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丨大盤反覆加劇 可先看經濟指標

在經驗也許不再可靠時,投資者能做的就是以個股來抵禦系統性風險。

週一A股高開低走,收盤後持股幾乎人人沮喪,不料今日(4月16日)卻收出光頭大陽。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2.39%至3253.60點,深證綜指漲2.09%至1760.02點。中小板綜指、創業板綜指分別大漲2.02%、2.30%。上述四類股指全部放量,雖然放量程度較有限。由盤後數據看,北上資金在持續一陣淨流出後,今日又開始轉入大量增持。

權重股中的大金融板塊極強,其中最強的是銀行股,這應該是人氣快速恢復最主要原因了。在非權重股中,養殖板塊繼續弱勢,但5G概念股表現極佳。5G概念股走強後,間接帶動幾乎所有科技類股上漲。

上述兩類個股上漲均有些基本面背景,上週末公佈的較旺盛的信貸等數據應為銀行等金融股支撐。在5G方面,最近美國的特朗普總統及一些其他國家明顯開始發力參與5G行業競爭,這自然也會倒逼我們在這個已經相對領先的行業更加把勁,投資者理解成利好也較正常。

前期公佈的3月經濟指標幾乎全線向好,但經濟情況如何還需要後續數據驗證。4月17日上午10時左右,將有3月或首季GDP、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重磅數據公佈,投資者應較平時更為留意。由“陰謀論”的角度看,個人覺得這些數據向好概率蠻大的,也許有些機構事前“揣測”到了這些數據,這才在今日大打出手。不過話雖如此,這也是僅個人猜測,投資者還是以最終公佈的數據為準。

由於市場最近幾個月不斷爭辯經濟能否在年內見底,所以經濟指標可能較以往更重要。經濟指標應會有微觀與宏觀兩方面影響,具體來說:微觀方面,經濟指標對上市公司業績走向有指引意義,會間接影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業績前景的判斷;宏觀方面,市場本週一因旺盛信貸數據而暫時壓低的降準預期也可能發生波動。

假如17日公佈的經濟指標果然優於預期,大盤仍將向上延續空間,但由於強數據進一步削弱了降準機會,所以個股分化在未來只能更為明顯,即業績前景好的個股有機會走好,而純題材類個股很難大面積表現。就題材股來說,許多個股不需要充足理由就能大炒特炒,如東方通信之類。但如果將題材股看成一個整體,那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妖股”總是極少數。對絕大多數個股來說,股價走高最終仍得依賴業績。

假如經濟指標意外地弱於預期,這種情況下題材股相對機會將會多一些,一般這個時候市場本已壓制下去的降準預期很可能再度重燃。題材股炒作需要的就是資金,其他的頂多是藉口,相對不那麼重要。以去年為例,資金面較緊,啥題材也炒不起來。

往年4月中旬之後,大盤相對容易下跌,許多投資者或囿於這個經驗而於近期拋售。不過我覺得投資者在使用老經驗方面得謹慎些,因為今年有個明顯的干擾因素,這就是A股入摩權重恰好於5月加倍。另外,今年其實另有個特殊之處,這就是5月短假變成長假,這至少會影響一大批旅遊等偏消費類個股。

在經驗也許不再可靠時,投資者能做的就是以個股來抵禦系統性風險,簡言之,即努力轉持有一些業績增速前景較好的公司。由於季報已近在眼前,這個時段正是投資者梳理持股並大膽換股的時機。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丨鄭步春

封面圖丨攝圖網

本文為丨N+財經 njcjnews 丨原創

往期文章

☑公司丨覺得紅酒勁不夠,改賣白酒現隱憂——通葡股份去年僅掙420萬

☑現場丨金立“涼涼”? 大量工位空出,官網在“維護”

☑熱點丨“超級真菌”概念股:別盤了,我可能要涼了

嗨,我就知道你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