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辯論”結束,能讓法國政治生活迴歸常態嗎

即便馬克龍樂於滿足所有“大辯論”中的要價,他也根本做不到。

“大辩论”结束,能让法国政治生活回归常态吗|京酿馆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法國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 | 陶短房

近日,持續數月,有150多萬人參與的法國“大辯論”落下了帷幕。馬克龍將於巴黎時間4月15日20時發表“重要電視講話”,屆時將宣佈“一系列重大決定”。

“大辯論”是去年發起的“黃背心”運動的副產品。去年11月,由於馬克龍宣佈政府自2019年1月1日起再度調高柴油碳稅,由此引發了一群駕車人通過網絡自發串聯,發起“一週一度”的持續抗議。由於抗議者身著“黃背心”,因而該運動被稱為“黃背心”運動。

這一運動導致法國部分社會機能長達22周的“定期間歇性癱瘓”,給馬克龍政府構成巨大壓力。

迫於壓力,自去年12月4日起,馬克龍作出了一些有限的妥協姿態,這其中就包括組織為期兩個月的“全國大辯論”,呼籲法國民眾以辯論、而非街頭暴力的形式將不滿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這場大辯論,兩個月內舉行了超過1萬場地方集會收到了193萬條網絡留言,各地市政府接到了1.6萬個留言簿……

權威數據顯示,在辯論的四大議題——稅收及公共開支、國家及公共服務、民主與公民社會、生態轉型中,最熱話題為第一項。

在參與者中,17.5%要求降低所得稅,18%要求降低增值稅,27.5%要求增加對富人增稅,52%支持提高福利享受門檻,74%要求改行比例代表制……但僅2.3%支持“黃背心”的核心訴求之一——任何獲得70萬以上法國公民支持的提案,都應提交“全民公決”而非議會通過;86%願為環保做出“一些犧牲”,但支持為此支付環保稅的人連半數都不到。

事實上,馬克龍也不可能滿足“黃背心”的所有要求。“黃背心”上街的觸媒是柴油碳稅,但這項“改革”早在去年底就被宣佈凍結;“黃背心”的不滿宣洩集中在所得稅和所謂“富人團結稅”方面,目前的5級累進稅被認為對中產階級和窮人都不友好,遭到各階層普遍反對。因而,減少累進級數,減輕中低收入家庭負擔勢在必行,這也已在月初為公共預算部長達曼所證實。

但“黃背心”希望政府恢復前總統奧朗德時代“富人稅”(即鉅富團結稅,ISF)的要求很難得到完全滿足,因為ISF的徵收曾被認為是導致富人紛紛外逃和稅源及就業機會流失的原因之一。

“大辩论”结束,能让法国政治生活回归常态吗|京酿馆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7日,法國多地司機參加“黃馬甲”示威,身穿黃色馬甲在街頭遊行,抗議油價上漲。圖/視覺中國

至於養老金和轉移支付方面,政府會作出一些微調,以顯示對諸如單親媽媽和老年退休者的支持和關懷;取消退休總統等福利待遇、減少國會議員和各級行政官員數量等在“大辯論”中頻頻被提及的熱點,馬克龍會作出一些妥協姿態,但不可能完全滿足。

關鍵在於,“黃背心”雖勢頭洶湧,但僅僅是法國選民和公民的一部分。作為聚集從左右兩派中分離出來的一些人馬組成新黨(前進黨)參選,併成功當政的政治“新人類”,馬克龍必須“左右兼顧”,才能鞏固自己的執政基礎。

更要命的是,“黃背心”的要求也是雜亂無章、甚至自相矛盾的:比如,“黃背心”中的許多“活動家”和發起組織是綠色環保人士,但他們卻不願為“綠色環保”付出增加碳稅的代價。

他們希望削減公共開支,主張減少所得稅,卻又要求增加社會福利和補貼;他們支持恢復ISF,要求“劫富濟貧”,卻又希望這些被“劫”的“富”心情愉快地留下來等等。

很顯然,即便馬克龍樂於滿足所有“大辯論”中的要價,他也根本做不到。這些要求宛如克雷洛夫寓言《天鵝、蝦和梭魚》中那三隻往不同方向拉車的動物,車無論往哪個方向走,都會導致另兩位“車伕”的鼓譟抗議。

“黃背心”運動讓馬克龍的支持率一度跌破25%,如今雖稍有觸底反彈,也徘徊在30%左右。如果“大辯論”和隨後的“大演講”不能順利讓其結束,相反讓“大辯論”成為法國政治生活常態,則可能令馬克龍及其“前進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動搖,令法國的行政及立法效率繼續走低。

讓大企業放下傲慢,讓車主維權不再難 | 新京報社論

天獅奢靡華堂,不是什麼好榜樣 | 新京報快評

拿版權做生意沒錯,但“版權碰瓷” 得靠法律規制 | 新京報專欄

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法治社會不容忍“店大欺客” | 新京報快評

“大辩论”结束,能让法国政治生活回归常态吗|京酿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