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大辯論”落幕 法國向何處去一片茫然

【歐洲時報】真理愈辯愈明?有時也有例外。

是黃衫革命街頭暴力升級壓力下的“權宜之計”?或是馬克龍“端正對人民態度”的姿態的產物?法國總統親自發動的“法國全民大辯論”歷時四個月進入尾聲。

4月3日,馬克龍在西部某地,作其“下基層,走遍每一個地區”承諾的最後階段的總結性發言。他的發言照例很長、照例直播、照例少有喝彩、照例“黃衫”不買賬。

照例“藍帶”(戴著紅白藍三色綬帶的市長們)狐疑。最為可圈可點的是,他照例向法國人說了“實話”。馬克龍說,這個大辯論不可能包治百病、不可能調勻眾口……六千六百萬人民可能有六千多萬訴求,他無法掏出安撫每個人的錦囊妙計的“紙條”。他的任務是拿出治國方略,帶領國家走出危機。他還發現:這次大辯論,“失業”“全球”“國家”“責任”等等關鍵詞缺席,這說明法國被“個人主義”所瀰漫……在法國,每個公民有權利也有義務,可抗爭也有責任。在大辯論後,若欲使國家走出危機,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起自己那一份責任!他說得不錯,但太“實”了!

曾幾何時,馬克龍下基層與草根辯、與中產辯、與退休者辯、與基層官員辯、與民間協會辯、與環保黨人辯、與所有人辯……一辯就是一天、一夜,一場就是7小時8小時,有時聞雞起舞,有時通宵達旦,一度他的支持率居然回暖。媒體甚至一度相信大辯論“奏效”。而實情是,他被指為“對民粗魯”的態度忽然“端正”,引起的暫時“買盤”利好。馬克龍畢竟年輕,沒有效法法國曆任老政客的政治手腕,沒能借此“東風”擴大“戰果”,而是越來越將“辯論”變成了他宣講、詳解其上臺時既定的治國路線的“獨角戲”,再次被輿論定性為“不思改悔的自由派”。這形成了大辯論開始後的第一個“拋盤”拐點。此後,無論他怎麼講怎麼辯,都像是他的第二次競選,將他第一次勝選的政策再次“合法化”一番!不是“像”,而是“是”!

也許這是“非政客”型年輕總統所不能理解的政治邏輯:為什麼“講實話”與“人民對政壇更新換代之迫切”兩個助其當選的因素,如今成了他“粗魯”與“無經驗”的象徵。難道是應驗了中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大辯論進行時,法國黃衫抗議從未停止,且經歷了“最暴力香街週六”。暴力升級,法制後退,既說明黃衫軍根本沒有拿大辯論當一回事,也從反面露出維持社會秩序的治安軟肋。黃衫軍誓言“倒馬到底”;反對黨在危機中“火中取栗”;工會組織罷工呼應黃衫;而大辯論結束之際,法國面臨的“得罪人改革”一連串(以退休改革首當其衝);不由人不為馬克龍捏把汗。

馬克龍“發現”的東西沒有錯,他的“實話”也沒有錯,但在日子難以為繼的民眾一派“漲工資”訴求下談他治理失業已見成效,在貧困階層要求國家“保護”的語境下談“改革”,在怨聲載道中談“責任”,似乎都顯得“不合時宜”。

在大辯論結束之際,各個階層都知道法國病入膏肓、積重難返,馬克龍並無錦囊妙計;而又似乎在期待著馬克龍此時此刻拿出“奇蹟”,安撫各方。社會氣氛如此,馬克龍政府下一幕戲怎麼演,法國在這個關鍵歷史時刻何去何從,顯得前所未有的撲朔迷離。面對越來越長壽、卻堅決不願推遲退休的法國人,馬克龍下一幕戲的開場戲——“動了大批人奶酪的退休改革”,敗象已經顯露端倪。

儘管民調顯示,歐洲議會選舉,馬克龍的執政黨仍然領先於第二位的極右黨兩個百分點,在歐洲層面勝選,對穩住執政黨陣腳或許能起到緩衝作用,但這似乎對馬克龍政府改革、國內事務治理,並未增加更大的空間。巴黎如何結束逢週六即亂的噩夢,法國如何脫離“少數人街頭統治”的亂象,如何恢復社會穩定再求前進,仍然是法國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