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威震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到底是如何沒落的?

洛丿夜貓子


英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實力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不斷下降的一個過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退居二線。而大英帝國的沒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殖民體系的崩潰

亞非各國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破壞了英國殖民統治,特別是猛烈地動搖了英國帝國主義在遠東、東南亞和中東的基礎。

英國殖民帝國的沒落,表現在它直接所控制的領土和人口越來越少,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1938年統計,英國殖民帝國的淋塗是1420萬平方英里,比英國本土大135倍,人口5億2500萬,比英國本土人口多十倍。當時英國殖民地五分之四以上集中在東非、西非和中非,其餘散在大西洋、印度洋、加勒比海、遠東、西太平洋和地中海。但到 1958年,英國的殖民地總面積只有200萬平方英里,由此可見,從1938南島1958年短短二十年裡,英國直接有效統治的殖民地面積縮小了七倍,已脫離和初步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人民已達到4億多人,即位戰前大英帝國“臣民”的七分之六。

英聯邦紐帶的鬆弛

英聯邦成員國離心傾向的發展,各種紐帶的鬆弛,也是英帝國沒落的表現和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聯邦成員國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聯邦等。戰後印度、巴基斯坦、錫蘭、馬來亞聯合邦、加納等獨立後成為英聯邦國家。1949年愛爾蘭已獨立成共和國,脫離了英聯邦。

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在軍事上,經濟上受到美國控制,巴基斯坦也用美國締結軍事條約,南非聯邦出現了梳英靠美的傾向,加納和以前法屬幾內亞合併加幾聯邦,在國內鎮壓和逮捕最親英的反對派。印度、錫蘭等國執行和平中立政策,努力發展獨立的民族經濟。

英國在英聯邦的領導前途破為不秒,而英國本身的貧弱,各聯邦國家工業發展水平提高,改變了百年來英國一手控制個聯邦成員國經濟、貿易、財政和關稅的情況,加劇了英聯邦內部宗主國和自治領的矛盾。特別是1956年英法侵埃戰爭失敗後,更是使得英國威信一落千丈。

英國國力的嚴重削弱

英國的本來就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島國,弱點很多。如資源貧乏、物產不豐富。英國糧食只能自給30%,工業原料不足,三分之二依賴國外進口;煤多鐵少;現代尖端科學和工業所必需的有色金屬礦藏、石油等極少。經濟上對國外市場依賴極大。

英國為償付鉅額進口,必須大力輸出,英國每年製造的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專供出口,特別是向英鎊區、西歐和美元區,而狹窄的國內市場,則處於次要地位。

英國雖然是一個老牌的工業國家,但其工業分為新舊兩個體系,舊工業(紡織、採煤、冶金、甄啟記製造、紡織機制造、火車頭製造和船舶製造)設備成就,技術落後,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地位越來越低下,甚至還不能同印度等民族主義國家競爭。新工業(汽車製造工業、航空工業、電氣工業、化學工業和人造絲工業)生產能力較高,綜合技術較強,但在許多方面仍然落後於美國和德國。

海上運輸在殖民帝國的內外聯繫佔據重要的地位。但是,自從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收歸國有後,過去一向被英國壟斷的地中海、紅海航線已經不能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全部戰爭損失達到了73億英鎊,欠英鎊區債務31億2400萬英鎊,拖欠美國和加拿大90億美元。戰後,為了進行經濟掠奪,英國又把大量資本投入海外,因而減少對本國的投資。英國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大大加強,對企業設備的改進不關心。

第二次大戰後,英國對外貿易起了巨大變化,貿易逆差增加了;五行收入方面也由於航運收入減低,英鎊區縮小,銀行業務和保險費的削減等大大減少,這使得英國大量貿易逆差無法彌補,國際支付不能平衡,美元荒和國庫赤字就經常威脅著英鎊的地位。


除了以上英國自身的問題外,還有外部的國際形勢的鉅變,戰後美國急劇膨脹成為超級大國,插手歐洲事物,與蘇聯的冷戰,以及英國同當時西德、法國、日本等國的矛盾和競爭,這些都使得昔日的強大帝國,在世界舞臺上再無領導地位。


文話史


日不落帝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它是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及愛爾蘭東北部的北愛爾蘭等一糸列島嶼組成的西歐的一個島國。

1688年的革命,由君主立憲制取代了封建制,進入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8世紀到20世紀,英國的殖民地跨越7大洲,是世界上最強盛的霸主。是世界上第一殖民大國。它的殖民地領土是英國本土的111倍。殖民地總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里。並且還是海上的霸主。尤其是在拿破崙戰爭在歐洲大陸作為主戰場,英倫三島遠離戰火,英國進入了全盛時期。成了各符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衰退期應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英法雖然獲勝,但也損失慘重。這時的美國正在崛起。英國雖然勝了,但失去了些殖民地,國內經濟也大大的衰退。英國首相張伯倫採取的妥協政策,實際上是使英國集中精力,發展英國的經濟。發展英國的軍工生產。但是德國雖敗,戰後恢復很快。尤其是軍工科技這時已經趕上英國了。

緊接著又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丘吉爾雖然強硬,卻是拼的是英國的老本。二戰當中,英國的經濟和軍工都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部分殖民地國家乘機紛紛獨立。到二戰後期,英國不得不向美國求援。英國用全世界上的海軍基地換取了美國的50艘戰艦,對德國顯示英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這個時候,說明了英國的徹底衰退。全球的霸主地位已經轉移到了美國。

二戰以後,美國成了世界上新的霸主,而英國只好做了美國的跟班。

圖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維多利亞女壬(1837一1901)

圖二:英國全盛時期的全球殖民地

圖三: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廠。





夢想成臻3


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學家曾這樣描述當時帝國的強盛:“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然而,如今的英國,幾乎被打回原形。60年代後,殖民地基本獨立,只剩下英倫三島。

早在1922年,愛爾蘭就獨立了,之後的幾十年間,英國開始天天提防著北愛的分裂勢力背地裡“搞事情;2014年9月,蘇格蘭獨立公投險些讓英國改了國旗(蘇格蘭如果獨立的話,英國米字旗中,代表保佑蘇格蘭的大神: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聖安德烈就得去掉)

進入新世紀,舉國上下幾年如一日的吵吵著“脫歐”。不成想,公投真脫歐以後,發現生活不方便了,給歐盟的“分手費”比會費還多的多,後悔的不要不要的.....某種程度上成了國際笑柄。

而且,自己人還給“落井下石”——進入“硬脫歐”階段後,愛爾蘭人已經開始拿邊境問題要挾倫敦,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傳統跟班也跳出來插英國一刀,上週,澳大利亞狠狠批評了英國脫歐的貿易計劃。

目前,衰落中的英國各種後遺症開始顯現,經濟、金融、甚至政治話語權都呈現不斷衰落的趨勢。闊氣的時候,一幫子小弟爭相巴結、幫襯;如今落魄了,面臨著樹倒獼猴散,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究其衰落的原因。

第一、全球的殖民地陸續獨立,不再能創造財富。

英國絕不算是個風調雨順的國家,全國被海洋和四季連綿的雨水所包圍,自身的農業資源非常差~沒有什麼光照,風大,氣溫低。所以,想要填飽肚子,英國人靠自己非常費勁,需要依賴從南方國家的進口。

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給了英國新生。英國人,在取得海權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控制溫暖的殖民地為自己提供農產品、工業資源、各種原料市場和向外拓展的跳板。

所以,退守英倫三島後,單靠自己,氣候差,領土狹小,經濟的多樣性、工農業的發展潛力都有限,只能屈尊當美國的小弟。

第二、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鶴立雞群的表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英國都沒有佔據絕對優勢。被美、德等後起國家反超,逐漸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工業壟斷地位。

一戰前夕,英國的工業產值和新興科技領域已經落後於美國德國,倒是略領先法國。為了保住海權,爭口氣,與德國瘋狂比拼“裝備”,進行造艦的軍備競賽。在一戰,二戰中,明顯可以看出,雖然英國仍有海權優勢,但是保證這種優勢已經越發吃力了。

第三、一戰與二戰的消耗,尤其是二戰,讓英國徹底失去了獨立干預海外事務的能力。

一戰英法等國費了大勁,付出巨大代價,取得了勝利,只能給定義成”慘勝“。

之後,英國就越來越扛不住“日不落帝國”的重擔了,世界經濟中心開始由歐洲的大西洋沿岸,向美國的太平洋沿岸轉移,攔都攔不住。

舉個例子,一戰後的以英法為主的戰勝國有多被動,多衰敗。

戰敗的德國一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的姿態,一直各種形式拖欠戰爭賠款,讓歐洲各國束手無策。這些賠款可是英法等國的救命錢,因為一戰,英國這種體面的大國也欠了一屁股債,從債權國變為債務國(基本都是欠美國弟弟的)。國內百廢待興,都指著這些賠款還貸款,搞建設,改善民生呢。

結果,美國弄了個道威斯計劃——德國的賠款支付給英法等國,英法再用來償還對美國的戰爭貸款,美國收到還款以後,又把這筆錢借給了德國,用來恢復經濟,償還對英法等國的賠款........一個循環,英國就是個幫人數錢的角色,收到賠款沒捂熱乎,又得還給美國弟弟。


到了二戰,英國本土被德國狂轟濫炸,物資短缺。為了給國民低成本的補充營養,政府號召兒童把胡蘿蔔當成零食和下午茶(戰前,在英國的傳統文化中,認為胡蘿蔔是給驢子吃的東西)。不成想,這個吃法還真挺科學,數年後,發現叼根胡蘿蔔當零食吃的那些少年兒童還真成長的跟驢子一樣健壯了,而且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戰中,英國對海外領土的控制力也進一步下降。比如,日本入侵英國的東南亞洲殖民地時,英國都難以組織有力的反抗,被打散的大英帝國官兵遭到了日軍的慘虐。

下圖,日軍集中營裡的英國戰俘。

戰後,隨著獨立運動的浪潮和民族主義者崛起,澳洲、緬甸、馬來亞這些都發現了英國已經無力保護他們於是轉而尋求獨立或者轉向美國。

實際上,英國默認殖民地獨立,也是其意識到“殖民負擔”後的解決辦法。即,不再耗費過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來管理整片的殖民地,而只是建立海外的軍事基地,保證強大的海軍,以保障其影響力和經濟利益。

所以,想通了的英國,最終還是很體面的退出了殖民地,基本沒有特別紅臉,你死我活的折騰過。

到現在,還有以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為代表的52個國家主動留在了英聯邦。這個英聯邦裡面,英國仍然是老大,每年要召開首腦會議。還有英聯邦運動會每四年辦一屆,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辦,比如去年大熱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有2010年印度新德里舉辦英聯邦運動會的情節。

從電影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些英聯邦成員非常的看重這個身份。實際上也是如此,例如,巴基斯坦曾被中止會籍4年,結果急壞了,各種的運作,終於在2004年5月被恢復了身份。

最後多說兩句,這幾日新聞熱播英國脫歐(目前進入了硬脫歐階段了),雖然目前看如同一部鬧劇,成了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但是某種程度上是幾百年來,英國“光榮孤立政策”政策的延續。

英國與歐洲大陸相隔一條英吉利海峽,所以地理上較為孤立。進而形成了和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民族特徵、利益觀和安全觀,在政治和文化上同歐洲大陸隔著一條三八線,幾百年以來,讓英國人更傾向於自己不屬於歐洲的一份子,而是處於歐洲大陸並稱地位(例如,常說的with Europe not in Europe)。

比如,一個從法國回來的英國人會說“我去了趟歐洲”;介紹英國曆史的字典被稱為《英國與歐洲歷史辭典》。幾百年來,英國冷眼看著隔岸的歐洲人,時不時插手搞點事情,輪到歐洲看英國時,英國會放狠話:“你瞅啥瞅”。

實際上,即便如此,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經濟政治體制非常成熟,社會法制較為完善,外交老練。尤其是在“軟實力”方面,更是有獨一無二的影響,比如,英語是全球通用語,升學、出國考試必考科目;看英劇的瞧不起看美劇的,看美劇的瞧不起看日劇的,看日劇的瞧不起看韓劇的...........“英倫風”是各大品牌,尤其是咱們東亞服飾行業眼中的“洋氣”和“時尚”。

下圖,韓國品牌E·LAND,走的竟然是“英倫風”,充斥著各種格子、徽章和牛角扣。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在全球輿論製造方面,可謂是先驅者,掌控話語權,美化自己,醜化對手,那是相當的有一套,看看今天香港的某些人嘴臉,就可以瞭解這種輿論宣傳潛移默化的作用,它的確比軍隊等硬實力更有力量。所以,憑這點,即便英國已經衰落,但也並不會淪落的多麼不堪。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一、兩次世界大戰使英國積存的財富幾乎耗完,帝國地位喪失殆盡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雖然打贏了戰爭,卻失掉了一個帝國的寶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殖民地國家紛紛覺醒,要求擺脫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運動進一步高漲,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分崩離析,到了上世紀60年代,英國的殖民地幾乎只剰一些小島。


二、保守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使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落伍掉隊。到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開始進入了經濟發展的緩慢時期,其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其它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被美國和德國趕上。進入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經濟也一直是發展滯緩、步履維艱,又先後被法國、日本趕上。到80年代,甚至連原先很不起眼的印度、意大利也幾乎趕上了英國。

三、對外依賴性過強導致英國不得不依靠海外市場而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在殖民統治時期,英國把大量資金技術投入到殖民地國家,形成自己國家產業空心化。而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後,使英國的國內經濟、生產投資、技術革新受到極大制約,迫使英國養成對市場的依附,削弱了國民對發展生產的激情與動力。因此,英國依賴國際貿易的弱點也成了國家戰略的軟肋。



四、常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英國現在的國際地位大不如前,經濟實力也江河日下,有時只能蹭熱點涮涮存在感,但首都倫敦還依然是全球翹楚。倫敦作為世界城市和全球金融中心,無論是城市的精細化管理,還是生活的便㨗度,在世界一線城市的排名中始終位居第一,這種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


灩瀾一叟


確實,英國不如以前那麼輝煌了,但是英國絕不是二流國家,英國是除美國以外,世界上最發達國家之一。人均GDP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


手機用戶68637694450


曾經的英國打遍全世界,第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一個實現早期工業機械化的國家,第一個殖民統治掠奪資源最豐富國家,第一個殖民地統治遍佈五大洲的國家,英國是不如以前那麼輝煌但要說某落也是眼觀擱淺之人的說法了,當今社會又有幾個能比得上英國更發達人民更幸福的呢?


守著一份心意


日不落!非得強烈要求說出榫眼配合一下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頭上滴三尺神明!三尺要多大不知道還可以告訴你褲長懂嗎從腰部以下是到腳踝骨,腿長滴也可以得寸進尺不長滴得不了寸進不了尺就成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