圍繞婚喪禮俗整治行動工作重點,通過堅持黨委主抓、部門共管、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全方位推進專項整治工作。寧化縣各鄉鎮成立移風易俗專項督查小組,在各村“過漾”期間,進行明察暗訪、走訪群眾、街面巡查等方式督查大操大辦“過漾”的情況,對發現黨員幹部、村居主幹大操大辦“過漾”活動、參與非親屬“過漾”活動的情況進行嚴厲查處。通過整治,“過漾”習俗從一年2次縮減到1次,宴請規模減少一半以上。沙縣召開全縣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會議,印發《沙縣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切實解決殯葬領域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引導樹立“厚養薄葬”、文明辦喪的良好新風,同時高砂鎮樟墩村推行“以樹代墓”的新型殯葬模式,既有效解決浪費土地、破壞綠地、汙染環境等問題,又倡導樹立了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尤溪縣繼續開展城區送葬治喪歪風陋習專項整治工作,集中治喪率達48.64%,實現城區範圍出殯“零遊街、零敲打、零法事”,治喪時間從平均5天縮短到3天,治喪成本每例減少約2萬元,喪事簡辦率達90%。大田縣瞄準“關鍵少數”,對全縣黨員和公職人員操辦紅白喜事提出“六個不準”紀律要求,並對違反規定的當事人,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梅列區徐碧街道第四屆樓宇文化節鄰里節文藝晚會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沙縣舉行小吃旅遊文化節民間民俗文藝展演

三、傳統文化浸潤行動

各縣(市、區)將移風易俗分別融入到“我們的節日”“道德講堂”“道德論壇”“鄰里節”活動之中,以活動倡新風。梅列區開展“崇儉尚德講文明移風易俗樹新風主題教育宣傳活動暨梅列區第十二個“鄰里節”系列活動,通過移風易俗公益有獎問答、趣味遊戲、文藝演出等方式,在鄰里間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明溪縣在重陽節期間開展 “‘我們的節日 重陽’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主題活動—孝老愛親傳家訓移風易俗樹新風”文藝匯演活動。寧化縣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匯演,以“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為主題,以豐富節目的內容,別具一格的演繹方式,引導廣大幹群樹立文明新風,建設美麗鄉村,構建和諧社會的新風尚;舉辦“八閩巾幗心向黨萬村千居唱起來”文藝晚會,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移風易俗宣傳融入到文藝晚會中,共舉辦17場次。沙縣將移風易俗納入“月月有戲”“非遺展演”“文化下鄉”“藝術扶貧”等文化惠民演出,改編快板《文明新風吹沙縣》、三句半《移風易俗新風美》、方言戲曲《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等節目,深入社區、鄉村和校園巡演,宣傳移舊俗、除陋習、尚科學、倡新風。目前已展演45場次,受眾人數達3萬人次。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大田縣廣平鎮制定《廣平鎮關於紅白喜事新風俗的決議》

四、結對幫扶共建行動

各縣(市、區)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政策、資金和人才優勢,動員各文明單位深入聯繫掛鉤村,指導、督促村鎮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梅列區組織各鎮(街道)、村(社區)青年志願者成立5支“移風易俗行動”志願服務隊,進一步加強村(居)青年移風易俗宣傳工作。泰寧縣指導各村(社區)組織群眾廣泛參與村規民約修訂,發揮111個行政村村民議事會作用,圍繞誠信、友善、勤儉、孝敬等主題,制定適合村情的村規民約,同時召開道德評議會1000餘場次,倡導文明鄉風。大田縣對18個鄉鎮、266個村紅白理事會進行了調整,通過黨員群眾推選,將860餘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充實到理事會中來,使紅白理事會成為來自群眾、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管理群眾的自治組織。

文明之风迎面吹 福建三明

建寧縣實驗小學《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呼籲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

五、“小手牽大手”行動

各文明校園圍繞移風易俗主題,通過組織開展主題班會、黑板報、手抄報等一系列活動,開展勤儉節約經典教育、傳統節日教育、書法比賽、祭英烈等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努力做移風易俗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建寧縣組織轄區文明學校開展以移風易俗禁止婚喪喜慶大操大辦工作為內容的主題班會,積極引導學生做移風易俗的傳播者與踐行者;並向學生家長髮出《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呼籲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清流縣動員全縣少先隊員、學生團員開展“小手拉大手”主題活動,利用學校教育宣講課深入學校,大力普及移風易俗工作,做好學生思想工作,通過學生影響家長,逐漸改善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沙縣城一小學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手抄報、致家長的一封信等一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影響作用,把學校開展的移風易俗教育向家庭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