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冯喆,生于1921年卒于1969年,原名冯贻喆,中国内地著名演员。1947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裙带风》,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49年,主演爱情电影《恋爱之道》。1952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征北战》。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羊城暗哨》。1963年,主演抗日电影《金沙江畔》。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 冯喆(1921-1969)

他是《南征北战》中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他是《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满斗志的“指导员”,他是《羊城暗哨》中的虎胆英雄“侦察员”,他是《铁道游击队》中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他是《沙漠追匪记》中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他是《桃花扇》中的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他更是可塑性极强,“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冯喆。

对老一辈观众来说,冯喆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虽未在二十二大明星的名单之中,但他的演艺成绩与“观众缘”却丝毫不逊于二十二大明星。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 《金沙江畔》剧照

冯喆是一位在天津出生的广东人,从小在书香氛围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也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哥哥是圣约翰大学生,他与妹妹都是圣约翰附中的高中毕业生。良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养成了冯喆温和、谦逊的性格,在待人上他彬彬有礼,在艺术追求上他孜孜不倦。

对待演戏冯喆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深谙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的道理,在演戏之前先体验生活。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莽莽苍苍的川西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淮河水网地区、峰回路转的胶东老根据地的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 《铁道游击队》剧照

当年,冯喆为了出演《胜利重逢》中的耿林海,只身一人到三野部队以及石家庄农村体验生活,同队员们一起训练、同当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劳作,尽可能地改变“城市人”的形象。等他体验完生活,出现在银幕上时便是身着破衣、扛着锄头的光头农民形象,随着角色的深入最终成为勇毅果敢的革命战士。在拍完这部电影后,冯喆也完成了他第一次新中国兵的表演,昔日的英俊小生蜕变成了充满“硬气”的“铁汉”。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 《胜利重逢》剧照

冯喆的戏路是非常宽广的,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涉猎的多面“性格演员”。

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实力派”与“偶像派”兼具的演员,生活经历却充满坎坷。婚姻的不幸与事业的受阻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让他在四十八岁那年就离世了。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 《羊城暗哨》剧照

但后世人们铭记他的贡献。不仅为他“平反”,更在纪念世界电影100周年及中国电影90周年时,被文化部列为126位“中华之星”中的一员,后又被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的荣誉称号。

对于五六十年代的观众来说,冯喆的形象是永存的,由他主演的影片永远镌刻在那代观众的脑海中。

佩奇火了,可你们还记得八戒吗?

01-25 王文婧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观察|霸屏三十年 西游记中记

01-25 郑全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