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過年期間,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可謂吸睛無數,口碑炸裂。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有一位爸爸,因為給女兒手繪了6張《流浪地球》講解圖,一夜爆紅網絡。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不僅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還被《人民日報》等幾十家媒體報道,連《流浪地球》的郭帆導演也轉發了這6幅手繪,閱讀量近億,數萬人轉發、評論。

這位爸爸,被激動的老母親們譽為”別人家的老公“、”別人家的爸爸“、“超級爸爸”。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我跟王老師的夫人是多年的好朋友。在他還沒有成為“網紅”之前,一直耳熟能詳他不同凡響的育兒故事。每當他的夫人提到他、分享他的帶娃軼事,我們一溜朋友鐵定會排隊點贊膜拜,豔羨到不行。

平時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一直想專門“採訪”他們,系統全面地聊聊他們的育兒經,各種原因擱淺至今。最主要的原因是,王老師實在太忙了,這次和他聊天,還線上線下同時開著4個會議。

王老師的妻子對他工作忙頗有微詞,但不得不肯定:“雖然他經常出差不在家,但卻從未缺席過孩子們的成長,兩個女兒都非常愛他,很期待爸爸帶著她們出去嗨玩嗨鬧。”


硬核科學家,也是超級奶爸

兩個女兒為何如此愛他,看看他的豐功偉績就明白啦。

作為計算機科學家,他曾為兩個女兒開發、製作專屬她們的機器人瓦力。前後更新了三代。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爸爸給女兒們做的機器人瓦力~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可不是簡單的玩具機器人,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實時視頻、履帶越野、子母分離、家電控制、智能對話,甚至腦波感應。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這是第二代的瓦力

你也許會覺得,他是硬核科學家,做到這些本就是他的專業。

但,你可知道,他給孩子手作的風箏是這樣的。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據說,公園一堆風箏裡只有他們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吸睛無數。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為了記錄跟妻子和孩子的點點滴滴,他自學手繪,為家人親手畫漫畫。6年創造了7本記錄女兒生活的畫冊。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用畫筆記錄一家四口的美國之旅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爸爸眼中的女兒們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一家四口的大理之旅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女兒們的杭州之旅

除此之外,大女兒的鋼琴、書法、繪畫啟蒙都是他自己教的!

好不好奇,他到底怎麼做到這樣“神級奶爸”?

確實,很多媒體已經採訪過他,但絕大部分內容都侷限在《流浪地球》圖解手繪上,並沒有深入地挖掘他的育女心經。這次,我全面深入地“採訪”了他,問了一大堆的問題,快來聽聽他的超級奶爸修煉史。


超級奶爸說,這樣做到高質量陪伴

問題1:怎麼想到為孩子手繪《流浪地球》圖解的?

原因很簡單,當我和孩子們覆盤電影的時候,發現她們對電影裡的很多知識,是模糊的,甚至是混沌的。

也難怪,對於我們大人來說,如果不瞭解相關的知識,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更何況是孩子。

為了讓孩子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就把自己腦子裡能想到的知識點,都畫下來了。

為什麼會用畫圖的形式?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對於小孩子來說,只用語言解釋“太陽系是怎樣構成的?”、“太陽核聚變反應是什麼”、“引力彈弓效應”等概念,太晦澀、太抽象了。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畫圖,是一個更直觀,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所以就邊講邊畫下來了。

川媽亂入,
畫畫確實是一個幫助記憶的好方法,幫助記憶事實、抽象的概念,有一個TED演講就專門提到過這個觀點,大家要是感興趣,我回頭會專門分享。

問題2:除了《流浪地球》圖解之外,您在家會經常跟孩子一起做這樣“寓教於樂”的活動嗎?

當然會的。在我的育兒理念中,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不管是讀了一本書,還是看了一部電影,我都會通過Open-question的形式,跟孩子一起復盤、一起思考。

Open-question,就是我們常說的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我一直覺得,激發孩子的思考,是無比重要的一件事。

比如,我家大女兒,她對任何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很堅持。有時候,她甚至會為此挑戰爸媽、老師。

我不會壓制她的“對抗”。我覺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鼓勵她表達出來,因為這是一種

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1+1=2”的,我們要鼓勵孩子質疑,培養她質疑的能力。

現在的她,由於知識儲備比較單薄,想法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隨著日後知識積累越來越多,她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顯得越發重要。

問題3:您現在這麼忙,怎麼抽時間陪伴女兒的?

我覺得,關鍵是“高質量陪伴”吧。

我平時工作確實很忙,大部分時間都是我愛人在家照顧孩子。但是,不管有多忙,我只要回到家,都會抽出一小時的時間陪孩子學習、玩耍。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爸爸給女兒講地球

而且,我覺得只要想陪伴,距離不是問題。即便是我出差的時候,也可以陪伴孩子。兩個女兒經常會視頻問我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我也會立刻解答。

如果週末全天在家,那麼我會把兩個女兒所有的事情,不管是陪玩還是學習,全權接手。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爸爸為女兒講繪本

上個週末,我好不容易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就帶著她們去公園放風箏、跳跳繩、滑輪滑,還給她們買了新的輪滑鞋。

她們放的風箏,是我之前帶著她們一起做的,扎骨架、塗顏色……

所以,即便我跟她們相處的時間不算太多,她們依然跟我非常親近,也很期待我為她們安排的每一次出遊。

問題4:您這麼忙,和您妻子怎麼分工陪伴孩子的?

我跟我愛人的分工,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雖然我們兩個都忙,但是我這邊工作會更多些,所以,平時很多時候是我愛人在輔導孩子的課業,比如每天背多少單詞,作業裡哪些題錯了,怎麼改正等等。

我在家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的,所以更多負責的是孩子課業外的思維方式、能力的培養。

這裡大多也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王老師在畫《流浪地球》圖解

那天我在畫《流浪地球》的圖解,我家小女兒走過來,坐在我對面,也拿著畫筆和紙,和我一起靜靜地畫。

她畫的是機器人,畫完還會跟我講解一番,說這個機器人是做什麼的,那個機器人是做什麼的,它們怎麼一起幫助人類解決問題……

從小,她們對我和她媽媽(我的朋友和我一樣,也是高校老師)工作長期的耳濡目染,會慢慢型塑一個基礎的科學思維,之後會很自然地接受很多科學相關的東西,比如科普知識等等。

問題5:現在的孩子,學業競爭壓力很大,您也會焦慮嗎?閒雜對她們有規劃嗎?會上興趣斑嗎?

  • 關於育兒焦慮

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去焦慮。孩子的教育,沒必要把孩子和自己逼得太緊,整體上有個方向就好。

我家大女兒上小學了,小女兒還小,我經常跟我家大女兒說:“不用事事非要爭第一,保證前五就好。”

其實,給孩子一個積極向上的方向就好,沒必要什麼都是第一,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思維方式>成績,學習習慣>成績。

  • 關於未來規劃

一直以來,相比課內的知識,我更重視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尤其是我們常說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一直覺得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關鍵。

遇到一件事,我也不知道怎麼做,你也不知道怎麼做,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也許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所以,當孩子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帶著她們一起思考怎麼解決,那麼下一次,她可能自己就可以把這種解決方法“舉一反三”了。

比如,我家老大去上奧數班,回來之後經常會吐槽“套公式”,老師說遇到什麼什麼,就怎麼怎麼樣,她覺得很枯燥,也完全不理解。

這時候,我會直接跟她說:“如果不用公式,你會怎麼解這道題?”

她就會在旁邊想了又想,花了很多時間才做出來。我覺得很棒,因為,公式是背下來的,也許能提高效率,但孩子未必理解,公式一旦忘了,孩子的大腦裡什麼也沒剩下。很多培訓機構大量背“解題技巧”,本身就耗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她不用技巧公式,而是自己推演一遍,雖然花費的時間長,但確實在思考,在解決問題;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她具備一個最起碼的解決思路這才是更重要的。

  • 關於興趣班

其實,我之前也接受過很多次記者採訪了,有記者朋友會問,我是不是想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

我一直覺得,孩子的培養,並不是定線、定向的,不是“他一定要去做什麼、達到什麼程度、成為什麼人”。

我反倒希望,孩子通過興趣班或者其他方式,能夠接觸更多的方面,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以後也有更多的選擇。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爸爸眼中的女兒

興趣班一定維持在興趣的層面,不能太功利。

比如,我們家老大,小時候也是上各種興趣班,也有一些是我自己在家教她的,比如鋼琴的啟蒙、書法、繪畫、輪滑、籃球等等。

但,現在她真正堅持下來的、也是自己很喜歡的,就只有鋼琴和舞蹈。

日後,即便她因為學業壓力或者時間太緊,放棄繼續學鋼琴和舞蹈,我也是支持的。

現在,她鋼琴已經學到一定程度,過了6級,有了一定的樂理知識,想彈一段就可以彈一段,可以達到自我放鬆的目的,這就足夠了。

問題6:作為二胎家庭,您和愛人是怎麼“公平”對待老大、老二的?

我們會盡量做到公平對待兩個孩子。但我覺得平衡的基礎,是做父母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內心在想什麼,她們的性格是怎麼樣的,然後差別對待她們。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手繪全家福

我們家老大,是屬於很“佛系”的那種,對很多事情都無所謂,思想很獨立、自由,抗壓能力也很強,很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家裡、在學校,經常會跟我、跟她媽媽、跟老師探討很多她的想法,我覺得這點是值得我去呵護的。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老二呢,跟姐姐又不一樣,她是一個很自律的孩子。認準的事,就一定會去做。

比如,雖然她只有5歲,從去年9月份開始學英語,到現在,已經可以讀全英文的章節書了。

作為孩子,她也很想玩,但每次都會先看完書再去玩。

她和姐姐的差異中,大多是個性在發揮作用。我們如果簡單硬性,以一樣的方式對待她們,反而是對她們的不公平。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當然,老大老二之間也會彼此影響,相互促進。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姐姐最近在練跳繩,妹妹也想學。剛開始一個都跳不了,但兩個人一起練習一段時間後,妹妹跳繩也很厲害了。

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們家就是一個普通二胎家庭的縮影。我們能做的,是大人多努力去磨合,去挖掘孩子的個性,然後因地制宜,孩子之間、孩子和大人之間,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平衡。


攜手超級奶爸,一起做科普

以前就知道,我們和王老師他們在養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共識,這次深入細聊之後更是覺得,他們的育兒觀念和我一直堅持的、尊重孩子的“自然養育”理念不謀而合

還有更加意外的收穫。

《流浪地球》圖解爆紅的啟發下,王老師深刻意識到:“大眾對科普知識存在強大需求,中國實在太需要教科書以外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了”。

於是,他想盡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些更有趣、更有意義的科普工作。

所以,他決定再選取10部適合兒童看的經典科幻電影,從每部電影中挑選出10個科學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手繪講解。

目前,他已經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大家可以關注王元卓老師的實名認證微博,查看陸續更新的圖解。

他是手繪《流浪地球》爆紅的科學家,更是女兒的神功奶爸 |專訪

現在已經更新《流浪地球》中的科學(上、中、下),電影看的還有些疑問的朋友,可以拿這個好好給孩子講講啦: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上)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中)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下)

更大的意外之喜是,我們交流的越深入,越發現因為王老師想要投身的科普教育,與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自然教育契合無比,我們已經初步討論今後可能的合作方向和方式。

也許很快,王老師會親自給我們小朋友開設講座,敬請期待吧~

圖片來源:王老師提供、“王元卓”實名微博、微信公眾號“阿若工作室”,特此鳴謝!

川媽說說

有時候,看到王元卓老師帶娃的“豐功偉績”,會小小調侃一下川爸:“看看人家的爸爸!”但其實心裡很明白,他雖然不會做瓦力、不能手繪圖,他也是非常棒的超級爸爸。

工作一樣異常忙碌,但也是隻要有時間就是全心全意陪孩子。小川生病了,和我一起整夜整夜地陪著;從小川幾個月大開始,就陪他看書,讀書給他聽;現在週末僅有的休息時間,也親身上陣拿來陪他練鋼琴,你一首我一首;帶著他到處玩,北京郊區、全國各地,出國也想帶著,實在沒時間,公園一起遛狗是必須的。

但真正讓我有些“佩服”的是,無論工作壓力再大、困難再多,他對待孩子時總有淡定平和的心態,循循善誘的耐心;父子關係拿捏的也很好,既能拿出嚴父的態度,又能像朋友一樣平等地討論各種問題。

看過越來越多的“好爸爸”,越來越發覺,並沒有整齊劃一的標準,只要理解媽媽的辛苦,別自動消失、別詐屍,盡力投入帶娃就好,至於用什麼技巧和方法,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