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司登衝鋒槍?

田長松


應該說司登是非常應景的一款衝鋒槍


英軍本身在二戰前就沒有衝鋒槍,甚至二戰初的時候使用的還是美國提供的湯普森衝鋒槍,但這玩意貴的要死,而且也重,.45ACP的彈藥也在歐洲不多見。


1940年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軍在那兒丟了一堆的武器裝備,而且見識過德棍MP38/40之後,英國人當然也想要有自己的單兵自動武器。所以說,急缺武器+缺乏自動武器這兩點是司登這種衝壓+焊接便宜貨的基礎。

作為一款衝鋒槍而言,用最簡單的自由槍機是常規操作(湯普森就是因為用半自由槍機,因此早期版本很貴)。

雖然這貨人及功效極差、保險也是極不靠譜、開膛待擊和零件之間的大縫隙讓它精度也極為感人。不過,依照二戰衝鋒槍的用法,其實精度還真不用去考慮太多。

關鍵是司登的製造夠簡單,能夠迅速量產,無論是裝備軍隊還是空投給法國抵抗組織。9美元的價格也足夠便宜。9美元按照當時和現代的物價差異的話,差不多等於現代的135美元,人民幣1000塊不到點。在一場全面戰爭中,能夠迅速量產,性能上馬馬虎虎能用,成本低廉的武器才是決勝關鍵。這點毛子認識的很清楚。


瘋狗的輕武


幾個月的時間研發、定型、設計、最低9美元的造價、全槍僅有47個零部件,在4年的時間裡共生產了6個型號約375萬支的數量,說明斯登就是為了戰爭而設計的。和一些國家堪稱藝術品的槍支來對比,斯登就是一款折不扣的垃圾產品,其外觀設計不僅粗糙、射擊時容易卡殼,最要命的是他的保險裝置非常不可靠,甚至碰一下關上保險把它直接扔到地上都有可能著火,很多士兵就是被自己手中的衝鋒槍誤傷甚至擊斃命,所以這款武器的名聲就如同士兵給它起的外號一樣——臭氣槍。



但是這又能怎麼樣呢?經過敦刻克之後,法國淪陷英國徹底在歐洲大陸上喪失活動能力,而且大量的物資消耗使得英國人暗暗叫苦,何況德國人的潛艇在大西洋上破壞英國的運輸航線,這是為英國面臨的局面雪上加霜。為了在敦刻刻為了逃命,英國人丟掉了除了腦袋以外其他任何身外的東西,所以人,英國人撿回了一條命,但是他們已經丟掉了反抗的武器,沒有武器你如何去上戰場作戰?


在最初英國人向美國人購買湯姆遜衝鋒槍,但是45美元的價格讓英國這位落魄的紳士都高呼“太貴了,太貴了”。所以,中國人急需款簡單便宜的武器,外觀、設計、結構啊什麼的都不需要了,最重要的就是便宜,便宜到哪怕是大量丟失都不心疼。所以斯登就是一款為戰爭服務的武器。像現在鷹醬家的那些需要什麼倍鏡、配件啊都不是為了大規模衝突準備,不然哪怕是最富有的鷹醬也消受不起。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反哺德美,影響世界。

你可以說它粗製濫造,可以說它質量低劣。但絕對不能否認它影響了二戰乃至戰後一系列衝鋒槍的設計走向,甚至可以說它是二戰影響力最大的衝鋒槍之一,意義不亞於波波斯(PPS43)之下。從二戰,到冷戰,再到南斯拉夫內戰,那些如雷貫耳或者籍籍無名的衝鋒槍,到處都可以找到司登所留下的影子。

從生產工藝上來說,司登是相形見絀的;而從設計理念上來說,它又是簡單務實的。全槍採用衝壓金屬件製造而成,徹底拋棄了昂貴稀缺的木材組件。最簡單的開放式槍機,自由槍機式原理,慣性閉鎖。與美國人所使用的湯普森M1928A1採用的半自由槍機,即槍機與槍管之間有扣合結構聯接或其他阻力限制,以及布利許H型延遲塊相比,後者則顯得華而不實。


(自由槍機式原理,
彈殼直接推動復進簧)

這一系列最簡化設計在1942-1945年間反向影響到了德國,波蘭,乃至美國。首先便是美國,1941年美國兵器委員會有感於歐洲戰場上衝鋒槍的效果突出。而已有的湯普森M1雖比起M1928A1已簡化不少,但與英國的司登與德國的MP40相比仍是笨重而複雜。遂於1942年開始著手研發“美國版”的司登,於是便有了M3蓋德的產生。

1942年華沙起義前夕,波蘭地下抵抗組織的工程師利用手頭僅有的材料與設備,同樣是參考了MP40與司登的基礎之上,成功研發了Blyskawica“閃電”衝鋒槍,因其對生產要求不高,在起義之前總共生產力600多支,在起義期間又生產了40多支,成為了波蘭家鄉軍的標誌性武器之一。
(


Błyskawica衝鋒槍,充分借鑑了司登的設計)

到了1944年,德國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工業設施被盟軍地毯式轟炸,各種資源極度缺乏。在此情形之下,德軍的決策層依然想著用僅有的資源負隅頑抗。一系列簡陋的武器被匆匆研製出來使用。MP3008便是其中之一。除了下側彈匣井自然保留著MP40的使用習慣,其餘設計則完全模仿了司登。但即便如此,直到德國戰敗,也才生產了不到1萬支。

(MP3008,基本就是照搬了司登的設計)


1945年,二戰結束,冷戰已經拉開序幕。有感於二戰時向德國忍讓的教訓,面對著美蘇兩大陣營的軍事對峙,作為沒有受二戰戰火摧殘的中立國瑞典也迫切地開始更替自己的武器裝備。再借鑑了MP40、斯登及PPS-43等成熟的設計之後,古斯塔夫M/45於同年迅速問世並裝備瑞典軍隊。而這一服役,便是50年之久。貫徹了整個冷戰時期,參與了從越南,中東到北愛的一系列區域衝突,並被埃及,丹麥,美國,日本等14國所採用或仿製。甚至還衍生出了臭名昭著的Tec9,成為了北美黑幫的常用武器,並一度被美國聯邦突擊武器禁制法案列為禁止武器。上一次有這個地位和待遇的還是湯普森M1921。
(瑞典


M/45衝鋒槍,還是熟悉的配方)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又是在特殊的歷史節點,司登依然不甘於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在戰火紛飛的南斯拉夫內戰中發揮著自己的餘熱。當時從前南獨立的克羅地亞受限於國際禁運,只得自己生產武器裝備軍隊。克羅地亞的設計師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50歲高齡的司登,ZAGI M91在薩格勒布的Likaweld兵工廠被研製出來,並被作為軍事援助向波黑穆族武裝輸出。
(下機匣採用了塑料的ZAGI,比起它的前輩更為堅固)

沒有任何一款衝鋒槍能像司登一樣,在它服役的生涯中收到如此多的嘲諷,又在嘲諷中為盟軍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勞,又被敵對國所採納借鑑。它是如此地簡陋粗鄙,又是如此地輕便簡潔。世人給他起了如此多不堪入耳的綽號,又前赴後繼地將其奉為圭臬。任憑雨打風吹去,贏生前身後名。


SinaMoon


其實,國內觀眾對英國司登式衝鋒槍,都已經相當熟悉了,1937年底的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就已經使用司登式衝鋒槍了,憑藉強大的火力,在局部戰爭中,打得使用三八步槍的日本軍隊落花流水。

當然,這些都是國內無良編導拍攝的抗日神劇中出現的情景,因為英國司登式衝鋒槍是1941年底定型,1942年初才裝備英國以及英聯邦軍隊。

1937年底的中國軍隊使用了英國司登式衝鋒槍,那隻能是玩穿越的大戲了,經不起真軍迷的仔細推敲,所以只能糊弄不懂軍事知識的吃瓜觀眾。


英國和法國人,在二戰初期,與德國人開戰中,除吃了德國人MG-34通用機槍的大虧以外,也嚐到了德國人手中MP-40衝鋒槍強大火力的壓制,因為英國人和法國人,步兵手中都是栓動步槍,沒有突突突可以連發射擊的衝鋒槍。

吃了MP-40衝鋒槍苦頭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為解燃眉之急,都向美國人定購了大量的湯姆森衝鋒槍,同時英國人自力更生,在繳獲的德國MP-40衝鋒槍的基礎上,自己搗鼓出了一支衝鋒槍,即司登式衝鋒槍。

司登式衝鋒槍,與德國MP-40衝鋒槍一樣,都是9毫米口徑,槍長0.89米,槍重2.95公斤,32發直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

此槍特色就是槍身短、重量輕、射速快、火力猛,與德國MP-40衝鋒槍有得一拼,最主要是結構簡單,容易操控,價格低廉,每支生產成本尚不足10美元,便與戰時大批量生產,裝備英軍以及英聯邦軍隊。

此槍槍管是圓的,套筒是圓的,槍托是圓的,甚至槍機拉柄也是小圓管,於是,被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傑作。

由於研發時間短,為了節省工時、節省材料,降低成本,僅滿足最基本的射擊性能,全槍由47個零件組成,生產工藝簡單,廣泛採用衝壓件,結構非常簡單,此槍工藝不免毛糙,外觀非常醜陋。

在服役中,司登式衝鋒槍存在兩大致命缺陷,讓裝備此槍的大兵意見很大,一是此槍容易走火,曾有不少英軍以及英聯邦士兵死於槍支走火事故;二是彈匣供彈裝置不穩定,經常發生卡殼事故,特別是在戰鬥中,這是非常致命的。

但司登式衝鋒槍的服役,至少讓英軍和英聯邦軍隊的步兵在與德軍步兵對陣中,手中有了自動武器,不至於火力被德軍步兵碾壓,在槍械中基本上不存在技術代差了。

司登式衝鋒槍,儘管存有缺陷,但造價低廉,經濟性好,非常適於在戰時大量生產,生產裝備數量有350萬支以上,成了二戰時期英軍以及英聯邦軍隊步兵最主要的火力輸出單元,為最終戰勝德軍作出了貢獻。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此槍是二戰吋期英國參照德國MP40衝鋒槍基礎上研發成功的一款衝鋒槍。後命名時取設計者Shepperd和Turpin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廠名稱Enfield(恩菲爾德)前兩個字母組成,即Sten,中文音譯為“司登”。司登衝鋒槍僅能說是二戰時期英國生產的一把英式名槍,前後共計生產了4百多萬支,二戰結束後基本上就不在生產。為什麼說它只是英式名槍並未達到世界名槍地位主要在於此槍的研發成功是被德軍倒逼被動去研發出來的,其雖有操作簡大,火力強,耐用等諸多優點但同時又比同時代德國Mp40,蘇聯波波莎等衝鋒槍在安全性能上相差甚遠,外觀上更是無法比較可以用奇醜來形容,最讓士兵糾結的就是司登極易走火經常給土兵選成傷害和暴露目標,也正因為這些缺點讓其生命力沒有波波莎,Mp40等衝鋒槍強盛更天法於AK47相比較。司登衝鋒槍也就是二戰那幾年存在,戰爭結束後慢慢的就淡出軍人視野,不象波波莎等衝鋒槍二戰結束後還繼續生產大量裝備世界N多國家軍隊中。所以對司登衝鋒槍只能是個中肯的評價,是侷限二戰時期的一把英式名槍,其對後續衝鋒槍的開發研製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利,所以其只能算國家內的名槍。遠未達到世界名槍之列。


前行者149478967


二戰時期英制武器,造價低廉,結構簡單就是它最大的優點。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容易卡殼和走火!


好男人是哦


唯一的優點就是造價低廉,結構簡單,缺點一大把,比如容易走火


顧小悅


摸都沒摸過,還有人評論的,太特麼搞笑了


鴨鴨23277994


司登衝鋒槍是一種製造成本低,便於大規模快速生產裝備的武器,但不會像M1那樣成為一種長時間的制式裝備,說白了,司登衝鋒槍是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武器。


用戶266754147


這是英國二戰第一支衝鋒槍,喜歡走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