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上網時長7:52,誰在搶佔你的時間?

平均每天上網時長7:52,誰在搶佔你的時間?


週一手機管家給我推送了一條消息:上週平均每天手機上網時長7:52,同比減少15%。

看到這條消息,我有點吃驚,除了睡覺和正常工作時間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看手機。

回顧我的一天:

早上被手機鬧鐘叫醒,然後一邊洗漱一邊播放網易雲音樂,收拾完畢出門,在地鐵上看書、刷微博、看新聞快訊;下地鐵打開共享單車app,到公司樓下打開手機支付購買早餐,然後進入工作狀態。

中午用美團點餐,然後打開微信讀書,一邊看書一邊等待外賣,回覆微信信息,留30分鐘午休,14:00進入下午的工作。

晚上下班,在釘釘上提交工作,然後在地鐵上刷朋友圈、微博、看書,到家看綜藝節目或者電影、刷頭條視頻和小視頻、刷微博、看書、聊微信,大概到12點左右入睡。

週末在家:除了閉眼睡覺以外,其他時間,只要睜眼都在刷手機。

每週幾乎都是如此反覆。

平均每天上網時長7:52,誰在搶佔你的時間?


有人說:某種意義上互聯網的產品都是在競爭,他們競爭的是用戶的時間和關注度。

Chartbeat公司曾用時一個月做了一次調研:他們對20億次瀏覽做了用戶行為深度研究,發現55%的人在一個頁面上待的時間不超過15秒。如果僅僅是把“文章頁面”給單獨提取出來,也許這個數據會好一些,但是也還是有33%的人在這個頁面上待的時間不超過15秒。

人們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個事實了。在過去20 年的時間裡,人們都在追逐著頁面訪問量,即一個網站被刷新讀取了多少次,這個數字越大,也即意味著越多的人在使用它,也就說明這個網站越成功。

曾經,互聯網從業者都在想盡辦法,利用“史上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某某某”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來騙取點擊量。現如今,他們已經轉換觀念,在報道有價值的內容,產出真實的好故事,好讓受眾能再次光顧頁面。真正有價值的受眾,是願意不斷重返頁面的!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互聯網的產品沒有邊界;

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所有互聯網的產品已經跨越了空間、用戶、商業等等邊界,你的對手可能來自任何一個與你無關的應用,因為你們都在競爭用戶的時間。

平均每天上網時長7:52,誰在搶佔你的時間?


以現在很火的產品抖音為例,它的定位和介紹是:抖音短視頻,一個旨在幫助大眾用戶表達自我,記錄美好生活的短視頻分享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用戶創造豐富多樣的玩法,讓用戶在生活中輕鬆快速產出優質短視頻。

雖然抖音是一款短視頻應用,但是從它的盈利模式上就可以看出:抖音用短視頻的方式讓用戶參與創作並且觀看別人傳作內容,把時間大把的花在上面。

一、電商變現

如果你原本是賣家,可以通過站外鏈接的方式來抖音引流賣貨;或者直接到頭條的值點商城註冊開店;對於個人還可以申請開通櫥窗分銷平臺賣家的商品;頭條從中銷售的商品中進行抽成。

二、廣告變現

商家通過廣告的投放,在抖音內進行粉絲變現,按照規定的方式向抖音支付費用。

三、內容付費

通過邀請付費專欄作者入駐,利用後臺數據算法,進行抖音內部的粉絲變現,並從中抽成。

以上三種是最直接的變現方式,也是目前很多互聯網應用在用的方式,除了這三種,還有增值服務、服務變現(產品、信息、功能、技術、API接口、知識、內容、經驗、諮詢)、金融、數據變現等等。

不管是美國硅谷還是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他們邀請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各學科的專業人才加入公司,最終目的是為了研究人,迴歸本質,所有互聯網產品都必須是“以人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