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

蝶戀花緋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比其他類似的天主教堂更加聞名於世,主要歸功於維克多·雨果這位偉大的作家。在我看來,他是世界範圍內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其實本來不想加之一,鑑於我讀書少、見識短,所以加上了)。對於維克多·雨果遍及全世界的讀者與粉絲來說,巴黎聖母院絕對是朝聖之地!
她不是一個單純的旅遊古蹟,更是一段吉卜賽舞女和敲鐘人愛情傳奇的見證,是對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以及對醜惡嘴臉的揭露。巴黎聖母院是一段歷史文化的見證,更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範圍擴及哥特式建築藝術、天主教、中世紀美術以及文學巨匠的靈感所在。
只可惜一場大火讓這座古老的教堂蒙難,更燒出許多人的醜惡嘴臉。雨果大師在天有靈,不知會作何感想。
拿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說事的,多喜歡套用雨果評價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文章裡的兩句話。這類狹隘民族主義言論者似乎根本就不清楚法國作家雨果本人的塑像就靜靜佇立在圓明園中。
【圓明園的雨果塑像】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於1861年11月25日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有這樣的評價:“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所謂的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反而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在這封信中強烈地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維克多·雨果的一生的偉大作品被全世界讀者稱讚,他高尚的情操也被世界人民稱頌。他是個了不起的極具才華的作家,因此他也深愛世界各國的藝術文明成果。雨果寫作《巴黎聖母院》的靈感來自於法國底層人民的苦難,他真的是以自身的良知和情操寫下《巴黎聖母院》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讀過《巴黎聖母院》的讀者都能感受到雨果對這座古老教堂的藝術之美的熱愛,激起無數教徒和朝聖者對聖母院的嚮往,希望能到巴黎聖母院感受彌撒聖音的渡化。
維克多·雨果是最能抨擊狹隘民族主義的代表,他熱愛巴黎聖母院,也熱愛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雨果頂著法國政府的壓力用自己的如椽巨筆寫下謳歌中華民族文明的文章,無愧於天地良心,儘管他和法國侵略者是同一國籍。
雨果葬禮那天,巴黎200萬人民群眾駐立街頭,深情地目送雨果的靈車進入先賢祠,場面之宏大,為世紀罕見。
詩人如缺少對現實和人類的感情,便無從和大地建立聯繫。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
圓明園矗立法國人雨果的塑像,正是感謝這位偉人的正直。可如今巴黎聖母院蒙難,某些人以圓明園遭劫難為由頭,幸災樂禍於維克多·雨果靈魂之所在的巴黎聖母院的毀滅,是多麼令人痛心和失望的行為。
你能知道我對你的愛情是怎麼回事,那是火,是燒熔的鉛,是一千把插在我心上的刀子啊!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
雨果鉅著《巴黎聖母院》
當年汶川地震,著名女星莎朗·斯通稱中國地震死難者是報應(因為西藏問題)。此言論一出,莎朗·斯通被各界痛批,她本人也出來再三澄清自己沒有惡意以及對自己不當措辭道歉。由此可見,“報應論”一直是被有良知的人們所鄙視的狹隘思維邏輯。
在此對巴黎聖母院失火表示痛心,她不光是法國的國家名片,也是一代傳奇鉅著的象徵和教徒的朝聖地,她的毀滅是全人類文化遺產的損失。期望聖母院在這場劫難過後能夠重生,重新站在世人面前,讓我們的後代在望向巴黎聖母院的時候還能聯想到吉卜賽舞女埃斯梅拉達和她的小山羊。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