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提及宋畫

首先浮現於你腦海裡的

是藝術皇帝宋徽宗滿是富貴氣息的花鳥?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是赫赫有名金碧輝煌的千里江山圖?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局部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還是那展現北宋汴河兩岸商業繁榮的風俗人物?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今天,畫中的主角,不是山水,不是人物,不是花鳥,而是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這具骷髏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南宋李嵩 《骷髏幻戲圖》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幅風俗畫左邊畫一年輕母親哺乳懷中嬰兒,右邊一年輕婦人照看剛剛學會爬行的幼童,手藝人的貨擔放置一旁,身穿布衣的大骷髏,運用民間流行的“提線木偶戲”,懸絲操縱著小骷髏。這幅現如今看到不可思議的畫作,就是南宋畫家李嵩的《骷髏幻戲圖 》。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死亡”是中國畫較少提及的話題,也是中國畫不同於西方靜物畫的鮮明特性。這種像是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似乎與西方畫家達利,將現實中的鐘表在畫中融化的表現,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西班牙達利《記憶的永恆》現藏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這幅畫右邊嬰孩手卻伸向布衣下操控的小骷髏,嬰兒與骷髏分別代表了新生與死亡,其向骷髏爬近則說明了死亡的必然性。一右一左,一生一死,形成鮮明的對比,令人匪夷所思。

關於生死輪迴的觀念,為什麼會有這種位置的經營呢?

其實,古人對於骷髏的崇拜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初現端倪,萬物有靈的世界觀讓古人覺得骸骨仍有靈,死並不是盡頭,家裡人去世了,反而留下他們的骸骨,以作膜拜思念。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相反,佛教中叫做“白骨觀”的實踐修行方法,將活人觀想為一句白骨,來練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功夫。

發展至宋代,在王重陽帶領下 ,骷髏成為全真教教化世人紅塵的一種工具。現今山西永樂宮壁畫中還可看到,,王重陽勸化馬鈺的場景中也出現了骷髏。

李嵩將這兩者皆佈局與這幅小品中,嬰兒與骷髏分別代表了新生與死亡,這應該就是道家莊子所說“齊生死”了。

對於這幅畫的理解,有人說這實質上是暗箱操縱大戲,代表著某種陰謀;有人說這是畫家對現實生活苦悶的抒發;有人說是畫家想表達對人生被操控哀嘆……這幅畫的作者李嵩,提及他的史料是少之又少,只知他出身平凡,經歷過民間疾苦,最終成為畫院的待詔。

叮咚~這是來自一封千年前骷髏的留言

或許,我們從元人大痴道人黃公望的提拔中,可以找到答案。

提拔中寫到:“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

意思是說:人生在世,有些人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卻如同傀儡般行屍走肉,被人操縱著,只留得滿身的愁苦。

大痴道人亦是全真教的弟子,他對於此畫的思考也是自己對於死亡的思考:一切榮華都是過往雲煙,一切富貴都會化作白骨 。

或許,我們從李嵩所處時代背景來看,南北宋交匯之際,戰亂頻繁,儒釋道三教趨於融合,出生於1166年的他,生活在靖康之變的40年後,皇帝被金人所擄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的故事,恍如昨日。南宋建立後,他一生經歷了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個皇帝,生與死彷彿變得超然,能夠以道家樂死,齊生死的態度將骷髏入畫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切的浮華,一切的功利

在死亡面前都是過往雲煙

這是李嵩對我們的留言

也是來自千年前的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