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至今已有600餘年繁華歷史的瓢井古鎮,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已經消失。除了一些瞭解瓢井文化人的目光,會偶爾聚焦於此,看著殘存敗虛,不免心生憐惜,牽引著時光的腳步,回到幾百年小鎮日益繁華的“熱鬧”歲月,植根“肌理”,真不能成為歷史文化“擺設”。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曾經輝煌的會館四合院)

然而,瓢井風貌還會再有嗎?曾經享譽西南的三省“通衢”美譽,如今除了被日益拔地而起的水泥缸瓦覆蓋,600餘年的史略,又會有多少人在記憶裡翻出來。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現在還保存完好的集市城門,幾百年痕跡猶在)

從四川遷徙至瓢井鎮的羅章筆老人,對於瓢井的歷史回憶,如今依然清晰記得。哪裡有一個會館,哪裡有一個石獅,甚至哪裡有一個旅館、鹽鋪.......說起來,他口若懸河,對地方的每一個角落,他都能清晰勾勒出輪廓。

瓢井繁華,使於明朝,興盛於清代,地處川、滇、黔重要要道,風雨洗禮幾百年,社會影響輻射方圓數百里。

具《瓢井鎮志》具載,“瓢兒井鹽運史於明,發展於清初,興盛於清末至民國初年,民國末期走向衰落。百年鹽運史,折射出瓢兒井一段特殊的歷史畫面。”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羅筆章老人介紹瓢井平街上曾經繁華的歷史)

從明末清初開始,四川、雲南、湖南、湖北、陝西、山西等省的商家彙集瓢井集鎮,此刻的瓢井鎮,店鋪林立,交易茂盛,鹽業發達,八大鹽號,在這裡享譽四方。古建築,更是構成了這個依山而建的古鎮特色。春秋祠、黑神廟、壽福寺、財神廟、財神廟、文昌閣、玉皇閣、萬壽宮、川祖廟、觀音廟等10大建築,住戶達到4000餘戶,人口達到12000餘人。經濟文化的繁榮,成為了瓢井鎮烽火四起的安詳之地,可謂“百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

清嘉慶、道光年間,瓢井鎮的商業更加繁榮,百物充市,應有盡有,商人們爭相開拓市場,有的腰纏萬貫,與遵義土城古鎮搖相互通,從四川以及周邊省份,帶進來紙業、棉布、糖類、手工製品、絲綢、水果、香料等產品進行交易。此番繁華,讓整個瓢井鎮,成為了譽滿八方的靚麗名片。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文廟石牆,經過洗禮,還能看到轉角的模樣)

明朝初年,奢香夫人從四川古藺遠嫁大方,修建古驛道——奢香通衢,這條鹽運之道,構築起了瓢井繁華的基礎,如今,繁華落幕,滄桑歲月,依然留下不少鹽道足跡,還在時代的步伐中,暢想曾經的美好。

紅色文化,也是瓢井鎮的一大特色。在瓢井鎮政府的厚街,有兩幅醒目的浮雕畫,記錄著紅軍經歷瓢井的點點滴滴。

1935年4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瓢井鎮(過去叫瓢兒井,因北街一口井而得名)。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將軍在此指揮了有名的“智取瓢兒井”戰鬥,打掉了江紅順、陳二麻花等十餘家土豪,把物資分發給百姓。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將軍親自給百姓講解紅軍革命的意義,在紅軍的組織下,瓢井成立了“迎紅委員會”,王宜齋為“迎紅委員會”主任,周海銀任游擊隊隊長。“瓢兒井游擊隊” 和幾十公里的八堡鄉“八堡六寨苗獨立團”,成為了紅軍在地方播撒革命種子的重要標誌。

如今,瓢井作為古鎮,留下了無數深厚的文化亟待挖掘,很多文化即將消失,只有街面上散落的石獅、石墩,還有一些殘根斷臂,殘存的精美石雕,說明了這個小鎮曾經的風光,在時間的洗滌下,還會找到一些可以為之驕傲的價值。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宏大的四合院會館,如今只有破敗的時光)

一同前往的畢節市作協副主席、畢節市全民國防教育講師團秘書長、《烏蒙磅礴》作者李東昇,更是發出了再不搶救,這一文化的壯美,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找不到任何依據。繁華的瓢井,或許未來再也無法真實的再現過去時代的真美,幾百年形成的文化底蘊,就會慢慢褪去色彩。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民進貴州文化出版專委會副主任、《貴州民族報》畢節站站長吳興春說,在多彩貴州、多彩文化發展的今天,瓢井鎮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標誌。重視文化建設,就應該從最基層,最具文化價值的地方,深刻再現中華文化的鉅變和發展。這是一個很有價值挖掘的地方,重視修復,重視呈現,或許會給地方發展帶來一劑渴盼與福音。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瓢井鎮原人大主席熊益全,一直致力於地方的文化挖掘和建設,作為瓢井本地人,對於瓢井鎮的這些文化面臨消失,他也只能痛心疾首,期盼著有更多人關心和關注,帶來更加有力量的推動。再得不到重視,連接著奢香文化的這段美好歷史,就會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褪去魅力。

大方瓢井鎮“明珠”璀璨600年

瓢井鎮黨委、政府如今也高度重視,瓢井鎮黨委書記魏嵬、鎮長劉顯濤也說,瓢井鎮深厚的文化令人驚歎,地方黨委、政府一定會引起重視。在大力發展地方產業、謀求地方蛻變的同時,也會拿出更多精力,盡力做好下一步地方“通衢”文化,紅色文化、古建築的修復和提升建設工作,希望瓢井鎮的這些厚重文化,能夠得到全社會的關注、關心,重振瓢井文化,再現三省通衢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