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Before Sunset》(2004)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聽到巴黎聖母院的火難消息後,內心震撼惋惜,想起《巴黎聖母院》小說裡這樣描述她:

確實很少有別的建築比得上它的前牆那麼漂亮。那三個挖成尖拱形的大門道,那一排有二十八位穿著舊的繡花長袍的君王的神龕,正中間有個巨大的玫瑰花飾圓窗洞,兩旁各有一個小窗護衛著,就象祭師和助祭師陪伴著神甫一樣。那高大而秀氣的三葉形迴廊,它的平頂被一些小柱子支撐著。最後還有那兩座黝黑笨重的巨大鐘塔,連同它們那石板的屋簷,在整體的宏偉中又各各協調,依次分為五大層展現在你的眼前,雖然擁擠卻並不混亂,連同無數的雕刻、塑像以及雕鏤裝飾,很適合它整體的莊嚴偉大。

她不僅代表著法國和歐洲的悠久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規模宏大的石頭交響樂。雨果筆下的1482年、他所處的1831年,以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終究不會是一樣的巴黎聖母院,一場大火之後,我們可能真的很久很久看不到聖母院了。

而現在,我們遠在數萬公里的中國,想起巴黎,除了回憶巴黎聖母院,我們還能看些什麼?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巴黎聖母院》

在小說中雨果引人入勝的描述了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和弗羅洛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結、衝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巴黎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藝術性地再現了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法國曆史現實。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悲慘世界》

作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鉅製,它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特殊地位。雨果用高超的藝術手法,以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滿懷激情地講述了冉阿讓坎坷的一生。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在19世紀與20世紀現代性與資本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浪漫主義的反資本主義者”本雅明接受列寧所說“最後階段”,相信資本主義的末世不遠,萌生了通過研究巴黎拱廊這樣一個大都市異化景觀來研究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盛世”的計劃,即《巴黎拱廊計劃》。在這項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殺身亡,遺留下來的只有兩篇提綱(1935年提綱與1939年提綱)和兩篇關於潑德萊爾的論文。這些所有遺留的文字即是本書《巴黎,19世紀的首都》。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拿破崙時代》

1789年至1815年這27年間的歐洲文明,是屬於拿破崙的世紀。拿破崙是一位史無前例的獨裁者,但矛盾的是,他畢生致力於為法國尋求自由暴動後的秩序,並在死後再度成為革命之子、專制主義及貴族政治之敵、暴動的象徵、不斷要求自由的溫和發言人。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路易十四時代》

講述的是法國曆史上一個群星璀璨、輝煌無比的年代。從《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至路易十四去世時為止,時間剛好為路易十四統治時期,也就是從1643年至1715年。這一時期是現代思想史上最多產的時期。培根、霍布斯、斯賓諾莎、洛克、皮埃爾、萊布尼茲,這一系列的人物熱衷於理性,從而導致迷人的啟蒙運動。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巴黎燒了嗎?》

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堡裡,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發出的責問。 本書生動而又詳細地描繪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戰鬥全過程。作為紀實小說,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典範作品。

人類文明一向脆弱,千年級別的文物寶藏,除了敬仰珍惜之外,它們的存在能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除了遺憾巴黎聖母院,我們還可以…

巴黎聖母院建築尖塔在大火中倒塌,相信不僅法國人,全人類都沉浸在扼腕惋惜中,想到雨果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看到牆上手刻的大寫希臘字母ANÁΓKH(命運),透過這個詞所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今日一瞬,昔日如煙。

歡迎在咪咕閱讀中回顧經典,找尋巴黎聖母院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