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災難和死亡?

趙曉


孩子是成人的鏡子。

對於十歲以下的兒童,災難和死亡至少不要刻意讓孩子知道。

但對於無可避免的災難和死亡,就是成人不可控的狀態,那麼,無論是多麼大的喪失,都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剋制,表現的可控。

災難和死亡,意味著喪失親人。兒童其實不太理解死亡意味著什麼,都是從成人的態度裡獲得對事件嚴重程度的評價。如果成人表現的失控、瘋狂、崩潰,那麼兒童就會被事件嚇到。

如果成人表現得剋制、冷靜,哀而不慟。孩子就會覺得,嗯,他是安全的,這件事不能危害到他的安全。


王女風心理諮詢中心


看到一篇漫畫,覺得很適合告訴孩子


孩子經常會問到死是什麼

這個詞對他們來說還太遙遠

爸爸媽媽們在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時

也不需要藏著掖著

支支吾吾

這對他們來說是早晚要知道的事

我們不用主動對孩子解釋什麼是死

當孩子問到了

也不可以採用嚇孩子的方式

孩子如果問起“媽媽(爸爸)你會死嗎?”

家長如果直接回答“會”

孩子就會認為馬上就要發生了

心裡會受到驚嚇

回答這類問題時

家長可以說要過很長很長時間

我們都很老了才會死

“老”的概念會讓孩子覺得時間很長

可以緩解“死”這個字眼給孩子帶來的不安


<strong>

<strong>

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

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

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

進而產生負面情緒

影響一生

孩子在0-4歲時可以

用比喻的方式解釋

比如玩具壞了

無法恢復就會死亡

家裡老人去世了

是生了很大的病

要離開很長一段時間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4-7歲)時

肢體和智力方面都發育相對完善

不在大人監管下行動的情況更多

這時候要告訴孩子

死亡是一件不可逆的可怕的事

告訴他們什麼事情容易產生危險

河中間,高地,腳手架下

大車旁邊,馬路中間等

等到孩子更大

上小學後

可以用科學的方法看待死亡

去科技館

自然博物館等地

瞭解從細胞衰老

到樹葉生長和掉落的過程

以此科學地理解死亡

為了讓中國爸媽更好地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

萬萬在這裡推薦幾本繪本

<strong>

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

從自然的角度

看出生於死亡,

才發現死也可以那麼美而平靜

繪本《永遠的艾達》

講述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卻要被迫接受分離的故事

著重從心理角度描寫“死亡”

小朋友從無法想象

到漸漸接受的過程

細膩溫暖


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幫助


少兒萬萬視


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很多老師在開班會時,用到了地震中的一些災難現場的照片。原本是好意,教育孩子珍愛生命、獻出愛心。但卻造成了不良後果。許多孩子,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看過那些圖片後,晚上睡不著,恐懼,這種狀況甚至持續一週。

相比之下,美國911事件發生,警方在組織群眾撤離時,會將孩子的眼睛遮住,就是不要讓他們過早地直面災難現場,避免引起心理不適,留下陰影,這種做法更為科學。

因此,不應該讓孩子過早接觸災難、死亡畫面。

那麼怎樣可以讓孩子理解“自然死亡”呢?可以從小試著種一種小植物,養一養小動物,自然、平緩地感受生命的開始和結束。還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書藉,和孩子一起探討“死亡”話題。例如《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爺爺變成了幽靈》、《一片葉子落下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