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霸孝子的心聲:教育孩子和盡孝是一回事!

近日和一位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時他說了一件事,讓我非常感慨。朋友兄妹三個,弟弟上學時是個學霸,清華大學本碩連讀,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如今已小有成就。

大約2006年前後,朋友弟弟在北京給父母買了一套房子,大約50平方,花了30多萬,讓老人在北京頤養天年。後來弟弟考慮到老人原來在老家,自己家有個獨院,種個花種點菜,能在院子裡走走路散散步,於是就在通州給父母買了一套別墅。

當時通州還叫通縣,還沒有規劃成北京的副中心,位置遠,配套不完善,朋友弟弟純粹是相中了這套別墅院裡面積大,周圍比較安靜,適宜養老。這兩年,當然了,通州的房價象火箭一樣,蹭蹭的往上猛躥。

一位學霸孝子的心聲:教育孩子和盡孝是一回事!

弟弟喝點小酒,拉著哥哥說了一句話:盡孝也能賺錢。當時買的小房子花了30多萬,現在可以賣300多萬。通州的別墅當時買的200萬左右,現在可以賣3000萬左右。本來買房子是想給老人住,真沒想著賺錢,誰知道無心插柳柳成蔭,賺大發了。問哥哥奇怪不奇怪,冥冥之中這裡面是不是有巧合?

其實,弟弟就是心態好,無慾勝有欲,有所為有所不為。

教育孩子何嘗不是一樣。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共同的願望,是人之常情。適度的願望可以使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一位學霸孝子的心聲:教育孩子和盡孝是一回事!

但是,好多父母把握不好這個度,一廂情願一味的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對孩子應有的鼓勵,鼓勵是孩子前進的“加油站”,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導致停止不前甚至朝相反方面發展。也有些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家長的夢想期待著孩子來實現,使得很多孩子失去信心。

一對德國夫婦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做《孩子是到我們家來問路的客人》,書中認為父母與子女關係不是朋友關係,而是客人與主人的關係。既然孩子是客人,客人是遲早要離開主人家的。做主人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讓客人在你的家裡過得愉快。客人最終要去自己的家。

自己做主人,這種對孩子的心態就是尊重。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不是簡單地表現在對孩子講話客氣,不打罵孩子,或是讓孩子做出他自己的選擇,家長不干涉等。

一位學霸孝子的心聲:教育孩子和盡孝是一回事!

羅傑斯曾說過:“當看著日落時,我們不會想去控制日落,不會命令太陽右側的天空呈桔黃色,也不會命令雲朵的粉紅色更濃些,我們只能滿懷敬畏心情觀望而已。”

孩子身上有著巨大的成長潛力,這種成長潛力有著自己發展的規律與方向,作為家長只有配合著這種成長力量,孩子才能夠將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

尊重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之一。提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百分之百的愛,但許多孩子卻感受不到這種愛。反思其原因,父母的愛有太多的條件,比如聽話,考試成績要好,對老師要有禮貌等,這樣的愛變成為孩子行為的枷鎖,難怪孩子們無法理解這種愛。

一位學霸孝子的心聲:教育孩子和盡孝是一回事!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這種愛既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去溺愛,不能因為見孩子受制而對孩子不加管理,也不能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對孩子嚴加管教。不論管教的嚴或松,從孩子成長的需要出發,是出於對孩子成長規律的配合,這樣的愛才能起到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